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青花》沉浸式展启幕,数字科技唤醒千年青花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8-28 12:06 2

摘要:8月27日,《再见青花海上丝绸之路沉浸式体验展》线下发布会在静安区光复路195号百空间光二仓库305空间举行。这场以青花瓷为纽带、以数字科技为载体的展览,将在苏州河畔的百年老建筑中,开启一场连接古今、交融东西的文明对话。

8月27日,《再见青花海上丝绸之路沉浸式体验展》线下发布会在静安区光复路195号百空间光二仓库305空间举行。这场以青花瓷为纽带、以数字科技为载体的展览,将在苏州河畔的百年老建筑中,开启一场连接古今、交融东西的文明对话。

数字光影里的千年纹韵与器魂

青花瓷那抹跨越千年的钴蓝,本就是中华文明与世界对话的见证。如今,《再见青花》展以数字科技为笔,重新勾勒永宣青花的艺术风华。观众将化身“文物”,与拟人化的青花精灵“小青花”、航海家郑和一同穿越时空,亲历海上丝绸之路的传奇,感受东西方文明碰撞的火花。展览通过“青花永境”“瓷韵雅集”“无界青穹”三大展区,融合5G-A、VR、光影互动等技术,打造集视觉、听觉、触觉于一体的文化盛宴,让古老青花在数字时代焕发生机。

青花瓷的纹样是中国绘画史与社会文化的缩影。“青花永境”展区精选缠枝莲纹、锁锦纹、云龙纹三种代表性纹样,以镜面反射与立体堆叠设计,让纹样装饰板上下串联、前后错落。观众置身其中,在虚实交错间感受纹样的艺术张力,仿佛踏入青花世界,触摸千年纹韵的生命力。

青花瓷的器型是实用与艺术的融合,更藏着古人的哲学与美学。展区以经典“撇口瓶”为原型,通过灯光投射与玻璃片装置,直观呈现其形态:微张的瓶口象征“海纳百川”的包容,束颈、溜肩、鼓腹的线条暗含“刚柔并济”的智慧。观众可近距离观察细节,读懂方寸器物里的文化精髓。

艺术打卡装置“瓷光纹影”以明宣德青花宝月壶、盖罐为原型,用光影技术赋予古瓷新生命:第一重光影勾勒器物轮廓,还原明代制瓷巧思;第二重光影聚焦纹样,几何化植物纹饰如万花筒般变幻,演绎对称与韵律之美。观众仿佛穿越时空,见证青花瓷从泥土到瑰宝的蜕变。

VR穿越永乐年 亲历丝路传奇

“无界青穹”展区是全国首个5G-A超高清大型沉浸式VR体验区。观众戴上高精度VR头显,便能穿越回明朝永乐年间,化身青花精灵“小青花”,开启跨越时空的冒险。

VR剧情以郑和下西洋为背景:“小青花”随船队抵达中东,带回珍贵“苏麻离青”钴料,却因畏惧风暴退缩;直到伊斯兰工匠巴里尔携金器拟人“小金”来华,“小青花”在东西方匠人精神的感召与艺术碰撞中,终悟使命——以瓷为媒,让永宣青花成为连接东西方文明的使者。

借助虚幻引擎精细渲染,明代天妃宫、繁华港口、中东商店等场景被栩栩如生还原:观众可参与天妃宫虚拟祈福,感受古人出海前的虔诚;在港口穿梭于商船与集市,体验明代海上贸易的繁荣;还能“走进”窑炉,亲历2000℃高温下泥土蜕变为青花的历程。

该体验的流畅性得益于硬核技术支撑:东方有线搭建的5G-A毫米波云应用技术底座,消除传统VR的延迟卡顿;HTC Focus Vision设备带来的4K超清视界,以双眼4K分辨率和120°广视角呈现细腻画面细节,让虚拟场景逼真如现实;光学动作捕捉与影视级光影渲染,让虚拟角色鲜活生动,沉浸式体验拉满。

文创承载丝路记忆 DIY激活非遗活力

青花瓷不仅是历史见证,更是文化传播的使者。“瓷韵雅集”文创展区以文创产品为载体,让“丝路记忆”可触可带:青花主题的茶具、丝巾、文具等,将传统纹样与现代审美结合,赋予古瓷新时尚;DIY体验区让观众亲手绘制青花纹样,既拉近与历史的距离,也为非遗传承注入年轻活力。

百空间光二仓库屹立苏州河畔近百年,从航运货仓蜕变为创意引擎,本身就是苏州河更新的典范。《再见青花》展不止是一场展览,更是一次文明对话——以老建筑为依托,用科技唤醒青花,让观众在历史与现代的交融中,体会文化温度与文明交融的力量。

发布会现场,欣卡司传媒联合创始人白凯夫介绍,借郑和下西洋620周年契机,展览旨在打造中国文博IP出海标杆案例,挖掘明代航海史故事并进行艺术化升华,对标美国好莱坞《加勒比海盗》式的文化传播模式。他提到,今年同类型VR体验项目超过300个,但多数是面向青少年或亲子互动的科普展览;而《再见青花》展以高科技为助力,定位更多面向中青年的高品质文化展览,独特定位使其区别于普通展览,能带给观众不一样的观展体验。

据悉,本次展览由欣卡司传媒主办,《旅游时报》社协办,东方有线、中兴通讯、HTC VIVE、百空间、郑和研究会等支持,既是对海上丝绸之路文明的致敬,也是传统文化“活态传承”的生动实践,将于8月29日对公众开放,持续至12月31日。

来源:阿宝侃电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