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河里街道揭晓第三季度“临河里好人· 副中心好市民”候选人名单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8-28 20:20 1

摘要:按照通州区“通州榜样·副中心好市民”推选工作要求,临河里街道特开展2025年“临河里好人· 副中心好市民”系列推选活动暨“临河星光”榜样人物选树,经择优推荐、审核评议、综合评定,现推选杨金兴、艾玉山等21人为第三季度“临河里好人· 副中心好市民”候选人建议人选

按照通州区“通州榜样·副中心好市民”推选工作要求,临河里街道特开展2025年“临河里好人· 副中心好市民”系列推选活动暨“临河星光”榜样人物选树,经择优推荐、审核评议、综合评定,现推选杨金兴、艾玉山等21人为第三季度“临河里好人· 副中心好市民”候选人建议人选。现予以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公示时间:2025年8月27日-9月1日。

临河里街道2025年第三季度

“临河里好人· 副中心好市民”

候选人

孝老爱亲好市民

杨金兴

临河里街道华悦园社区居民

艾玉山

临河里街道朗芳园筹备二组居民

勤俭节约好市民

临河里街道土桥社区居民

友爱邻里好市民

赵雪连

临河里街道朗芳园筹备一组居民

张福增

临河里街道朗芳园筹备一组居民

孔宏

热心公益好市民

马玉芝

临河里街道华悦园社区居民

黄爱萍

临河里街道朗芳园筹备三组居民

耿玉兰

临河里街道玫瑰园社区居民

夏苏宁

临河里街道净水园社区居民

张均喜

临河里街道铭悦园社区居民

杨学敏

临河里街道潞阳桥社区居民

徐钟茹

临河里街道潞阳桥社区居民

寇卫国

临河里街道裕馨社区居民

董淑丽

临河里街道华锦园社区居民

诚实守信好市民

安彦荣

临河里街道土桥社区居民

绿色环保好市民

何秀珍

临河里街道玫瑰园社区居民

吕永霞

临河里街道运河滨江社区居民

李崇辉

临河里街道砖厂南里社区居民

助人为乐好市民

宋成胜

临河里街道小街三队村村民

李仁美

临河里街道小街三队村村民

下面,一起来听听他们的故事吧!

孝老爱亲-杨金兴

杨金兴家庭幸福和睦,夫妻之间相濡以沫,子女孝顺懂事。面对身体欠佳的妻子,他始终不离不弃,无微不至地照顾着,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深情厚谊。作为社区“五老”成员,他还利用自己的闲暇时间,为孩子们讲述家庭美德的故事,教育他们孝敬父母、团结兄弟姐妹、尊重师长。平日里,杨金兴积极参与社区的各项志愿服务活动,无论是环境整治、垃圾分类还是节日庆典,都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让志愿服务成为了社区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孝老爱亲-艾玉山

在朗芳园小区,艾玉山夫妇用数十载的坚守,将“你养我小,我养你老”的朴素誓言,淬炼成新时代孝老爱亲的璀璨丰碑。这位年逾七旬的老人,用布满皱纹的双手托起百岁母亲的幸福晚年,在时光长河中书写着中华孝道的动人篇章。艾玉山家中,孝道不是挂在墙上的标语,每周日的家庭聚餐,全家人的欢声笑语中,总能看到艾玉山耐心教小辈们给太奶奶夹菜的温馨场景。这对朴实的夫妇用行动诠释着“身教胜于言传”的深意。

勤俭节约-魏文竹

在物质丰沛的当下,魏文竹依然过着一种“物尽其用”的生活:旧衣拆解为布片,缝制成结实的拖把;淘米水仔细收集,用以浇灌家中花草;每日家中水电费支出,更被一丝不苟地记录于一本泛黄的笔记本中。这份勤俭之风,并未止步于家门之内,更悄然吹拂至整个社区,化身具体行动惠及他人。魏文竹将邻里废弃的月饼盒、饼干罐细心清洗、改造,制成一个个实用的家庭小药箱,免费赠送给有需要的邻居。邻居们在她的带动下,学会珍惜点滴,使勤俭节约不再是抽象的口头美德,而化作了可见可感的社区生活风貌。

