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她干净利落的工装上,温和的笑容让这个肢体三级残疾人看起来格外阳光开朗,“现在每种房间有哪些物品,我闭着眼睛都能说出来。”谈起工作,她眼里闪着自信的光。杨筱钰的从容自信里,藏着南岸区残联“一人一策”精准帮扶的温度,更映照着南岸让每颗奋斗之心都有处
在位于重庆南岸的康莱德酒店客房部,22岁的杨筱钰十指在键盘上翻飞,目光专注地核对清单,易耗品数据在她手下条理分明。
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她干净利落的工装上,温和的笑容让这个肢体三级残疾人看起来格外阳光开朗,“现在每种房间有哪些物品,我闭着眼睛都能说出来。”谈起工作,她眼里闪着自信的光。杨筱钰的从容自信里,藏着南岸区残联“一人一策”精准帮扶的温度,更映照着南岸让每颗奋斗之心都有处安放的善意。
从校企合作的实习岗到酒店的新战场,从求职迷茫到职场扎根,这位残疾姑娘的成长轨迹,正是南岸区织密残疾人就业保障网、让“精准服务”照亮人生前路的生动注脚——在这里,每个梦想都值得被托举。
从迷茫到笃定
政策帮扶送来“及时雨”
杨筱钰的职场路,并非一帆风顺。
2023年从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毕业后,这位曾经的学生会干部、多次拿奖学金的姑娘,对重复的客服类工作渐生倦意。“做客服时遇到过言辞犀利的买家,发传单常被拒绝,但这些经历让我更外向平和。”她笑着说,可那时身体和心理的双重疲惫,让她想停下来喘口气。
转机出现在去年10月。母亲带着她找到了南岸区残联负责残疾人就业的易思阳。聊起专业背景和求职意向后,易思阳结合她的实际情况、居住地等,当场精准匹配了两家企业。“康莱德酒店离我家近,岗位也新鲜,我当即就选择了酒店。”杨筱钰回忆,易老师当天就帮她联系了企业,第二天面试,三、四天后就收到了试岗通知。
“全英文的系统界面,一开始连看都看不懂,心里特别慌。”杨筱钰笑着说起初入职的窘迫。但同事们的友善很快打消了她的顾虑:有人放慢语速一步步教操作,有人耐心翻译陌生的英文术语,遇到需要搬运重物时,大家总会主动搭把手。为了尽快熟悉客房物品,她把各类物品的照片存在手机里,休息时就拿出来反复看。“现在每种房间有哪些物品,我闭着眼都能说上来!”
从“个体温暖”到“体系支撑”
帮扶网络织密就业路
今年7月23日杨筱钰生日那天,同事们的微信祝福让她心里暖暖的:“这些善意汇成了职业认同的河流,让我觉得自己是被需要的。”如今的她,月薪足够覆盖房租和生活开销,五险一金、带薪年假等福利更让她有了踏实感。“未来想在酒店行业深耕,有机会还想试试其他岗位!”
杨筱钰的故事,是南岸区残疾人就业帮扶工作的一个缩影。这两年,区残联通过“一人一策”精准服务,已为重庆南岸嘉发希尔顿逸林酒店、重庆康莱德酒店等企业推荐11名残疾员工就业。“我们会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定制岗位,在酒店行业,残疾人的精细和耐心恰恰是优势。”重庆康莱德酒店负责人的话,道出了企业对残疾员工的认可。
数据更能说明成效:2022年~2024年,南岸区累计帮扶42名应届残疾大学生顺利就业,本区应届高校残疾毕业生就业率、个人建档信息录入率均达100%。机关、事业单位、企业也积极参与,形成了“政府搭台、企业参与、个人努力”的就业生态。
从“政策落地”到“服务升级”
多维度筑牢就业保障网
“不仅要帮残疾人找到工作,更要帮他们稳住工作、做好工作。”区残联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让帮扶更精准、更有力,当地正以“体系化建设+靶向性服务”构建多维度保障网,从基础服务到长远规划实现全链条升级。
当前,全区正迭代升级残疾人教育就业服务中心,搭建起“党建引领、创业就业、资源统筹、能力提升、关爱援助”五大功能板块,实现就业服务“一站式受理、全流程跟进”。针对不同的残疾群体,区残联有着不同的就业模式:残疾妇女群体,区里启动“美丽工坊”就业增收项目,依托手工编织、家政服务等适合女性的产业,培训残疾妇女掌握一技之长;高校应届残疾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建立“毕业生信息库”,从大三开始跟踪职业规划,联合企业开展“实习+就业”双轨培养,为应届高校残疾毕业生提供“一对一”就业指导、岗位推荐和入职跟踪服务,专项服务紧锣密鼓……
此外,每年定期举办的4场民营企业助残就业专场招聘会,依托15个镇街的“渝馨家园”提供“一对一”辅助性就业帮助,让残疾人能就地就近就业。与此同时,区里开展“就业援助月”专项活动,通过“职有爱”助残就业平台直播带岗,累计发布岗位4178个,帮助100余名困难失业人员就业,600余名残疾人及大学生享受专项扶持政策。
如今,在南岸区,像杨筱钰这样通过精准帮扶实现稳定就业的残疾人越来越多。从个体的“职场绽放”到群体的“就业增收”,南岸这片热土上正书写着“残健同行、共赴美好”的温暖篇章。
来源:南岸微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