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十年:土特产的黄金时代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8-29 10:43 2

摘要:这也是我第一次较为深入的去看杨梅这个水果,因为我发现,杨梅已经不再是我们常认为的只有十天半个月的时令水果,不再是今日采明日外,不易外运的柔弱水果,而已经成为了从3月到8月上旬,持续近4个月供应期的特色水果。

在今年杨梅季,我走了一些地方,让我深有感触。

这也是我第一次较为深入的去看杨梅这个水果,因为我发现,杨梅已经不再是我们常认为的只有十天半个月的时令水果,不再是今日采明日外,不易外运的柔弱水果,而已经成为了从3月到8月上旬,持续近4个月供应期的特色水果。

在浙江,杨梅已经从5月中下旬持续到8月初,2个多月的时间,通过品种与设施的促早,以及高山海拔的延后,形成了近70天的供应期,并且杨梅这一江南特有水果,已经越来越多的被北方的朋友们接受,这不仅是长江以北,更来自于黄河以北的广大区域。

当云南、福建、广东这些成熟更早的产区的加入,也就形成了我前面所说的能够持续供应4个月以上的水果,并且有着向更早的时间发展的趋势。

听说今年在云南,有两个水果上的投资热点,第一个是蓝莓,工厂化全设施可控的栽培,已经形成一个风口,区别在于规模的快速增长对价格以及销售的压力。第二个是杨梅,利用云南的气候,实现春天杨梅的上市。

这两个水果的共有特征是果品销售的价格较高,并且有相应稳定的产量。

今年的杨梅,虽然有一些波折,不过后期越卖越好,这得益于国内的大市场,当然也得益于物流的快速发展,以及中国经济社会的持续进步。

今年我收到了一位上海朋友给我寄的来自于山西的梅李,梅李我第一次见,实话说味道不错,也有特色,虽然包装简易,经过远路,但依然不影响其品质。同样的水果还有很多,如西梅,比如前两年吃过的宝兴县的枇杷,味道与性价比也是很好。

同样今年的阳光玫瑰的价格出现了新低,有人用崩盘来形容,我认为这有点过。但阳光玫瑰已经成为了产能过剩与早产低质的代名词。对于大宗水果来说,随着科技与设施的进步,专业化种植程度的提升,种植规模单位产量以及商品率都明显提高,过剩成为必须然。

而在这大宗水果过剩的时代,我认为土特产将迎来发展的黄金的十年,主要的理由虽然也隐藏在前面我所提及的内容中,但这里还是再简单的说几个方向性的东西。

一是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以及中国所呈现出来的市场活力,与人民群众财富的普遍积累,这使得消费者对于水果的消费,会去尝试更多的来自于全国各地的特色水果。因为当条件允许,人总是希望尝试体验一些新的东西,特别是对于我们新成长起来的一代吃货们来说,好吃与特色是重要的选择。

二是物流与冷链的快速发展,为各地的特色水果的销售提供了最为关键的基础,而信息技术带来的线上销售、直播等信息的实时传递,消除了地理间的距离,实现一个地方拥抱全国的现实场景。

三是中国地域间的自然条件的差异,使得一个土特产品不再局限于一个地方,而是能够在全国的范围内进行种植资源的更有效配置,从而实现规模与产量的增长、最为重要的是拉长供应期,共同做大一个特色产业,使之能够适应国内大市场。并且中国足够大,有些品种在找到更好的地方后,品质变得更为优异,从而形成了新的特色产业。

四是各地对于土特产的重视与支持。土特产的另一特点是有着区域文化要素的结合,有着独特的社交属性,因此有着更多的溢价空间。特别是社交作为人更高层次的需求,在未来将会不断的强化,这也为地域的土特产发展带来更多机会。

与此相反的是传统的大宗果品的种植将进入全面的过剩时代,不仅是因为产能的提升导致产能过剩,也包括因为特色果品的加入使得人们对于大宗普通水果消费的下降,也来自于中国在全球化贸易中对于其它国家优质农产品的进口。

当市场需求、物流与交流、种植技术等方面都有利于土特产发展的情况下,结合乡村振兴与土特产发展政策与时代红利,因此,我个人认为,土特产的黄金时代已经来临。

今年是值得记忆的一年,不仅是因为我们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已经能够看到美好的未来。

而土特产的味道上,本就承载这份美好。

感谢阅读。

来源:悠果农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