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嘉译为何改名张嘉益?背后真相令人心酸,他的传奇人生原来这么不易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8-27 21:15 1

摘要:在娱乐圈里,张嘉译无疑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即便你对他不算熟悉,也一定看过他那独特的“摇摆式”走路,甚至有人调侃这是“叔圈顶流的招牌动作”。

在娱乐圈里,张嘉译无疑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即便你对他不算熟悉,也一定看过他那独特的“摇摆式”走路,甚至有人调侃这是“叔圈顶流的招牌动作”。

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种走路姿势并非他刻意营造的风格,而是源于一种顽疾——强直性脊柱炎。为了表达对健康的渴望,他才从“张嘉译”改成了“张嘉益”。名字里多出来的那个“益”,其实寄托着他想要身体康健的朴素愿望。

张嘉译出生在西安的普通家庭,父母都与文艺圈毫无关联,他也没想过自己会成为演员。

17岁那年,北京电影学院到西安招生,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报了名,没想到竟然成功考上。

然而,进入北电的他并没有像同学们那样星途顺畅。外貌不符合流行的“俊俏小生”路线,才艺也不算突出,他很难接到角色。

毕业后被分配到西安电影制片厂,更是整整跑了十年龙套,常常演些“配角里的配角”,甚至在20多岁时就被安排演“孩子他爸”。

没有替身的时候,他硬着头皮自己上阵,不管是摔倒还是打戏,全都亲身体验。

年轻时的拼命透支了他的身体,强直性脊柱炎也在那时悄悄找上了他。这种病被称作“不死癌症”,痛苦会伴随一生。

在厂里蹉跎多年后,张嘉译终于决定到北京闯一闯。那时的他住地下室、啃馒头、跑龙套,生活一度灰暗。但命运并非完全无情,他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位“贵人”——投资人杜珺的父亲。

对方十分欣赏张嘉译,把他推荐进了电视剧《澳门儿女》。在拍摄过程中,张嘉译也和女演员杜珺逐渐走近,并在撮合下结婚。

婚姻和事业看似双丰收,但背后问题不断。杜珺出身优渥,演戏只是“玩票”,而张嘉译却把演戏当成全部。两人聚少离多,见面反而常常争吵。更令张嘉译受伤的是,杜珺在公开场合直言:“他能有机会,全靠我家关系。”一旦被贴上“软饭男”的标签,这对自尊心极强的男人来说无疑是重击。最终,这段婚姻走到了尽头。

《蜗居》改变命运

离婚后的张嘉译并没有一蹶不振。他继续接戏磨炼自己,直到2008年迎来了真正的转机。导演滕华涛力邀他出演《蜗居》中的宋思明一角。剧集播出后反响强烈,他凭借这个角色一夜之间被观众牢牢记住。

此后几年,他几乎迎来了事业高峰。2012年尤其关键,《悬崖》

《心术》《沉浮》《营盘镇警事》等作品接连热播,他的演技和人气都达到了新高度。

凭借这些作品,他拿下了华表奖、飞天奖等多个重量级荣誉。可以说,那一年是“张嘉译元年”。

在事业逐渐走上正轨时,张嘉译也遇到了新的伴侣——演员王海燕。两人最初因为改台词的小插曲结下缘分,从不愉快到理解,慢慢建立起感情。不同于前一段婚姻的矛盾,王海燕给予了他极大的包容与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王海燕不仅早已是实力派演员,拿过多个奖项,离婚时还分得不菲的资产,身价不止24亿。

和刚崭露头角的张嘉译相比,她的地位高出一截。但她并没有因此看轻对方,反而默默支持他,陪伴他度过艰难时期。可以说,张嘉译后来的辉煌,少不了王海燕的助力。

2014年之后,张嘉译几乎霸屏。从《一仆二主》到《急诊科医生》《白鹿原》《少年派》,无论年代戏、正剧还是都市剧,他都能游刃有余。

观众对他的认可度极高,甚至把他称为“国剧顶梁柱”。

可与此同时,他的身体状况也日益恶化。走路姿势被网友调侃时,外界并不知晓那背后是病痛的折磨。强直性脊柱炎让他腰背僵硬、疼痛难忍,直不起身已是常态。为了缓解症状,他只能坚持每天用热水冲脊柱。近年来病情加重,连站直都变得困难。

不久前,有网友在海南偶遇他:一头白发,身形微驼,脸上明显写满了岁月和病痛的痕迹。往日的“叔圈男神”,如今让人心疼。

55岁的张嘉译虽然逐渐淡出荧屏,但他依然在幕后默默耕耘。他的人生像一部剧:起初默默无闻,被误解、被嘲讽,却凭借坚韧和努力走到高峰。只是病痛,让这位优秀演员的身影逐渐远离大众视线。

或许,这正是他改名为“张嘉益”的深层原因——希望自己能够健康、长久地走下去。无论如何,我们都希望这位用几十年光阴塑造无数经典角色的演员,能收获属于自己的“益”生幸福。

来源:撒浪嘿咻日常搞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