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广东丝苗米跨县集群产业园(汕尾市)建设规划方案》中明确提出:“发挥互联网思维,借助新媒体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等优势,积极开拓市场渠道。”这一战略定位,为“媒体+”赋能产业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
当小蛮腰流光点亮金色稻浪,当丝苗米专列穿行都市动脉,一场由“媒体+”策动的品牌革命正在岭南大地上演。
《广东丝苗米跨县集群产业园(汕尾市)建设规划方案》中明确提出:“发挥互联网思维,借助新媒体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等优势,积极开拓市场渠道。”这一战略定位,为“媒体+”赋能产业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
产业园种植基地。
自创建以来,广东丝苗米跨县集群产业园(汕尾市)(下称“产业园”)凭借全平台、多渠道营销推广战略,为乾隆《海丰县志》记载的“杨安熟,海丰足”注入现代传播基因。目前,相关内容全网阅读量、播放量达上亿次,实现了以“媒体+”推动汕尾丝苗米抢占市场高地、助力农户增收的目标。
“媒体+展会”
进驻多平台精准推介
自创建以来,产业园积极参与、举办春耕现场会、全省供销社综合改革现场会、中国农民丰收节、广东丝苗米产销对接会、广东省农博会等相关活动,以媒体力量推介汕尾丝苗米品质,促进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公共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如何打造?快来农博会广东供销馆一探究竟吧!”在主播介绍下,广东农博会汕尾丝苗米展区吸引了不少线上、线下观众的目光,让大家对育种到餐桌的全流程有全面了解。此外,在深圳食博会现场,产业园参与建设主体汕尾天润公司、汕尾市丰隆米业有限公司、陆丰市支农农机专业合作社携海丰油占米、陆丰丝苗米等多款特色产品组团亮相。
深圳食博会汕尾丝苗米展区。
“我们深耕于丝苗米产业,是汕尾首个采用大象包装的粮油品牌。”丰隆米业负责人向笔者介绍道,“本次参会,希望能带着汕尾特产走出去,让更多人了解、爱上汕尾丝苗米。”据悉,产业园内参与实施主体包括6家供销系统企业及4家当地企业。形成了“产购储加销”全产业链服务。
据了解,产业园近期正加快推进商超工作,计划在大湾区、汕尾超100家商超,全面上架汕尾丝苗米产品。相关负责人表示:“产品会在商超显眼位置进行展示展销。此外,将充分利用下半年国庆、中秋、元旦等重要节庆,开展丰富多样的优惠购活动,让来自汕尾的丝苗好米走进千家万户。”
汕尾丝苗米产品推介。
当前,汕尾正积极构建农产品全产业链“朋友圈”,将全国重点采购商、电商平台、深加工名企纳入其中,逐步开展“一对一”精准对接。产业园“走出去”系列推介,是“媒体+”支持农产品拓宽市场的生动实践,为汕尾丝苗米的品牌塑造与形象传播提供了重要支撑。
“媒体+地标”
亮相大湾区核心空间
从粤东老区走向粤港澳大湾区,汕尾丝苗米如何才能精准辐射目标群体?答案是亮相城市地标。在广州小蛮腰之上,“农民的产业园 广东丝苗米跨县集群产业园(汕尾市)”两列大字点亮珠江夜空,吸引不少市民驻足观看。“刚离开公司,一抬头就看到了!有机会要去买来尝尝。”市民罗先生说。
产业园点亮广州小蛮腰。
突破地域认知壁垒,是汕尾丝苗米提升品牌影响的关键环节。小蛮腰作为首屈一指的湾区地标,拥有千万量级以上的触达人群。在此开展主题灯光秀,有利于将区域农产品转化为都市消费符号,打破大众对“土特产”刻板印象,与消费者建立直接的情感链接。
以“广东好米 汕尾丝苗”为主题打造广州地铁6号线车厢。依托百万级日均客流量,全景展示了从育秧到餐桌的流动画卷,成为穿梭于城市脉络的“流动粮仓”。在广州地铁留言板上,有乘客表示:“每天通勤仿佛穿越了一场稻米时空之旅。”
汕尾丝苗米地铁专列。
此外,产业园还在广州、汕尾、东莞等城市投放公交主题广告,覆盖30条线路及50台公交车,进一步强化汕尾丝苗米品牌形象,持续提高在消费者心中的辨识度,让“流动的地标”成为汕尾丝苗米品牌推广高地。汕尾天润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致力于打造独属于汕尾丝苗米的品牌叙事,利用在大湾区地标的一系列曝光,拓宽传播半径,树立产品影响,让更多人关注汕尾丝苗米。”
