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家庭代步车,不用牌不用证,山区也能跑。”每天下午5点,罗金枝准时开播卖“豪车”——仿保时捷、奔驰的低速电动车,就藏在山东武城县的农房里。这些被称为“老头乐”的小车,正遭遇史上最严监管。
“家庭代步车,不用牌不用证,山区也能跑。”每天下午5点,罗金枝准时开播卖“豪车”——仿保时捷、奔驰的低速电动车,就藏在山东武城县的农房里。这些被称为“老头乐”的小车,正遭遇史上最严监管。
2025年,多地加码整治:山西阳城要求6月前报废所有“老头乐”,沈阳全面禁行非标车。但需求仍在,厂家玩起“游击战术”:县城严查就往乡镇卖,线上直播偷偷发货,山东济宁的工厂一天还能卖一两百台。
造一辆“老头乐”门槛极低。武城县的小作坊里,拍张豪车照片就能开模,逆向研发成本骤降。仿卡宴的裸车只要九千多,利润却有三五千。相比之下,正规企业开发一款合规车要投入近亿元,售价高30%,在“山寨货”面前毫无优势。
尴尬的是,“老头乐”至今没有“身份证”。它不算机动车,无法上牌买保险,理论上只能在厂区行驶,却成了城乡老人的代步刚需。卢勇的调研显示,农村56%的人首选四轮低速车,一年成本仅千元,是汽车的十分之一。
企业曾尝试转型。雷丁、御捷等头部企业想升级成新能源车企,却因投入太大纷纷倒下。如今宏光MINI EV等微型新能源车价格下探到3万元,进一步挤压“老头乐”空间。
行业寄望于标准出台,但从2016年立项至今,国标仍悬而未决。有人建议参考摩托车管理,考D照即可驾驶;也有人担心,一旦要求驾照和保险,老年用户会流失。
直播间里,罗金枝的10万粉丝还在问“能不能上牌”。而武城县的小作坊老板们心里清楚,只要城乡还有低价代步需求,这场猫鼠游戏就不会结束。
你觉得“老头乐”该彻底禁行,还是该规范后放行?如何平衡安全与老年人的出行需求?
来源:茫茫说故事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