友爱邻里-赵雪连

在朗芳园小区,有一位用脚步丈量责任、用真心传递温暖的好市民——赵雪连。她扎根基层几十载,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着的,始终是村民的急难愁盼问题,居民们的每一个小困难,在她这里都能找到温暖、具体的解决方案。赵雪连用这份执着,让搬迁带来的物理疏离消弭于无形的关爱之中,让乡土记忆在变迁中延续,让邻里温情在新社区扎根,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村民在哪,服务就在哪”的承诺。

友爱邻里-张福增

59岁的张福增是朗芳园社区一名热心善良的居民。他始终秉持着“远亲不如近邻”的理念,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友爱互助的精神,成为社区邻里心中当之无愧的暖心榜样。平日里,张福增主动肩负起“邻里联络员”的重任,细致入微地关怀着身边每一位需要帮助的人。为了将互助精神制度化、常态化,张福增发起并带头成立了“邻里互助小组”,广泛发动社区热心居民参与其中,为困难家庭、孤寡老人提供定向帮助,让守望相助、互爱关怀的暖流在社区中持续涌动。

友爱邻里-孔宏

提起孔宏,邻里们总会不约而同地竖起大拇指。他不仅在工作中兢兢业业,更以一颗热忱之心对待身边每一位邻居,用点滴善举编织着邻里间的温暖纽带。邻居家的水管坏了,他拿着工具包就上门帮忙修理;老人不会用智能手机挂号,他耐心手把手教学;谁家临时有事需要照看孩子,他总是爽快答应。每逢社区组织邻里节、端午包粽子等活动,他总是积极牵头筹备,在他的带动下,楼道里的邻里关系不断升温,谁家有闲置物品想分享,谁家需要帮忙接送孩子,都能得到暖心回应,整个楼栋的氛围更加和谐融洽。

热心公益-马玉芝

在华悦园社区,每当提起植绿护绿活动,大家总会第一时间想到马玉芝。无论是社区组织的植树节活动,还是日常的绿化养护工作,总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在马玉芝的带动下,社区的植树节活动参与人数逐年增加,绿化面积不断扩大,社区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生活中,马玉芝积极参与社区的各项工作,为提升社区治理水平贡献自己的力量,她经常主动与社区工作人员沟通,了解社区的工作动态和居民的需求,还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组织志愿者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公共设施巡查等活动,有效提升了社区居民的环保意识和公共设施的使用效率。

热心公益-黄爱萍

退休前,黄爱萍既是企业医务工作者,又是文艺骨干;退休后,她全身心投入公益文化事业,组建社区舞蹈队、参与合唱团、传承京韵大鼓,她以艺术为纽带,将个人兴趣转化为服务社会的能量,搭建起社区文化建设的桥梁,她用实际行动证明:退休不是终点,而是服务社会的新起点。她的故事,激励着更多人投身公益,让文艺的种子在基层生根发芽,绽放出更加绚丽的花朵。

热心公益-耿玉兰

在玫瑰园社区,耿玉兰被居民们亲切称为“耿姨”。作为社区志愿服务队的队长,耿玉兰用无私奉献诠释责任担当,在志愿服务的道路上书写着不平凡的故事,不仅成为邻里心中的“暖心人”,更为无数志愿者树立了前行的标杆。曾经不善言辞的她,如今能和大爷大妈唠家常、跟年轻人聊想法,成了社区里的“沟通达人”;从不懂组织协调,到能有条不紊地安排几十人的服务活动,耿玉兰就像一盏灯,用自己的微光点亮了邻里间的温情,也照亮了更多人参与志愿服务的路。在她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进来,一起为社区添砖加瓦。

