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耕沃野 绽放青春光芒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8-29 11:19 1

摘要:璞玉本无华,细琢方成器。近年来,玉溪市把选调生作为年轻干部培养管理的重要对象,紧扣其成长规律和基层发展需求,有意识、有计划地将他们放到基层一线墩苗历练、摔打磨练,促进选调生在经风雨、见世面中长才干、壮筋骨,在实践、实干中锤炼过硬政治品格、涵养深厚为民情怀、砥砺

编者按:璞玉本无华,细琢方成器。近年来,玉溪市把选调生作为年轻干部培养管理的重要对象,紧扣其成长规律和基层发展需求,有意识、有计划地将他们放到基层一线墩苗历练、摔打磨练,促进选调生在经风雨、见世面中长才干、壮筋骨,在实践、实干中锤炼过硬政治品格、涵养深厚为民情怀、砥砺务实担当作风。

《关注》选取了我市部分选调生代表,讲述他们全心投身实践、潜心推动发展的成长故事,激励引导全市广大选调生在基层沃土中深植成长根基,在为民服务的火热实践中书写绚丽多彩的青春华章。

邹卓辰直播介绍曼干村风土人情。

7月初,当得知“选调生为民办实事”经费已经通过审批,新平县应急管理局派驻平掌乡曼干村的选调生邹卓辰难掩心中喜悦。“等经费到了,我们就可以购买直播设备,借助网络平台把曼干村的特色农产品卖出去。”他激动地把这一好消息告诉了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张忠谊。

看着这名年轻选调生充满干劲的样子,张忠谊鼓励他:“小伙子,差不多可以自己用手机尝试一下了。”

于是,从挂满枝头的莲雾到翠绿的芒果,从菜园里的蔬菜到山上的野生菌,邹卓辰用自己的抖音账号尝试直播,奔走在田间地头。

7月底,设备到位,“热土曼干”抖音号正式上线。目前,已拍摄了《兵支书》《她的光》《藏在佛手叶的露珠里》《云海牧歌》等多条短视频,讲述曼干村民的劳作故事,展示曼干村风土人情,并介绍本村特色农产品。

真情付出赢得村民好评

曼干村距新平县城172公里,距平掌乡政府所在地22公里,农业产业发展基础设施薄弱。墨临高速未通车以前,平掌乡至新平县城需途经建兴、漠沙、戛洒,耗时4小时左右,自墨临高速2021年通车以来,平掌乡依托墨临高速曼干互通站在了发展的前沿,新平县更是提出要抓住墨临高速曼干出口开通带来的发展机遇,建成新平对外开放的新门户。

2023年7月,邹卓辰从中国石油大学毕业,随后作为选调生入职新平县应急管理局。9月,他被选派到曼干村驻村,同时担任村委会主任助理。从象牙塔到田间地头,邹卓辰身上没有一丝娇贵,而是以躬耕精神浇灌沃野。环境卫生整治,他跳进沟里去清淤,弄得一身泥;给村委会院子里的花草浇水施肥,他被蚊虫叮了一身包;顶着烈日深入田间地头,他被晒得一身黑。他对曼干的真情付出,也赢得了村民的一致好评。

玉米直销助村民增收

回首驻村的心路,邹卓辰依然有些激动:“心中满是好奇与憧憬,但也难掩一丝丝忐忑。”家住昆明市的邹卓辰,走出校门便踏上驻村的道路,面对的不再是繁华的城市景象,而是蜿蜒曲折的山路与错落的农舍,还有地里绿油油的庄稼。让邹卓辰感到震撼的是,这里的农民将玉米种在了近乎垂直的陡坡上,在他看来,每一株玉米都像承载着农人希望的战士,与陡峭的地形展开生存较量。

长势良好的玉米是当地的重要粮食作物,然而,近年来随着市场的波动,玉米的价格连年下跌。如何让曼干玉米卖上价,让当地农民多一些收入成了这名年轻选调生思考的问题。

邹卓辰经过调研发现,昆明市场玉米收购价每公斤比曼干当地高出0.2元至0.4元,于是被其称为“探路”的计划迅速成形,那就是定向收购脱贫户的玉米直送昆明销售。初次尝试,经过测算,参与的农户每吨玉米多赚了100元,12吨玉米帮当地村民直接增收1200元。“小邹这次的‘折腾’实实在在帮到了我们。”参与农户李家林说。

提出“交通+乡村振兴”融合发展建议

这次大胆的尝试,让邹卓辰看到了农户增收的希望。喜悦之余,严酷的现实也摆在眼前:细细一算账,每公斤0.14元的物流成本,几乎吃光了那宝贵的价差,问题的症结也清晰浮现:玉米并非“绿通”,墨临高速通行费高昂,加之当地路况限制,运输成本成了卡脖子的“硬骨头”。

这次“探路”精准锁定了“物流成本”这个核心堵点,邹卓辰翻找资料、查阅政策,把目光聚焦在国家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政策上。曼干村紧邻墨临高速,这独特的区位能否成为突破口?一个大胆的构想在他脑中形成:推动政府主导协商,争取制定针对曼干互通的特定差异化收费方案。这不仅能降本增效、激活产业,长远看车流增长还能反哺高速公路,实现双赢。他系统撰写了《平掌乡产业发展乡村振兴难题与高速公路收费差异化》报告,向上级提出了“交通+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具体建议。

“我提出以‘交通+乡村振兴’融合模式,让政府相关部门主导,通过智能动态调节通行费、定向减免特色农产品运输车辆费用等举措,降低物流成本,激活路衍经济,以车流增长反哺高速收益,构建路网优化、产业升级与民生改善的共生格局,为山区乡村振兴注入可持续交通动能,希望能够引起上级部门的重视,助力平掌乡发展。”邹卓辰告诉记者。

驻村快满两年了,尽管生活条件艰苦,但是邹卓辰没有怨言,而是积极乐观地融入乡村,落实好驻村的各项工作职责。从刚到村上的不适应到后来的充实与繁忙,从协调项目资金到帮助村民跑市场卖玉米,从走村入户的深入调研到后来提出了“交通+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建议,邹卓辰一直在思考如何为当地群众办些实事。

“时光倏然而逝,一切都在悄然变化,作为选调生,能为乡村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我深感自豪。”邹卓辰说。(玉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熊长青 文/图)

本文来自【玉溪日报-玉溪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