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周去叔叔家帮忙办丧事,看着他们往爷爷身上套第三件棉袄时,我实在憋不住问:"现在不是都用冰柜了,为啥非得穿三层衣服?"叔叔没直接回答,指着电视里播出的新闻说,去年北京有户人家为了这事差点打起来。
上周去叔叔家帮忙办丧事,看着他们往爷爷身上套第三件棉袄时,我实在憋不住问:"现在不是都用冰柜了,为啥非得穿三层衣服?"叔叔没直接回答,指着电视里播出的新闻说,去年北京有户人家为了这事差点打起来。
清朝人死前要换汉服这事,我们村李大爷能背出《清实录》原文。他说康熙年间汉人宁可饿肚子也得临终前藏件短褂,就怕死后还穿满族衣裳下葬。村里老人说那时候叫"死不降清",现在倒没人讨论这个,但寿衣铺子老板娘肯定知道门道。
停灵那几天尸体渗水这事,我在殡仪馆实习的朋友拍过照片。多层棉布确实能把液体吸住,要是穿夹克或者冲锋衣,那些东西会顺着拉链往下淌。他见过最厉害的是一具尸体停了十二天,寿衣吸饱水后沉得像块板子。
前个月王婶家给老太太穿了条貂绒大衣,结果大儿子当场掀了,说这是要让老太太变狐狸精投胎。最后还是找了件蓝布衫才平事。其实道理都懂,但真到了那时候谁敢赌呢?
有个做寿衣二十年的老裁缝告诉我,以前做寿鞋必须让脚面露出一寸,怕魂魄找不到路。但这些年越来越多人改成运动鞋,他就偷偷在鞋舌里缝块黄布。去年给个退伍老兵做寿衣,家属坚持要迷彩服,他就把肩章换成金线绣的云纹。
最离谱的是遇到个老教师去世,子女按照她遗嘱穿了平时讲课的灰衬衫。直到棺材要封盖时,老人女儿突然发现袖子太短,连夜改了件长袖衬衫才放心。她说看到那双露出来的手,心里总觉得缺着什么。
寿衣铺子墙上挂着最新款,有带隐形裤裆的中山装,有加厚垫肩的女士旗袍。老板说现在年轻人喜欢订制,有人要绣毕业院校的徽章,有人坚持要缝上老伴的工牌。最奇葩的订单是给游戏迷做的,非要加两排暗扣假装游戏里的盔甲。
殡葬公司王经理说他们做过统计,八成家属根本不在乎款式,就是非得买套寿衣才安心。有个姑娘给刚去世的父亲买了整套名牌,回来听说不是寿衣还要再换,最后还是补了身普通的蓝布衫才收心。
最近几年冒出些新花样,有人用老人生前的床单改寿衣,有家用收藏的邮票贴成盘扣。但不管怎么改,寿衣必须是单数件,袖子要遮住手,鞋袜得分开穿。就连最潮的滑板少年,火化前还是照着规矩穿了套黑色唐装。
其实挺奇怪的,现在医院太平间都有最新冷柜,为什么还要费劲找寿衣?上周在镇上的白事宴听到两个老人聊天,一个说"活要见天,死要见殓",另一个默默给碗里又加了一勺米饭。
来源:耶耶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