散文欣赏|老藤:文学中的西藏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8-27 22:44 2

摘要:我曾两次到西藏,一次是20年前赴藏慰问在那曲地区索县的大连援藏干部,那次,虽然有一些高原反应,但西藏的壮美和当地干部群众的勤劳质朴给我留下了难忘印象。一次是5年前,参加辽宁省政协文史委一个专项调研,进藏考察文旅产业,与西藏文旅界的专家学者有了深度交流,让我更加

文学中的西藏·新作·散文

老藤,本名滕贞甫,山东即墨人,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辽宁省政协文史委副主任。长篇小说《战国红》《铜行里》先后获得第十五届、第十六届全国“五个一工程”奖。

文学中的西藏

◎老藤

我曾两次到西藏,一次是20年前赴藏慰问在那曲地区索县的大连援藏干部,那次,虽然有一些高原反应,但西藏的壮美和当地干部群众的勤劳质朴给我留下了难忘印象。一次是5年前,参加辽宁省政协文史委一个专项调研,进藏考察文旅产业,与西藏文旅界的专家学者有了深度交流,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西藏的历史与文化。西藏,这片被人称为离天堂最近的大地,不仅是令人敬畏的世界屋脊,而且是令人景仰的文学高地。这片土地的文学天赋与生俱来,出自这片雪域高原的每一部佳作都自带神性,透视着博大的胸襟和浪漫的底色。

在西藏博物馆的玻璃展柜里,一片古老的桦树皮经卷静静躺着,这是世界上唯一一部完整的桦树皮经,其产生于吐蕃时代,那上面的文字,犹如一个古老灵魂的低语,传递着千年不朽的智慧。反映藏族先民生活与信仰的口头文学虽然没有形成文字记载,但在民间从来没有停止流传。藏族文学从古至今,始终植根于高原大地,如圣洁雪山般屹立,如浩荡江河般奔涌,流淌着生生不息的文化血脉。尤其是西藏自治区成立以后,这块土地上的文学更是在时代洪流中有了质的提升,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汇激荡中绽放出令人惊艳的朵朵奇葩。

文学是现实生活的反映,西藏自治区成立后,人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这种历史性巨变必然在文学上有所折射。于是,西藏的文学创作如春草初萌,像朵朵雪莲绽放,西藏文学的春天伴随着《翻身农奴把歌唱》的优美旋律与时代同步而至。许多藏族作家第一次拿起笔,尝试以汉语表达内心感受,也尝试用母语记载崭新的时代。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文学作品中,崭新生活的喜悦和国家主人的自豪感成为主调,这些作品虽然笔触尚显稚嫩,却真切自然、感人至深,忠实地记录了那个获得自由和解放的时代。

进入八九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并没有遗忘这片雪域高原,西藏的文学创作也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实现了新的突破。扎西达娃的《骚动的香巴拉》以其瑰丽的魔幻现实主义手法,让宗教意象与现代都市景象奇妙地交织,那些穿梭于古老寺庙和现代建筑之间的身影,那些在手机屏幕微光中依然闪耀的经幡,都成为传统与现代激烈碰撞的生动隐喻。

时光流转至21世纪,西藏文学更显丰富多元,在全球化浪潮中开辟着自己的路径。年轻作家们不再满足于单一的民族身份书写,他们笔下的西藏是立体的,融合了古老与现代、本土与世界。次仁罗布在《放生羊》里以老者的眼光静静注视拉萨城的变迁,那经筒的转动声与现代工地的轰鸣交叠,恰如传统精神在钢筋水泥森林中继续顽强呼吸。此外,非虚构写作也日渐兴盛,一些作家或深入牧区、记录下牧民定居工程中人们复杂的适应过程,或忠实讲述现代教育如何一点点改变着高原孩子的生活轨迹与精神世界。

当代西藏文学展现着深刻的内在张力——作家们既是民族文化虔诚的守护者,又是时代变迁敏锐的记录者。他们笔下的困惑与冲突,恰是这片土地在现代化进程中必然经历的阵痛:当年轻人用手机在微信上写作、传播诗歌时,传统口传文化面临着传承之困;当藏文写作与汉语表达并存时,如何平衡文化纯粹性与传播广度也成了关键命题。这并非文化断裂,而恰恰是古老文明面对新世界的自我更新与调整。

雪山的呼唤无法拒绝,许多内地作家也将目光投向了这片神奇的高原,先锋文学的代表人物马原,创作了《冈底斯的诱惑》《拉萨河女神》等作品。马原笔下的西藏并非写实的风景画或社会图卷,而是一个充满神秘主义、宿命论和叙事实验的场域。他利用西藏独特的地理和文化氛围,探讨了存在的偶然性、叙事的可能性、生死的界限等哲学命题。马丽华是书写西藏最深入、最持久的汉族作家之一,她的《藏北游历》《西行阿里》《灵魂像风》“走过西藏”三部曲融合了个人行走见闻、历史考察、文化人类学思考和文学抒情。范稳的“藏地三部曲”《水乳大地》《悲悯大地》《大地雅歌》,时间跨度从清末到当代,深入描绘了滇藏交界地带藏、汉、纳西等不同民族、不同宗教在这片神奇土地上的碰撞、冲突、交融与共生。

提到书写西藏的汉语作家,不能不提毕淑敏,我是通过毕淑敏的军旅题材中篇小说《昆仑殇》,第一次走进文学中的西藏。毕淑敏有在西藏阿里地区服役的经历,她写西藏的作品极具震撼力,我至今还记得小说中一位战士背着铁锅被暴风雪刮落山崖的情节。那种高原军人的生存状态、牺牲精神与极端环境下的生命体验,充满了悲壮感和人道主义关怀。她的新作《昆仑约定》就是源于1969年到1977年她在西藏阿里军分区的戍边经历。

……

责任编辑郭金达

制作:沙力哈尔

编校:徐海玉

审校:安殿荣

核发:陈亚军

三种方式订阅杂志

1

可通过全国各地邮局订阅

2

2

3

可通过《民族文学》官方微信公众平台直接订阅

来源:民族文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