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九四五年五月的扬中,晨雾如纱,三茅镇金星村(现江苏省扬中市三茅镇金星村)一旁的芦苇荡内,阵风吹过,飞鸟扑棱棱地和风飞出,荡出一片窸窸窣窣的声响。
一九四五年五月的扬中,晨雾如纱,三茅镇金星村(现江苏省扬中市三茅镇金星村)一旁的芦苇荡内,阵风吹过,飞鸟扑棱棱地和风飞出,荡出一片窸窸窣窣的声响。
这是一个看似宁静的清晨,但空气中却弥漫着一股隐隐的不安。
郭绍仪踏着露水走出院门时,东方才刚刚泛白。
一旁稻田里的水映着天光,像一面面破碎的镜子。郭绍仪深吸一口气,空气中混杂着泥土的腥味和芦苇的清香。这个季节本该是插秧的好时候,可如今谁还有心思好好种地呢?
前一天晚上,钱汉珊来找他时,脸色比往常都要凝重。"老郭,"区长压低了声音,"这次的组织上安排的任务非同小可。三茅镇里的'档子'最近查得特别严,据说前两天刚抓了好几个人。"油灯的光在他脸上跳动,映出深深的阴影。
郭绍仪记得自己当时摩挲着粗糙的桌面,感受到木刺扎进指尖的微痛,他将手指一缩,低声问道。
"枪要送给谁?"
"镇里的同志。具体是谁你不必知道,只要送到王庆祥手里就行。"钱汉珊的眼神很沉,"记住,万一出事,宁可毁枪也不能将之落入敌人的手中。"
所有人都知道,郭绍仪是企东乡的伪乡长,平日里跟日本人走得很近,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位其实早在两年前,就被组织争取了过来,成为了一名组织专门安插在敌人内部的潜伏人员。
出发前,郭绍仪仔细地将两支手枪用软布包裹。枪身在晨光下泛着冷硬的铁灰色,木制枪柄上的纹路清晰可见。他绑枪时格外小心,让枪口朝上,枪柄朝下,紧贴着腋下和腰侧。
布带系得不能太紧,以免影响行动,也不能太松,免得枪支滑动。
郭绍仪套上他那件半旧的灰布夹衣时,能明显感觉到枪支的轮廓。他特意将最上面的两颗扣子解开,让衣襟自然地敞开。
这样既显得随意,又能在必要时快速取枪。
路上的露水很重,打湿了郭绍仪的布鞋。
每走一步,他都能感觉到鞋底渗进的凉意。田埂两旁的稻苗才抽出的新绿,在晨风中轻轻摇曳。
远处有几个早起的农人,正弯腰在田里忙碌着。众人见到郭绍仪,都直起身来客气地打招呼:"郭乡长,这么早去镇上啊?"
郭绍仪笑着点头回应,脚步却不敢停留。越靠近三茅镇,他的心就越发沉重。
当时,镇子四周都被敌人的工事包围着,唯一的入口就是那个被称为"档子"的关卡。据说那边最近又加强了警戒,每个过往的人都要被仔细搜身。
转过最后一个河湾,已经能够清晰地看到"档子"的木栅栏。
郭绍仪眯起了眼,视线所及之处,两个伪军哨兵正站在那儿,一个年纪稍大的斜倚着栅栏抽烟,另一个年轻的则来回踱步,步枪斜挎在肩上,枪口随着他的走动微微晃动。
郭绍仪的心跳不由得加快。
还有五十步、四十步、三十步……他调整了一下呼吸,让脸上的表情显得自然而放松下来。
要镇定,郭绍仪暗自对自己说道。
就在这时,那名年轻的哨兵突然停下脚步,目光如刀般扫过来,视线最终落在了郭绍仪的身上。
郭绍仪感到一阵寒意从脊背升起,但他仍然保持着均匀的步速,甚至刻意让肩膀显得更加放松。
二十步、十步……越来越近,那名哨兵也转过身,掉转枪口,准备喝阻靠近的郭绍仪。
就在这个紧要关头,从旁边小巷里转出一个人影。
王庆祥穿着伪政府制服,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笑容:"郭乡长!今天怎么来得这么早?"
郭绍仪心里一松,面上却故作无奈:"别提了,乡里一堆事,得早点来县里办完。"他的声音平稳,甚至还带着几分抱怨的语气。
王庆祥很自然地拍拍他的肩膀,顺势挡在了他和哨兵之间,遮住了对方的视线:"正好我也要进去,一块儿走吧。"
两个哨兵瞥了他们一眼,年轻的那个似乎想上前盘问,但年长的拉了他一把,朝王庆祥的制服努了努嘴。见是熟面孔,又听见他们熟络的对话,那名哨兵便没有再过多盘问,只是随意地挥了挥手放行。
直到走出二十多步远,将关卡彻底甩在身后,郭绍仪才敢稍稍放松紧绷的神经。他能感觉到汗水正顺着脊背往下淌,湿透的衣衫紧贴在皮肤上,又凉又黏。
王庆祥引着他拐进一条僻静的小巷,这才压低声音说:"好险。那个年轻的哨兵是新来的,特别较真。"他的额头上也沁出了细密的汗珠。
郭绍仪靠在斑驳的砖墙上,长长舒了口气。他从衣内解下两支手枪时,手指还有些微微发抖。"完好无损。"他将枪递给王庆祥,声音略显沙哑。
王庆祥接过枪,仔细检查后点点头:"太好了。镇里的同志正急需这个。"他顿了顿,语气变得凝重,"昨天他们差点暴露,幸亏躲得快。"
两人完成交接,王庆祥将枪藏好,率先离开了小巷。郭绍仪则在巷子里多待了一会儿,听着远处传来的市井声响,这才走出巷口。
当他再次经过"档子"出镇时,阳光已经升得老高。
回程的路上,阳光洒满田野。稻苗在微风中泛起绿浪,远处传来农人吆喝耕牛的声音。郭绍仪回头望了一眼渐渐远去的三茅镇,那个刚刚闯过的"虎口"在阳光下显得平静而无害。但他知道,在这平静的表象下,正进行着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而他今天送进去的这两把枪,或许很快就能让同志们多一份安全保障。
风吹过他的脸颊,带来稻田的清香。郭绍仪整理了一下衣襟,继续迈步向前。
脚下的路,还很长。
参考资料:《扬中文史资料》
来源:青史如烟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