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对水稻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8-27 22:08 1

摘要:在水稻整个生长发育期间要求具备适宜的温度条件,温度过低或者过高都会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发育。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趋势逐步加剧,促使极端高温出现的频率以及强度均大幅增加,持续时间也不断延长,高温逐步成为阻碍水稻正常生长发育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

在水稻整个生长发育期间要求具备适宜的温度条件,温度过低或者过高都会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发育。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趋势逐步加剧,促使极端高温出现的频率以及强度均大幅增加,持续时间也不断延长,高温逐步成为阻碍水稻正常生长发育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

8月以来,黄淮大部、江南、四川盆地大部及陕西等地日最高气温≥35℃的日数为6-20天,较常年同期偏多4-7天,其中河南南部和东部、山东中西部、江西北部、浙江中北部、四川盆地中部以及陕西中南部等地偏多8-15天。尤其是8月15日以来,黄淮南部、江淮、江汉、江南北部持续高温,陕西、山东等地5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最高气温突破8月极值。持续温高雨少导致土壤失墒加剧,部分地区旱情发生或发展。高温是我国各个地区的灾害性天气之一,特别是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形势下,极端高温事件频发,经常会给水稻生长带来不利影响。因此,本文主要根据安徽高温天气特点,探讨了高温对水稻各个生长期所造成的危害,并提出了相关科学合理的应对措施,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一、高温对水稻不同时期的影响

水稻属于喜温性作物,其光合作用适宜的温度范围比较宽泛,当温度上升到32.0℃的时候水稻根部呼吸作用逐渐变快,之后慢慢增加,至38.0℃的时候达到最大值,之后逐渐减慢,而稻叶呼吸处于20.0-44.0℃范围内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呈增强趋势。水稻在其各个生长发育阶段,对于温度的需求也有所差异。只有处于合适的温度条件下,水稻才可以保持正常生长发育状态,假如温度过高,则会对水稻生长造成严重危害。

1、发芽期

通常情况下,在水稻发芽期,最适宜的温度处于28.0-32.0℃之间,要求最低温度不能低于12.0℃,若低于12.0则无法发芽,最高温度不能高于40℃,若温度高于 40.0℃会导致芽内细胞原生质停止流动,引起烧芽现象,导致发芽延迟或者不够整齐,影响水稻发芽率。

2、幼苗生长期

在水稻幼苗生长期,要求最为适宜的温度处于26.0-32.0℃之间,水温处于32.0-34.0℃,最低温度不能低于12.0℃,最高温度不能超过 40.0℃,若水温超过40℃则会在很大程度上会抑制水稻分蘖,使得分蘖十分缓慢,影响幼苗的正常生长发育。

3、水稻幼穗分化期

在水稻幼穗分化期,一般要求最为适宜的温度处于26.0-30.0℃之间,若有一定的昼夜温差(白天温度35.0℃,夜晚温度25.0℃)则对于大穗的形成更为有利;要求的最低温度处于15.0-18.0℃,最高温度为40.0-42.0℃之间,若遭遇高温天气,则会引起颖花大量退化或者不育,从而影响水稻产量。

4、水稻开花受精期

在水稻开花受精阶段,要求最为适宜的日平均温度处于24.0-29.0℃之间,最低温度要求不能低于23.0℃,32.0℃是开花期临界高温,若水稻在此生长发育期温度超过32.0℃,则抑制花粉成熟,从而对淀粉充实以及花药开裂造成不利影响,花药会逐渐干枯,花粉生活力也不断衰退,使得在柱头上的花粉无法发芽,花粉管无法伸长等,最终使得水稻不受精、不结实。在水稻开花受精期的高温障碍是水稻整个生长发育阶段最为严重的时期,该阶段的高温天气会对花粉活力、花粉萌芽率与结实率均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最终会对水稻产量与品质造成十分严重的危害。