热心公益-夏苏宁

2011年净水园社区居委会成立之初,夏苏宁便投身志愿者队伍,从此开启了持续十余载、奉献光和热的社区服务生涯。面对社区居民的痛点难点,夏苏宁总是冲在第一线。他带头疏导交通,主动整理摆放共享单车,有效缓解了居民出行的烦忧,赢得了广泛好评。随着环保健康理念的普及,夏苏宁积极响应绿色生活、垃圾分类的倡导,经常参加社区和物业组织的垃圾分类宣传和“桶前值守”工作。同时,他不拘泥于单一服务领域,积极参与社区组织的各项文体活动和各类义务劳动,身体力行投身各项服务。夏苏宁的精神如同一粒火种,点燃了更多人的奉献热情,共同汇聚成照亮社区的温暖星河。

热心公益-张均喜

张均喜是铭悦园社区的一名普通居民,多年来始终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精神投身公益事业,无论是垃圾分类宣传,还是文明交通引导,他总是冲锋在前,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成为社区居民心中最可靠的“贴心人”。他的奉献精神感染了身边的许多人。张均喜的家人们也经常跟着他一起参加志愿服务,他始终保持着朴素本色,以平凡之躯行公益之事,用坚持与爱心诠释了新时代副中心市民的责任担当。

热心公益-杨学敏

杨学敏将志愿服务视为一种生活方式,践行着“随时、随地、随手”做公益的理念,在治安维护、环境清洁、文明劝导、公共秩序引导等多个方面,展现出高度的责任担当,但凡力所能及,她总会毫不犹豫地向需要的人伸出援手。这份发自内心的热情与坚持,让公益成为她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她朴素而高尚的行动,不仅践行了志愿精神,更有效凝聚了社区力量,带动了更多普通市民参与社会治理,积极推动社区文明素养提升与和谐风尚形成。

热心公益-徐钟茹

徐钟茹住在通和园103号楼,她身材微胖,永远都是笑脸迎人,热情与每个人打招呼,大家都亲切称呼她胖姐。身为楼门长的她,对楼内的邻居几乎都能熟识,谁家有个大事小情,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她。走进楼门就能看到徐钟茹创作的楼门文化作品,她用作品潜移默化地带动着大家,让邻里及时知晓各类普惠政策。网格巡查、小巷管家、文明劝导,处处都能看到她的身影。在徐钟茹带动下,居民和社区更紧密,更多的人更愿意关注和参与社区治理。

热心公益-寇卫国

寇卫国是一名退休军人,他以小区为家、以邻里为友,发挥余热,热心公益,植绿护绿,乐于助人,为营造小区团结互助、安定祥和的生活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寇卫国将部队情怀融入社区治理,将余热凝成邻里互助的暖流。八年来,他既是思想阵地的引领者,以理论文章和党课筑牢信仰之基;又是绿色家园的守护人,亲手植绿修亭让小区焕发新生;更是群众身边的贴心人,以细微之举温暖邻里人心。他以初心为墨,以行动为笔,生动诠释了退役军人党员扎根基层、服务社会的时代价值。

热心公益-董淑丽

董淑丽用自己的专业和爱心,在社区健康小屋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发挥着光和热,守护着居民的健康,诠释着 “医者仁心” 的真谛。而这份坚守,本身就是最动人的志愿服务。她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用日复一日地付出,把健康的种子播撒在社区的每个角落;她不求回报地奉献,让 “医者仁心” 不再是抽象的词语,变成了居民身边触手可及的温暖。在社区志愿服务的道路上,董淑丽用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她的光和热,也将继续温暖着每一位居民的心田,成为社区里最动人的风景。

