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澳大利亚,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气息越来越浓郁了。根据澳洲统计局数据,汉语现已成为位列英语之后的第二大使用语言,有接近70万人的群体通过汉语交流。从服饰到中餐,澳洲本地人对中国文化的接受度也越来越高。许多澳洲人成为了中餐馆和汉服店的忠实顾客,网上甚至开始流传这样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在澳大利亚,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气息越来越浓郁了。根据澳洲统计局数据,汉语现已成为位列英语之后的第二大使用语言,有接近70万人的群体通过汉语交流。从服饰到中餐,澳洲本地人对中国文化的接受度也越来越高。许多澳洲人成为了中餐馆和汉服店的忠实顾客,网上甚至开始流传这样一种说法,称澳洲是中国的“新省份”。
这个称呼的确有些夸大其词,但截止2023年,在中国出生后又移民澳洲的华人高达65万人,占到澳洲总人口的2.5%。有139万澳洲居民坚定认为自己有中国血统,占比总人口的5.5%。
正是这部分群体,将中国文化带到了澳洲,并宣扬光大。可为何国人如此热衷于移民澳洲呢?他们在澳大利亚具体又过得如何?
对于澳洲来说,自世界二战过后,澳洲虽然坐拥广袤土地和富饶资源,但国家工业发展却因为缺少工人群体而停滞不前。
在国防建设和工业急需大量劳动技术人才的背景下,澳大利亚政府开始坚定不移地支持开放移民政策,他们喊出“移民即繁荣”的口号,有筛选性的优先从英国引进移民。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坚持“白澳”政策,另一方面则是遵循技术移民优先原则。
澳大利亚政治家卡尔韦尔当时制定了一个比例,他认为英国人移民对于解决英国人口过剩和澳大利亚人才稀缺来说是一个双赢的方案,英国移民群体和非英群体的移民比例应该维持在10:1。为了让更多英国人来到澳洲,卡尔韦尔选择亲自前往英国,通过收购大型客轮来解决移民运输问题。
这也导致一直到2019年,英国人仍然是澳大利亚人口规模最大的海外出生居民群体,占总人口比例高达3.9%。但后来,由于英国无法源源不断的提供移民者,且部分移民者出现了回流趋势,澳大利亚政府开始意识到一个英国无法完全解决澳洲的人口问题,他们必须更开放的调整移民政策。
于是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来自亚洲、非洲、拉美洲的移民比例开始出现显著提升。澳大利亚政府开始主动将亚洲移民的文化差异视作种族多样化的一份子,废除了附有歧视性的移民立法,以更平等友善的态度面向各国移民。
但对于中国移民者来说,澳大利亚的历史则要从19世纪开始说起。清朝生存环境的恶化是大量中国农民选择背井离乡前往澳洲的主因。1893年,中国广东的人均占地面积为1.67亩,再算上地主兼并、自然灾害、西方商品经济冲击,普通百姓的生存空间遭受巨大冲击。据统计,晚清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共计发生了22次大型水灾、8次大型风灾。
晚清政权的腐败孱弱也加剧了农民群体的外流趋势,为镇压太平军起义,清末大臣叶名琛在广东斩杀共计40万余人。持续14年的广东土客之争,也造成了上百万的人员伤亡。外国势力压制下,清政府对于百姓移民的监管越加松懈,尤其是鸦片战争后中英条约的签署,更推动了海外移民的浪潮。
1881年后,华人在澳大利亚逐渐聚集,建造了唐人街,并开始围绕唐人街生活工作。这其实也是迫不得已的选择,因为彼时的澳洲对于华人群体异常歧视,整个社会的排华气氛十分浓重。华人们自成一片天地的华人街,实则与澳大利亚社会格格不入,这一现象直到1970年前后才有所缓解。
为何排华的澳洲并没有阻止华人入境呢?因为这个时期的澳洲严重缺乏劳动力。但自从1900年之后,澳洲几乎掀起了一场全殖民地的排华运动。冲突爆发的原因也很简单,就是双方产生了根本利益上的冲突。
华人群体数量多,且薪资只有白人的一半。省吃俭用的华人们挣到钱后,往往会选择第一时间寄回家中。这让当地人的排华思想越加强烈,他们指责华人对澳洲经济毫无贡献,还污蔑华人喜爱吸食鸦片与赌博,盛产卖淫的妓女。但实则这些都来自于毫无根据的偏见。
20世纪70年代后,澳洲对于华人的排斥状态出现大幅缓和。80年代后,来自香港、台湾地区的华人移民澳大利亚。但他们大多属于经济回民,居住地选择悉尼,常常在两国之间往返维持生意。
九十年代后,大陆的学生群体和技术工人集中性的涌入澳大利亚。根据2011年的澳大利亚人口普查结果,澳洲华人社区的普通话使用人数,首次超过了广东话使用者。
为何到了现代,国民依然热衷于移民澳洲呢?客观来说,澳大利亚作为繁荣经济体,无论是教育、医疗还是公共设施都处于极为优质的水平。且澳政府制定了养老金、失业金、免费医疗等诸多优厚的福利制度。这里气候温和,每年能获得3000小时的日照时长,尤其是在东海岸地区,可以尽情体验到四季皆宜的感觉。
截至目前,澳大利亚的华裔人口总数肯定超过了140万人。他们主要分散在悉尼、墨尔本、布里斯班等城市。像悉尼的华人数量约占全市总人口的10%,Chatswood、Hurstville等地不但聚有大量华人,还建设起了各类中文商店、超市以及教育机构,形成了一个颇具获利的文化中心。
再比如墨尔本,本就是一个高度国际化的大都市,自身的艺术文化度极具包容性,向来能吸引到大量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名扬全球的墨尔本大学与莫纳什大学,就是万千中国学子心目中的留学圣地。
大量华人的涌入,成功让汉语成为了继英语之后的第二大本土语言。汉语的成功传播一方面得益于澳大利亚对各国文化的包容性,另一方面则源于澳洲人民对中国文化的兴趣。
2021年数据报告显示,汉语连续十年成为维多利亚州公立学校最受欢迎的汉语。语言是沟通的桥梁,交流通顺了,一些深层的隔阂久而久之也会随之消融。
来自中国的姑娘听月在悉尼开了首家汉服体验馆,吸引了大量澳洲本土人前去光顾。短短一个月内,听月的店铺就拥有了5000多位澳洲忠实客户,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表达出的喜爱令人深刻。
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澳洲人对于华人都能保持友善态度。在疫情肆虐期间,亚裔华人们在澳洲还是遭受了冷艳蔑视。一位亚裔女士曾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过自己的受歧视经历,当她从停车场电梯进入到购物中心时,一位素不相识的男子径直冲了上来,并恶狠狠的怒骂道:待够了吗?给我立马滚回该死的亚洲去!
诸如此类的事件在澳洲大陆屡次上演,华人身受歧视的新闻也是屡见不鲜。尽管民间的反华、排华声偶有发生,但澳国政府对于中国的友好态度却是有目共睹的。
2014年双方签署自由贸易协定,次年澳大利亚不顾美国阻碍,坚持成为亚投行成员国。2016年澳大利亚加入中国一带一路战略,与中国共同进行澳大利亚北部的大开发。相信在中澳两国政府加强双边合作的背景下,这座大山很快就能被跨越,中澳两国人民也将迎来彻底的交融和睦。
信源
新起点:海外国家华人人口排名公布: 澳洲第8! 最新普查数据, 华人移民秘密揭开
澳洲网:中华传统文化让澳人“种草”
世界历史:张瑾:二战后三十年间澳大利亚技术移民结构与成因探析
来源:国际上那些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