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TT |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团队揭示肝细胞癌免疫耐药关键机制,TACC3调控代谢抑制CD8+ T细胞,联合疗法破局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8-28 18:18 2

摘要:肝癌作为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三大元凶,其治疗一直是医学界的“攻坚战场”。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PD-1/PD-L1抑制剂)的出现为部分患者带来了希望,但临床数据显示,仅约15%-20%的肝细胞癌(HCC)患者对这类“免疫疗法”有显著响应,多数患者因“免疫

肝癌作为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三大元凶,其治疗一直是医学界的“攻坚战场”。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PD-1/PD-L1抑制剂)的出现为部分患者带来了希望,但临床数据显示,仅约15%-20%的肝细胞癌(HCC)患者对这类“免疫疗法”有显著响应,多数患者因“免疫治疗耐药”陷入无药可用的困境。

8月28日,一项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团队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的研究,首次揭示了HCC中“免疫治疗耐药”的关键分子机制——肿瘤细胞内的TACC3蛋白通过重编程脂质代谢(尤其是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代谢),抑制了CD8+T细胞的抗癌毒性,而靶向TACC3的联合疗法可显著逆转这一耐药现象,为破解HCC免疫治疗困局提供了全新思路。

免疫治疗耐药:HCC患者的“生存之痛”

HCC起病隐匿、进展迅速,全球每年新发病例超90万,其中中国患者占比超50%。尽管PD-1/PD-L1抑制剂已获批用于晚期HCC一线治疗,但其客观缓解率(ORR)仅约15%,中位总生存期(mOS)延长不足3个月(如CheckMate 459试验数据)。为何多数患者对免疫治疗“无动于衷”?

研究指出,肿瘤微环境(TME)中的免疫抑制是核心原因。其中,CD8+ T细胞作为“抗癌主力军”,其功能耗竭(表现为杀伤因子IFN-γ、颗粒酶B分泌减少,抑制性受体PD-1高表达)是导致免疫治疗失效的关键。但此前,肿瘤细胞如何“驯化”CD8+T细胞的具体机制仍不明确,尤其是代谢层面的调控。

筛选关键基因:TACC3在耐药患者中“异常活跃”

为破解这一谜题,研究团队首先通过多组学分析锁定了关键分子——TACC3(转化酸性卷曲螺旋蛋白3)。

研究纳入了国际癌症基因组联盟(ICGC)HCC队列、7个GEO数据库及华山医院67例HCC患者样本,通过差异表达基因(DEGs)筛选和生存分析发现:TACC3在免疫治疗耐药患者中显著高表达,且其表达水平与肿瘤分期、病理分级正相关,高表达者总生存期(OS)、无进展生存期(PFS)均显著缩短。

进一步验证显示,在小鼠皮下移植瘤和原位瘤模型中,敲除TACC3(sgTACC3)可显著抑制肿瘤生长,延长小鼠生存期;而回补TACC3则逆转了这一效应。单细胞RNA测序(scRNA-seq)分析发现,TACC3敲除后,肿瘤内CD8+T细胞浸润增加,耗竭型CD8+T细胞(PD-1+机制揭秘:TACC3“劫持”脂质代谢,CD8T细胞陷入“能量危机”

TACC3究竟如何抑制CD8+T细胞?研究团队深入代谢层面,发现TACC3通过调控PUFA(多不饱和脂肪酸)代谢,剥夺了CD8+T细胞的“能量燃料”。

PUFA是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也是炎症信号和免疫调节的关键介质。其中,n-3 PUFA(如DHA)被证实可增强CD8+ T细胞的线粒体功能,逆转其耗竭状态;而肿瘤细胞若过度消耗或干扰PUFA代谢,可能导致TME中DHA匮乏,抑制CD8+T细胞活性。

通过靶向代谢组学分析,研究团队发现:TACC3敲除的HCC细胞内及胞外PUFA(尤其是DHA)水平显著升高,而TACC3过表达则导致PUFA耗竭。进一步机制追踪显示,TACC3通过与RNA结合蛋白LARP1、PABPC1结合,稳定ACSL4(酰基辅酶A合成酶长链家族成员4)的mRNA,促进PUFA向酰基辅酶A转化,加速其代谢消耗,最终导致TME中DHA缺乏。

这就像肿瘤细胞“偷走”了CD8T细胞的“粮草”。TACC3通过ACSL4驱动PUFA代谢重编程,使TME中抗癌必需的DHA减少,CD8+T细胞因缺乏关键脂质而无法有效杀伤肿瘤。

从实验室到临床:GalNAc-siTACC3联合PD-1抑制剂显效

明确机制后,研究团队探索了靶向TACC3的治疗策略。考虑到肝脏是HCC原发器官,且N-乙酰半乳糖胺(GalNAc)可通过肝细胞表面的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ASGR)实现高效递送,团队设计了GalNAc偶联的siTACC3(GalNAc-siTACC3),并联合PD-1抑制剂进行治疗。

在小鼠模型中,单独使用GalNAc-siTACC3即可显著抑制肿瘤生长;与PD-1抑制剂联用后,疗效进一步增强——肿瘤体积缩小超60%,小鼠生存期延长近一倍。更关键的是,联合治疗重塑了TME:CD8+T细胞浸润增加,耗竭型T细胞比例下降,IFN-γ分泌水平回升,肿瘤从“冷肿瘤”(免疫抑制)转变为“热肿瘤”(免疫激活)。

GalNAc-siTACC3通过“精准打击”TACC3,解除其对PUFA代谢的抑制,恢复TME中DHA水平,从而“唤醒“”CD8+T细胞的抗癌能力,这一策略在临床前模型中已展现显著疗效,为HCC免疫治疗耐药患者提供了新的希望。

这项研究不仅首次揭示了TACC3通过脂质代谢重编程驱动HCC免疫治疗耐药的机制,更提出了“靶向TACC3+PD-1抑制剂”的联合治疗策略。未来,随着GalNAc-siTACC3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临床试验中进一步验证,有望为HCC患者带来更高效的免疫治疗方案。

【关于投稿】

转化医学网(360zhyx.com)是转化医学核心门户,旨在推动基础研究、临床诊疗和产业的发展,核心内容涵盖组学、检验、免疫、肿瘤、心血管、糖尿病等。如您有最新的研究内容发表,欢迎联系我们进行免费报道(公众号菜单栏-在线客服联系),我们的理念:内容创造价值,转化铸就未来!

责任声明:本稿件如有错误之处,敬请联系转化医学网客服进行修改事宜!

热门推荐活动 点击免费报名

点击对应文字 查看详情

来源:Yonic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