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会计思维到财务经营思维的跨越,才是让你从 “后台小会计” 变成 “老板离不开的经营伙伴” 的关键!建慢慢看,看完至少能少走 3 年弯路!
从会计思维到财务经营思维的跨越,才是让你从 “后台小会计” 变成 “老板离不开的经营伙伴” 的关键!建慢慢看,看完至少能少走 3 年弯路!
1️⃣ 基础打底:会计思维是 “财务语法”,先搞懂这 3 点!
会计思维不是 “记账工具”,而是理解财务数据的 “底层逻辑”—— 就像学英语要先懂语法,看报表要先懂这些:
✅ 核心等式(记牢这两个,报表就懂一半!)
财务状况(时点表,比如月底资产负债表):资产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
→ 简单说:公司有多少钱 / 东西(资产),要么是借的(负债),要么是股东投的(所有者权益)
经营成果(时期表,比如季度利润表):收入 - 费用 = 利润
→ 简单说:这 3 个月赚了多少,看 “收的钱 - 花的钱” 就行
✅ 核算流程(从 “凭证到报表” 的闭环)
别觉得流程枯燥!懂了才知道数据从哪来:
经济业务发生(比如买原材料)→ 拿发票(原始凭证)→ 写分录(记账凭证,比如 “借:原材料 贷:银行存款”)→ 登账本 → 试算平衡(怕算错)→ 出报表
⚠️ 重点记 “勾稽关系”:利润表的 “净利润”= 资产负债表 “未分配利润” 期末 - 期初(没分红的话),对不上就是算错了!
✅ 分析维度(从数据到决策)
光看报表没用,要会算指标:
偿债能力:流动比率(能不能还短期债)、资产负债率(欠的钱多不多)
营运能力:存货周转率(库存卖得快不快,天数越短越好)、应收账款周转率(客户欠的钱能不能及时收)
盈利能力:毛利率(卖货赚的差价率)、ROE(股东投的钱能赚多少,越高越好)
举个例子:行业平均资产负债率 50%,你家 65%,就要警惕 “负债太高,还不上钱” 的风险!
2️⃣ 升级认知:财务思维不只是 “算账”,更要 “管钱”!
很多财务新手会陷入 “算细账” 的误区,但财务思维的核心是:用数据帮公司做对决策,控住风险,创造价值!
✅ 现金流思维(企业的 “血液” 比利润重要!)
见过太多公司:利润表好看,但因为 “客户欠的钱收不回,自己要付供应商钱” 倒闭了…
重点看两个数: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主业能不能 “造血”(比如卖货收到的现金 - 付出去的成本)
自由现金流(FCF):手里能随便花的 “真金白银”(比如赚的钱扣掉必要投资后剩下的)
✅ 价值思维(一切为了 “股东赚钱”)
做决策前先想:这事儿能不能让股东更赚钱?
NPV(净现值):投个新项目,未来赚的钱折到现在,比投入的成本多就值得干。
EVA(经济增加值):赚的钱要超过 “花出去的资本成本”(比如借银行的钱要付利息,赚的钱得比利息多才算没白忙)
✅ 风险思维(别等出问题才救火)
财务风险:看资产负债率(欠太多怕还不上)、流动比率(短期能不能周转)
经营风险:算盈亏平衡点(卖多少货能不亏)、边际贡献率(每多卖 1 件能赚多少)
比如卖奶茶,盈亏平衡点是每天卖 100 杯,那低于 100 杯就要警惕了!
3️⃣ 全局视角:财务管理思维是 “企业指挥棒”
如果说财务思维是 “做事”,那财务管理思维就是 “谋局”—— 从 4 个层面帮公司把钱管好、用好:
层面核心目标具体要做啥?战略层帮公司实现长期目标比如扩张市场要多少钱(融资)、投生产线值不值(投资)运营层别断钱!提升日常效率催应收账款、控库存、别超预算分析层用数据帮老板决策对比同行数据、看近 3 年趋势、算 “如果原材料涨 10% 会怎样”风控层防风险、守规矩比如内控(花钱要走审批)、防财务造假⚠️ 重点:财务不能只待在办公室! 要和业务部门联动 —— 比如业务想搞促销,别直接说 “不行”,而是算 “投 1 万促销能多赚 2 万,值得干”,用业务能懂的话沟通~
4️⃣ 终极进阶:财务经营思维!站在 “老板视角” 做财务
这是最高阶的思维!核心就解决 3 个问题:钱从哪来?钱花在哪?怎么增值? 还要结合公司 “生命周期” 和 “价值链条”:
✅ 按生命周期调整策略
初创期:钱从天使投 / 创始人来,花在产品研发和获客上
成长期:钱从 VC 来,花在扩张市场和建团队上
成熟期:钱从发债券来,花在优化成本和创新业务上
衰退期:少花钱,多回款,找新的增长曲线
✅ 落地路径(别只懂理论,要会用!)
1、数据驱动:把 ERP(财务)、CRM(客户)、MES(生产)数据连起来,实时看 “哪个客户赚钱、哪个产品不赚钱”
2、动态复盘:每个月对比预算和实际,差 10% 以上的一定要查!比如收入少了,是客户丢了还是定价低了?
3、季度校准:市场变了就调整!比如疫情时很多公司把线下预算转线上,线上收入从 20% 涨到 60%。
4、嵌入业务:重大项目(比如投新厂)要从立项就介入,算 IRR(年化收益)和回收期,别等投了才发现不赚钱
最后想跟同行说:
以前我们总在 “被动算账”,但 “经营” 两个字,重点在 “主动” 和 “经营者视角”!
财务数据只是 “结果”,要透过结果找 “业务动因”—— 比如存货周转慢,不是财务的问题,是产品不好卖;应收账款收不回,不是客户赖账,是销售政策有问题。
当你能帮业务解决这些问题,能站在老板角度想 “怎么让公司更赚钱”,你就不再是 “算账的”,而是 “能创造价值的经营伙伴”!✨
来源:聚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