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开展社会实践:踏三晋丹青征程 守非遗文化根脉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8-28 14:25 1

摘要:山西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丛建辉、张静、赵永斌三位老师带领“三晋壁影,千年丹青守护者”实践团,立足山西壁画资源富集的独特优势,聚焦气候变化视角下中小型壁画保护缺失这一痛点,关注极端气候事件威胁壁画类文化遗产生存这一现状,开展社会实践,奔赴晋南、晋北多地,以实际行动

山西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丛建辉、张静、赵永斌三位老师带领“三晋壁影,千年丹青守护者”实践团,立足山西壁画资源富集的独特优势,聚焦气候变化视角下中小型壁画保护缺失这一痛点,关注极端气候事件威胁壁画类文化遗产生存这一现状,开展社会实践,奔赴晋南、晋北多地,以实际行动投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的伟大事业。

步履丈量三晋乡野,求索壁画千年真容

壁画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见证,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探索气候变化下山西壁画的求真之路,源于团队的深思熟虑与周密规划。团队以素有“东方艺术画廊”的永乐宫作为实践首站,实地观察气候变化在壁画上留下的痕迹,如裂缝、起甲、发霉等。以此为基础,团队深入崇福寺、探访应县木塔,对这些保存状态良好的大型壁画展开了深入细致的实地考察。

在一幅幅丹青古韵中,实践团真切体悟“国之大者”背后的历史厚重,了解壁画保存修复的现状。即便有完备的修复体系与数字监测技术,大型壁画仍难抵气候变化与自然侵蚀的威胁。由此,他们的目光转向更为脆弱的中小型壁画。

风雨无碍深研一线,析困寻方护佑丹青

相较于永乐宫、崇福寺一类甚是“出名”的壁画,散落于村落、山岩、密林间的中小型壁画,大多年久失修,已成断壁残垣。实践伊始,团队探索之路荆棘密布:因缺乏专业看护,壁画保护手段及变化无从得知;地点偏僻难寻,常辗转多时;沟通依赖村民,又受困于方言隔阂。实践团历时数周、跨越千里,调研数十余处高危遗迹,在偏远山村的庙宇内,壁画起甲、褪色、发霉等问题极为严重,却少有监测和修复手段。为破解语言与信息壁垒,团队创新设计了覆盖气候感知、壁画材质、保护方式与资金渠道的调研问卷,广泛收集村民意见。依托于调研数据,我们不得不承认在气候剧烈变化和极端气候事件激增的威胁下,中小型壁画正在加速“消亡”。一次次的实地探访,既是对古代文明的叩问,也是对新时代青年责任担当的回答。

寻踪觅迹得解真章,聚力凝心共绘新篇

通过实践团队形成了山西壁画现状的基础性调研成果,尤其是基于气候变化这一新视角,大型壁画保护体系日臻完善,而中小型壁画却普遍面临“重视不足、资金缺乏、手段有限”的困境。气候变化对壁画类文化遗产的冲击,已不再是遥远的忧虑,而是迫在眉睫的现实课题。由此青年学子将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保护文化遗产不仅是地方任务,更是国家战略。唯有汇聚政府、专家、社会与民众的合力,才能真正守护好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将文化遗产打造为气候行动的“人文温度计”。

此次实践不仅锻炼了青年学子的社会责任感与实践能力,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文化自信”的种子。2022级经济学专业学生欧檬表示:“要以实际行动将青春梦想融入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伟大实践中,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青春力量。”实践团依托调研与积累在第十九届“挑战杯”山西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荣获特等奖并晋级国赛。这一成绩不仅彰显了青年学子守护文化遗产的学术情怀与科研能力,更表明他们的探索并非一时之举。此次暑期实践正是对优质项目成果的深化与转化,也是青年一代在持续多年调查研究与田野实践中的又一次生动书写。

青春与丹青交相辉映,使命与梦想同频共振。在三晋大地的每一次脚步丈量中,新一代青年正用赤诚与智慧书写属于他们的时代答卷。(通讯员:张颖)

来源:未来网高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