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莱州市夏邱镇,有一个曾经不起眼的小村庄——东草村。这里户籍人口仅201人,是全镇人口最少的村。然而,就是这个小村庄,近年来却声名鹊起,特色农产品通过互联网飞往全国,村民腰包越来越鼓,村庄面貌焕然一新。这一切变化的背后,都离不开他们的“当家人”、退役军人党支部
在莱州市夏邱镇,有一个曾经不起眼的小村庄——东草村。这里户籍人口仅201人,是全镇人口最少的村。然而,就是这个小村庄,近年来却声名鹊起,特色农产品通过互联网飞往全国,村民腰包越来越鼓,村庄面貌焕然一新。这一切变化的背后,都离不开他们的“当家人”、退役军人党支部书记——王洪福。
退役不褪色,老兵挑重担
王洪福是土生土长的东草村人。1992年12月入伍,1996年12月退役,退役后一直在北京从事石材销售。2012年4月,前任村党支部书记因病去世,村党支部书记一直没有合适的人选。2013年1月,在组织多方考察动员下,他毅然放下如日中天的生意,带着“改变现状、建设家乡”的决心回到东草村,被夏邱镇党委任命为村党支部书记;2014年换届,全票当选为村委主任,实现了书记主任“一肩挑”。
当时,村委的账上只有现金1600元,还欠着外债。上任后,他首先瞄准了村民反映最强烈的行路难、灌溉难、吃水难问题。王洪福拿出了“穿上军装能战斗,脱下军装能奋斗”的精神,天天研究村庄发展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多次召集村“两委”成员、党员及村民代表开会研究,统一思想、确定发展方向。他多方奔走,积极争取夏邱镇党委、政府的支持,筹措资金70多万元,全面整修村庄道路,打通了内外联动的快速路;修建灌溉渠道1000多米,为村庄的农业发展解除了后顾之忧。王洪福还自筹资金5万元,新打水井一眼,全村都用上了自来水。这些实实在在的工程凝聚了人心,为村庄今后发展铺好了致富路。
铁肩勇担当,乡村换新颜
基础打好后,如何带领村民致富成为王洪福思考的新课题。他深知,单打独斗成不了气候,必须把群众组织起来,抱团发展。2017年3月,王洪福带头成立“富泽种植专业合作社”,创新采用全体村民入股的方式,将村民变股东,利益共联。
他充分发挥合作社12名退役军人先锋模范作用,开发了从田间地头到餐桌的一系列产品产业链。同年5月,合作社转型为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他积极争取资金258万元,投资建成东草村高效种植大棚产销一体化示范基地,鼓励党员和退役军人率先承包,先后引进草莓、有机西红柿等高附加值作物,建设面积1.2万平方米的薄膜冬暖式高效大棚6个,发展苗木基地20亩,订单种植济薯50亩......
王洪福的“折腾”劲远近闻名。试水林蛙养殖,成功后引入合作社;创办“富泽乡情坊”,种植特色有机富硒小麦、有机玉米;注册“富乡丰”商标,将自产的富硒小麦、玉米加工成石磨面粉、花饽饽等产品,延伸产业链;注册“民俗东草”公众号和抖音号,牵头打造烟台首家“红星军创电商基地”,开展“兵支书”直播带货,搭上“互联网+”快车,实现产销一体化。他大胆引进兼具强适应性与高产出的特色作物食叶草,该作物定植后可连续生长15年,无需年年翻种,实现“一次种植,长期收益”,大幅减少农户的劳作成本与前期投入,尤其适合本村劳动力不足的情况。王洪福还想尽办法引进航天种子,使用富硒技术和无人机管理等现代化手段,成功打造出“富硒生态功能农业示范园”,让东草村的农产品贴上了“科技”“绿色”的金字招牌。2019年,东草村获评莱州市“村庄发展一等奖”称号。
坚持共富路,真情暖群众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东草村富了,但王洪福没有止步。在当地党委、政府支持下,他牵头成立东草工作区,推行“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帮扶”模式,以东草村为龙头,整合周边3个产业薄弱村的资源,强强联手,共同发展,实现了村里人人有福利,展现了共富路上的责任与担当。更让人称道的是,王洪福还化身“带货达人”,为农产品“站台”。看到村里的农产品“养在深闺人未识”,他主动学习直播技能,将直播间搬到田间地头、农家院落,用实在劲儿推广村里的玉米、西红柿等特色农产品,为农民致富增收开辟了新路径。2024年夏天,莱州遭遇连续强降雨,朱桥镇小韩家村一家退役军人的车轴梨园被淹,1000多公斤即将成熟的车轴梨面临滞销困境。王洪福得知后,迅速带领红星军创电商基地的直播团队赶到现场。他们现场敲定价格、运输和售后方案,中午就架起设备开播。镜头里,带着水珠的车轴梨新鲜饱满,短短2小时,1000多公斤梨便被抢购一空,成功帮助受灾农户挽回损失。
致了富,王洪福还不忘公益事业。他积极主动带领东草村志愿服务队参加志愿服务各项活动,重点在扶贫帮困、平安巡防、义务劳动、文明宣传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他的带领下,东草村的集体收入逐年增多,村庄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绩。2020年底,东草村获评山东省“文明村庄”荣誉称号。
人心齐泰山移。如今的东草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村民年年有分红,福利保障不断完善,东草村的战斗力、凝聚力、向心力不断增强。王洪福,这位平凡的“兵支书”,用军人特有的铁肩、担当与实干,诠释了“退役不褪色”的崇高信念,成了乡村振兴路上一名当之无愧的“领头雁”。
来源:中国退役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