5、抽穗扬花期

在水稻抽穗扬花期,最为适宜温度处于25.0-32.0℃之间,若出现35℃以上持续的高温天气,则会使得水稻的结实率大幅降低,最终影响水稻产量的提升。

6、灌浆结实期

在水稻灌浆结实期,最为适宜的温度处于20.0-25.0℃之间,若温度高于30.0℃,则会使得灌浆速度加快,千粒重则有所下降。若接连5天以上最高温度高于35.0℃,则容易形成高温逼热,使得水稻粒重显著下降,进而影响水稻品质和产量。

二、应对措施

1、选择适宜、抗高温的水稻品种

一般而言,不同品种的水稻,其所具备的特性也存在区别,故对高温的反应也不相同。所以若要从根本上对高温热害问题进行处理,就需要挑选能够耐高温的水稻品种,最大限度减轻高温对于水稻生长发育和结实所造成的影响。此外,在对新品种进行研究和培育的时候,也可侧重于耐高温特性的品种。

2、合理安排水稻播栽期

在水稻生长过程中,为了避免高温对水稻的危害,应合理安排水稻播栽期,尽可能让水稻高温敏感期避过当地易出现高温的时期。安徽稻区高温天气出现概率最高的时候是7月中旬至8月下旬,在9月之后,温度会有所下降。所以,农户在种植水稻时应使水稻抽穗期尽可能避开高温天气高发时节,避免对水稻的正常抽穗以及其他阶段的生长发育带来影响。气象以及农业技术人员加强合作,在水稻生长关键期加密会商,共同对水稻生长情况进行分析,为农户合理安排水稻播栽期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应依据气候变化的实际状况,适时调整播栽期,最大限度减轻高温对水稻生长的危害。

3、加强田间管理

通过栽培措施来改善水稻群体微环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缓高温伤害,减少产量损失。合理密植、优化水分及氮肥管理可以建立结构合理且耐高温的作物群体,缓解高温胁迫。在保证充足的穂数前提下适宜的行株距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群体微环境,缓解高温对水稻的伤害。氮肥施用量对水稻穗、叶形态建成和群体结构及穗温、叶温具有显著调控作用,适度氮肥处理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群体微气候,使水稻群体具有较高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较低的叶温和冠层温度,从而提高植株抵抗外部高温胁迫的能力。

在高温天气出现的时节,农户应根据农业气象人员的意见,强化田间管理。一方面可以通过田间灌深水,调节田间小气候,尽可能减轻高温危害、提高稻田湿度;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增施磷、钾肥料的措施来防灾减灾。应施足底肥,分蘖期多次追肥,磷、钾、锌肥配合施用,不断增强植株的抗高温能力,促使水稻生长发育。

4、人工辅助授粉

正常花药开裂受阻所导致的柱头花粉数不足是高温降低结实率的原因之一,柱头外露对水稻授粉具有重要作用。高温阻碍花药正常开裂,表现为花药开裂和散粉的延迟,虽然花药开裂推迟,外露的水稻柱头仍有较大的几率接受后续散落的花粉粒。研究发现高温阻碍花药正常开裂,减少柱头表面的总花粉数及花粉萌发数;但随着时间推移,外露柱头表面的花粉数增加,这1结果表明水稻柱头外露可以缓解高温对水稻柱头授粉的不利影响。人工辅助授粉可以有效提高受精率,“赶粉”有助于花粉散落。在高温处理时,与不“赶粉”相比,水稻盛花时“赶粉”处理显著提高了外露柱头表面散落花粉数及萌发花粉数,结实率也显著提高。

中国现有的高温热害指标较为单一,尚不能快速有效地做出诊断,应将温度持续时间与生育期分段相结合,根据当地情况,结合干旱、降水、日照、水稻品种等因素建立综合指标。积极采取相应的应对技术才是克服高温热害的主要途径。合理调整作物布局以及播期,选用优良耐热品种,实施合理的水肥管理办法,加强气象灾害应对防范体系建设。

来源:农民大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