诚实守信-安彦荣

在墨香浸润半生的老印刷厂工人安彦荣身上,流淌着一种与铅字同质的品格——方正、清晰、经得起千次校阅,耐得住时光磨洗。退休后,她将这份在字里行间锤炼出的严谨与信义,毫无保留地倾注于社区志愿服务中,用无声的行动在邻里心间盖下了一枚沉甸甸的“诚信”之印。面对邻里纠纷或家庭矛盾,她耐心倾听双方诉求,不偏不倚地梳理事实,从诚信的角度出发,引导双方换位思考,遵守承诺。安彦荣以自身公信力作担保,最终促成双方和解。她用大半生的光阴,在琐碎的日常里,在平凡的点滴中,一笔一画地书写着“诚信”的华章。

绿色环保-何秀珍

何秀珍,一位以满腔母爱点燃社区希望之火的热心母亲,以其躬身力行的创举与深植土壤的坚持,将公益火种锻造成照亮无数青少年心房的希望火炬。从“向阳花”的破土,到特色活动的繁盛绽放,再到凝聚治理合力的智慧实践,直至长效机制的蓬勃根系,她不仅成功织就了一张惠及千家、滋养成长的社区教育“亲情网”,更以其生动的实践深刻诠释了“社区共建、治理共享”的丰富内涵。两年间带领团队开展近20场特色公益活动,惠及千余人次家庭,成为社区青少年教育的一张亮丽名片。

绿色环保-吕永霞

五年来,吕永霞累计参与志愿服务600余小时,带动200余户家庭参与环保实践,她首创的"绿动邻里"志愿服务模式,已成为社区治理的典型案例。面对垃圾分类难题,吕永霞牵头组建"银发督导队",在垃圾投放点进行常态化值守。通过现场指导居民正确分类、检查投放准确率、及时纠正错误分类等方式,确保生活垃圾从源头实现精准分类。此外,吕永霞每月都会出现在社区活动室,带领青少年开展"小手拉大手"环保实践活动。从再生纸工艺品制作到雨水收集系统搭建,她用生动有趣的方式传授环保知识。五年来,累计培养小志愿者100余名,形成"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

绿色环保-李崇辉

作为小区里一位普通的住户,李崇辉把维护小区环境当成了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几年来,他默默坚持做了许多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分对一次垃圾、指对一次路、清理一处杂物、带动一个家庭……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有日复一日的坚持。但这些“顺手的事”,却像春风化雨,让铭悦雅园悄悄变了模样——楼道更通畅了,垃圾分类更规范了,邻居间也更熟络了。李崇辉用最平凡的方式,书写着一名共产党员的担当,也温暖了整个铭悦雅园。

助人为乐-宋成胜

从清晨的公交站台到暮色中的居民楼,从拥挤的车厢到安静的社区小径,宋成胜的身影如同暖阳,悄然照亮城市的每个角落。2021年一个阳光刺眼的午后,一个约五岁的孩子歪歪扭扭骑着两轮儿童车,像失控的小陀螺般冲进了机动车道。刺耳的刹车声瞬间四起,千钧一发之际,宋成胜几步就冲了出去,他张开双臂将孩子牢牢护在怀中,同时声嘶力竭地朝疾驰而来的车辆挥手示警。在社区的日常生活中,宋成胜对老人的关怀同样细致入微,他以一次次源自本能的善意援手,于危难中挺身,于细微处关怀,用真诚的心和朴实的行动,书写着凡人善举的意义。

助人为乐-李仁美

在小街三队村,有一对夫妻,几十年如一日的帮助他人,用行动诠释着邻里守望的真谛,他们就是村民李仁美、蔡金生夫妇。李仁美一家与一位独居老人结缘多年,从平房到楼房,哪怕相隔几栋楼,他们依旧始终如一地给予这位儿女远在海外、年逾古稀的老人无私的关怀与帮助,用无微不至的照顾点亮了老人的晚年生活。李仁美的行为不仅温暖了一位老人的心,更如同一股清流,增进了邻里感情,营造出温馨和谐的社区氛围。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