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要是没政府帮助,我现在还在为找工作犯愁!”8月27日,刚在郫都区骨科医院办完入职手续的黄鑫瑶,想起此前求职的波折仍感慨不已。当天,郫都区就业服务中心联合区卫生健康局、友爱镇,不仅将2名护理专业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点对点”送岗至西南兵工医院、郫都区骨科医院,更通
“要是没政府帮助,我现在还在为找工作犯愁!”8月27日,刚在郫都区骨科医院办完入职手续的黄鑫瑶,想起此前求职的波折仍感慨不已。当天,郫都区就业服务中心联合区卫生健康局、友爱镇,不仅将2名护理专业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点对点”送岗至西南兵工医院、郫都区骨科医院,更通过全链条帮扶机制,让像黄鑫瑶这样曾陷入求职困境的毕业生重拾就业信心。
精准帮扶破难题
典型案例暖人心
“刚毕业时想找对口工作,投了很多简历都没回应,后来通过中介找了一份工作,不仅和预期差距大,最后连工资都没拿到,那段时间特别迷茫。”家住友爱镇的黄鑫瑶回忆道,就在她陷入待业困境时,友爱镇工作人员主动联系到她,了解其求职需求与困境后,将其纳入就业困难人员“1+3”精准帮扶名单,多方对接就业资源,提供就业帮扶。“现在终于有了稳定工作,特别感谢政府的帮扶。”谈及未来,黄鑫瑶充满期待,表示会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不辜负这份帮扶与信任。
“今年,我们重点关注15名就业困难大学生,通过‘1+3’机制精准帮扶,确保每个孩子都有人管、有人帮。”区就业服务中心副主任蔡昌林的话,道出了郫都区帮扶工作的核心。所谓 “1+3”就业帮扶机制,即由区公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指定1名负责人统筹协调,各街道(镇)分管领导担任专项负责人跟进对接,再配备1名职业指导导师提供专业指导,通过三级联动为每一名就业困难毕业生建立详细服务台账,实现帮扶“底数清、责任明、措施实”。
当天成功入职医疗岗位的2名护理专业毕业生,便曾因 “缺乏临床经验”遭遇就业瓶颈。“很多医疗机构更倾向于招聘有工作经验的人员,刚毕业的护理专业学生找工作时容易碰壁。”蔡昌林坦言,了解到这一行业共性问题后,区就业服务中心主动对接区卫生健康局,反复沟通辖区内医疗机构岗位需求,最终促成西南兵工医院、郫都区骨科医院为毕业生提供适配岗位,切实破解了护理学子的就业难题。据蔡昌林介绍,目前15名就业困难大学生中,多数已成功找到工作,后续将持续跟踪剩余未就业毕业生的需求,加大岗位对接力度,力争让有就业意愿的毕业生 100%实现就业。
招聘“多线并行”
织密岗位对接网
为让更多像黄鑫瑶这样的毕业生找到合适岗位,郫都区就业服务中心结合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际需求,构建起线上线下协同的多层次人岗对接平台,让岗位信息精准触达毕业生。
线下,“固定+特色”专场招聘形成常态:每周二、周四,区人力资源市场定期开设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活动,方便毕业生就近求职;每月20日下午,依托郫筒百伦商业广场“就业服务超市”,聚焦青年大学生群体举办专属招聘会;安德川菜产业园“零工之家”则在每月12日、28日定向举办专场招聘,适配不同专业毕业生需求。
线上服务同样“不打烊”。依托“郫都校企慧”网络平台,每月定期推送4期优质岗位信息,各街道(镇)再通过大学生求职微信群“接力转发”,打破时空限制,让毕业生足不出户就能获取岗位动态。此外,郫都区还计划以“筑梦郫都·成就未来”为主题,紧扣区域重点产业人才需求,引入市场服务机制,举办 2至3场直播带岗专项活动,同步开展“就业局长进直播间”活动,在宣传就业扶持政策的同时直观推介岗位,提升人岗匹配效率。“2025年全区计划举办各类专场招聘活动不少于30场次,就是要让毕业生有更多选择、更易找到工作。”蔡昌林表示。
指导培训“双管齐下”
提升求职竞争力
“不仅帮找岗位,还教怎么规划职业、提升技能,这种‘授人以渔’的帮扶特别实在。”刚参加完职业技能培训的毕业生小吴说。区就业服务中心深知,要让毕业生实现“好就业、就好业”,不仅要搭建岗位对接平台,更要提升其求职竞争力,为此从就业观念引导、职业技能提升两方面持续发力。
在就业指导上,依托区内“蓉易就业”基层服务站点、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站等载体,设立专门的就业指导服务窗口,为毕业生提供“一对一”咨询服务。为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就业观、择业观,区人社局常态化开展职业指导“进社区、进小区、进家门”三进服务,通过上门沟通、社区宣讲等形式,精准化解毕业生求职困惑;同时举办基层就业指导员专题培训班,提升服务队伍专业水平,并计划在郫筒、犀浦等毕业生集中街道,开展2至3期就业指导主题分享活动,分享求职技巧与职业规划经验。
职业技能培训则紧扣产业发展需求。以“百万青年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为抓手,锚定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针对电子信息、人工智能制造、食品生产等重点产业,以及乡村振兴、科幻等新兴领域,量身定制培训项目,帮助毕业生弥补技能短板,提升适应岗位需求的能力。
此外,郫都区认真落实国家“百万见习岗位募集计划”,重点面向产业链重点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国有公司、医疗机构及城乡社区组织,开发技术类、管理类见习岗位,为缺乏工作经验的毕业生搭建“实践练兵”平台。据悉,12月底前集中发布2期见习岗位清单,提供见习岗位200个以上;同时持续推进成都工业学院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站“五个一批”建设试点,进一步优化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体系,为毕业生就业 “保驾护航”。
记者 刘小莉
来源:天府郫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