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到教室练习差不多快三周了,不停提醒自己,老师说我时,不能争辩,就听着,不然很可能会引火上身。这倒不是被洗脑的过程,可能因为我相信老师说我,是为了我好吧。
阿汤授权老师是很特殊的一类人群,我的老师李东峻便是,他相当地传统,还有一种威严感,有点让人害怕。
我到教室练习差不多快三周了,不停提醒自己,老师说我时,不能争辩,就听着,不然很可能会引火上身。这倒不是被洗脑的过程,可能因为我相信老师说我,是为了我好吧。
前几天赶上生理期,我就没去教室,但心理总有点惴惴不安,不知再去教室的话,老师会不会批评我没请假?其实,我也不知道万一有事儿,要不要请假,跟谁请假?
像往常一般,我到得比较早,便开始默默练起来。我早到,是为了早走,但是我墨迹,至今还没成功早走过。
我做到拜日式B时,老师进到了教室,差不多是6:50,老师一般都会提前10分钟到教室。我继续做自己的练习。
做到三角式,老师好像在说话,内容跟衣服相关,我以为他在跟我前面的姐姐讲话,就没吱声。没想到老师走到我面前,跟我正儿八经地说,垫子旁边只能放毛巾。
我马上停止练习,把衣服、袜子和绑垫子的带子拿起来,打算放到教室旁边的位置。老师又说,要放到教室外面。好吧,我迷迷糊糊地拿着出门,放到了门口。
回来之后,继续我的三角式。奇怪的是,这一趟简单的折腾后,我的节奏有点乱,不仅体式与呼吸的配合不太顺畅,貌似也会站不太稳。
不管怎样,体式依旧要继续往下进行。我对自己要求不高,既然休息了3天,重回教室第一天的练习,就关注呼吸,能做到哪里,算哪里。
事实证明,身体的反应跟我的预期不太一样,以及老师看到的,与我本人的感受,也不尽相同。
手抓大脚趾站立上提,我只求自己不要太晃动,就按部就班地进行。谁知,刚把右腿抬起来,老师就让我把右腿抬高,以及右腿伸直。
我有点纳闷,要抬多高?我能站住吗?别的老师有可能会直接上手辅助学生做这个体式,帮助学生把腿抬高,不然学生很可能会晃动,甚至掉下来。
李老师的直接辅助不太多,而语言提示是他的一大特点。那就按照老师说的尝试,出乎意料的是,我的右腿竟然能抬挺高,还能伸直,虽然我属于习惯性伸不直腿的状态。
那时,呼吸也算稳定,就让它自然发生。看来,今后做到这个体式,我算是有标准了,至少要抬到这个高度。
到了马里奇ABCD,我除了会关注呼吸和vinyasa,也会留意一下髋关节的打开,但并没有很明显的感觉,还被老师辅助了马里奇D。
后来,老师还说了一句,让我接下来先做马里奇D的变体,得咧!本来我应该继续做船式,再从Janu Sirsasana A重复,谁知脑袋秀逗了,从下犬式跳过来,直接做了Janu Sirsasana A。
幸好,老师就在我眼前,告诉我做船式。我就带着一脸狐疑,继续往下去。更让我惊讶的是,老师突然要教我做夹臂式和龟式。
听他说了这句话,我有点费解。第一,我好几天没来了,这么快就发我龟式吗?第二,我马里奇D都要做变体了,还给发新体式,神奇!
不过,老师让做啥,咱就做啥,准没错。听着老师喊着vinyasa,我把那两个体式给顺下来了。今后,每天要做3遍龟式,估计我要被卡住一段时间了。
但是当天我最有收获的内容是老师之后的点评,他让我继续靠墙推轮式,并说,我的身体前后不平衡,前屈还行,后弯太差,做上犬式会缩着,双脚也会往外撇。
听到这个评价,我还挺高兴的。看来过去几年,我在家熬汤小有收获,至少前屈进步了,单弊端就是把自己的身体练得不太平衡。
我倒不太介意,因为如今我已经走进教室了,到底如何调整才能让身体平衡,这个难题会由老师负责解答,我唯一要做的就是保持规律练习。
若是本着探索的心态,我多半会跟老师请教,我推轮式时,有什么注意要点,或者说要打开身体哪个部位,让身体进步?
可转念一想,这种爱提问的风格似乎不是李老师的菜,那我还是收起各种问题,就默默练习吧,而练习中,我可以继续关注呼吸,感受呼吸,看看呼吸能把我带向何方。
况且,我的练习应该也逃不出老师的法眼,一旦需要调整或改进,我会得到进一步的指示。
就这样,按照老师的指点来练习,我怎么感觉自己一身轻松,甚是享受呢?我还挺喜欢在教室练习的感觉,就是路上花时间,我磨蹭花时间,其他都很完美!
来源:微探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