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吃菜要吃白菜心,当兵要当新四军。”这首创作于1940年,名为《白菜心》的抗战歌曲,以其朴实无华、朗朗上口鼓舞人心,至今仍在盐阜大地上传唱——
现代快报讯(记者 陶展)“吃菜要吃白菜心,当兵要当新四军。”这首创作于1940年,名为《白菜心》的抗战歌曲,以其朴实无华、朗朗上口鼓舞人心,至今仍在盐阜大地上传唱——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8月28日,中宣部等单位在盐城市举办了“胜利号角的回响”红色故事巡回宣讲活动,旨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讲好抗战故事,把伟大抗战精神一代代传下去”的重要指示精神,让红色故事传播走向基层、走进群众。
深情讲述,红色声音传遍大地
现代快报记者在现场了解到,“胜利号角的回响”红色故事活动由中央宣传部宣传教育局、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国家文物局革命文物司共同主办。江苏省委宣传部、文化和旅游厅、文物局承办。盐城市委宣传部、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新四军纪念馆协办。本次活动共分四个篇章。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讲解员深情讲述了《将军的口琴》《脊梁》等经典红色故事,生动再现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
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讲解员高姗以《铁血少年营》的故事,生动呈现了东北抗联年轻战士在日寇弹雨中宁死不屈、英勇冲锋的事迹。
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讲解员李婧宣讲的《脊梁》,讲述了民生公司创始人卢作孚在民族危亡时刻,指挥千名船员、万名纤夫用生命保存中国工业命脉的壮举。
四平战役纪念馆讲解员王璐通过《将军的口琴》深情讲述了抗日英雄杨靖宇在极端困苦中,以口琴为精神武器,激励战士们坚守信仰的故事。
陕西省延安西北局革命旧址管理处讲解员蔡妤以《红色电波中的胜利回响》为题,讲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座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创立历史,并在艰苦的窑洞中坚持发声,将党的政策、战斗故事和革命歌曲传递给全国,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在舆论战中“用声音筑城”的智慧与决心。
“新四军是一支有文化的部队,它的文化特征体现在方方面面。其中用文艺的形式,包括歌曲、歌谣来反映新四军抗战的征程,以文化抗战唤醒更多民众,正是这支部队的重要特色。”盐城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新四军纪念馆馆长仇金标说。
盐城底蕴,红色文化扎根生长
盐城作为这次巡回宣讲的重要一站,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该市地处黄海之滨、江苏沿海中部,素有“东方湿地、黄海明珠”美誉,是江苏省面积最大、人口第二的设区市,也是全国唯一以盐命名的地级市。84年前,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这里成为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政治、军事和文化中心,刘少奇、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战斗、工作、生活过,并留下许多宝贵的红色资源和精神财富,从“泰山庙”到“抗大五分校”,从“宋公堤”到“华中鲁艺”,每一处遗址、每一段故事,都镌刻着中国共产党人“为有牺牲多壮志”的信仰,记录着军民同心“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壮举。
2023年1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盐城参观新四军纪念馆,强调要用好新四军历史这一生动教材,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一年多来,盐城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创新形式载体,开展红色故事宣讲大赛、“穿越时空的对话”“青讲青听”、秋学期“开学第一课”、新四军革命精神进校园等红色主题宣讲宣教活动,打造“铁军魂 盐城红”红色品牌,推动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学校、社会和家庭教育,以新四军革命精神为代表的红色基因为盐城现代化建设注入不竭动力。
“‘胜利号角的回响’红色故事巡回宣讲活动来到盐城,为我们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学习机会。我们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深化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从红色故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将红色基因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实际行动,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盐城新实践凝聚强大力量!”盐城市副市长黄希别克·努尔旦在宣讲致辞中表示。
创新表达,历史传承与时俱进
记者注意到,担任本次巡回宣讲的主持人蒋子航是一名小学生,为新四军纪念馆的志愿讲解团队——盐城小铁钉讲解成员之一,该团成立于2019年,由盐城各中小学校的学生组成,目前已注册志愿者587人,开展志愿服务1000多次。蒋子航利用课余时间参加系统培训后成为正式讲解员,内容涵盖历史故事熟悉、发声技巧训练等,现起累计参与200余次义务讲解。
“英雄赞歌、忠诚印记!如今的美好生活,正是那些暗夜举火者用青春与信仰换来的人间烟火……”蒋子航的话语深深打动了全场观众。其表示,同学们的心里早已埋下了红色的种子,每一次到纪念馆参观学习,都是一场精神的洗礼。
近年来,盐城还积极打造“轻舟计划”,通过电影创作扶持、艺术实践孵化、人才培育计划,让青年成为城市文化生长的核心动力,为红色文化的传承创新提供了新的平台。
江苏,是片英雄的土地,曾是华中抗日斗争的主战场,华中抗战的领导中心与指挥中枢。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新四军挺进大江南北,驰骋淮河两岸,以无畏的勇气开辟华中敌后战场,与各界民众同仇敌忾、勇御外侮,在广袤的江淮大地上铸就了一座座永不磨灭的铁血丰碑,书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兼省文物局局长拾峰在宣讲中表示,今天的宣讲活动,既是对英雄历史的深情回望,更是对伟大抗战精神的接续传承。从《铁血少年营》中东北抗联小战士的英勇无畏,到《“展儿”的青春抉择》中革命烈士杨展的坚定信念;从《山虎驮来抗日山》中军民携手修建烈士陵园的鱼水情深,到《我们都是王家川》中全村踊跃参军的大无畏精神等,一个个鲜活的红色故事,从不同视角讲述中国人民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以前赴后继赴国难的雄壮史诗,充分展现了中华儿女不畏强暴、敢于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敌人所压倒的英雄气概,必将激励我们在新征程上发扬抗战精神,矢志复兴图强。
宣讲活动最后在激昂的《江山》大合唱中结束,现场掌声久久不息。正如一位观众所说:“这些红色故事,提醒着我不要忘记今天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也激励着我要将先辈们甘于奉献、永不放弃的精神品质传承下去。”
来源:现代快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