“媒体+营销”
形成互联网裂变效应
“媒体+”的核心在于传播力。在汕尾丝苗米亮相小蛮腰、广州地铁、城市公交等地标期间,互联网上的讨论也随之热烈起来。截至目前,微博话题“广东好米 汕尾丝苗”阅读量已突破3700万,裂变传播效应显著,未来还将继续增长。
“柔软香甜,油光充盈,原来米饭也能这么丝滑。”“好米配好料,来一锅腊味煲仔饭味道绝了!”笔者在话题讨论区注意到,不少网友品尝了汕尾丝苗米后,纷纷给予高度评价;同时,也吸引了其他网友进行热烈探讨。“通过在线上、线下展开‘媒体+’营销举措,形成联动推广效应。不止是广东省内,还有更多省外朋友也在关注着汕尾丝苗米。”产业园相关负责人说。
“广东好米 汕尾丝苗”微博话题。
小小微信聊天框,同样可以成为汕尾丝苗米的推广渠道。“点赞!”“饭点到”“年年有米”“收米”等,以米粒为原型的表情包一经上线,迅速在微信朋友圈形成“病毒式”传播效应。据悉,为进一步打响“汕尾丝苗米”区域公用品牌,产业园联合南方农村报,策划制作以卡通丝苗米为主题的动画表情包,共计16款形象,基本覆盖社交聊天中的各种场景。
汕尾丝苗米表情包。
通过互联网主页搜索“广东丝苗米跨县集群产业园(汕尾市)”,可以准确链接到百度百科词条,内文呈现了产业园的基本概况和高清美图。百度百科作为中文互联网前沿知识库,创建官方认证词条可为产业园提供第三方客观背书,有效提升企业、消费者等主体对品牌的信任度。
日前,产业园还牵头发布了《汕尾丝苗米团体标准》及《汕尾丝苗米栽培技术规程团体标准》,填补了汕尾丝苗米标准化体系的空白。相关负责人表示,利用“媒体+”推广,两项标准可以指导更多农民如何育种、如何管护、如何销售等,推动汕尾丝苗米的品质更好、牌子更响。
“媒体+品牌”
策动全方位产业宣传
遥望远处是金色麦浪,看向近处是汉服大片,通过与主流媒体联动策划,产业园发布“衣袂飞扬的汉服 色彩缤纷的稻田”主题短视频,全网播放量超百万次。
产业园相关负责人说,“我们不断挖掘和创新品牌基因、品牌故事,广泛利用主流媒体平台,向社会大众推介汕尾丝苗米。”近年来,中央电视台、广东卫视、南方卫视、南方农村报、中华合作时报、汕尾电视台、汕尾日报等十余家权威主流媒体轮番聚焦产业园发展,讲好丝苗米故事,形成电视报道12次(其中央视6次)、网络报道250余次、纸媒报道44次(其中报纸版面4次)。
汕尾丝苗米汉服大片。
“在汕尾市丝苗米跨县集群产业园内,连片万亩水稻田泛起金黄色,散发阵阵清香……”通过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栏目,全国观众感受到了汕尾农人丰收季的喜悦。“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带动,为农户提供耕、种、管、收、储、销等全链条服务。”栏目主持人介绍道。
央视新闻直播间报道汕尾丝苗米。
为进一步提升汕尾丝苗米品牌效益,产业园倾力打造“汕尾丝苗米”区域公用品牌。品牌形象充分融入汕尾的山海、稻田、地标元素,色调清新自然,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感。调研团队通过走访丝苗米种植基地、龙头企业、销售市场等区域,形成了一套全面、科学、规范的品牌推广方案,助力汕尾丝苗米推向更广阔市场。
“汕尾丝苗米”区域公用品牌。
日前,《汕尾市“媒体+”赋能“百千万工程”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下称《方案》)正式出台,标志着该市将以全媒体推广为重要手段,全面激活“2+10+N”农业产业格局,让海陆丰的丰饶物产加速出圈。《方案》明确指出,以体系化品牌建设为核心抓手,聚焦甘薯、丝苗米、生猪、荔枝、生蚝、海鲡鱼、海胆、茶叶、青梅、油甘等十大优势产业。
对此,产业园相关负责人表示,“省、市各级政府针对‘媒体+’给予了系列扶持政策。汕尾丝苗米作为十大优势产业之一,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也有丰富的推广经验。未来,产业园有信心在‘媒体+’领域继续乘风破浪,进一步擦亮汕尾丝苗米的金字招牌。”
撰文:陈相成
来源:南方农村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