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PHY 是 “Physical Layer” 的缩写,即物理层。PHY 芯片也就是物理层芯片,是一种集成电路,广泛应用于计算机网络和通信设备中。在网络通信的七层协议(OSI 模型)中,PHY 芯片负责实现最底层的物理层功能,主要承担数据的传输和接收任务。简单来
PHY 是 “Physical Layer” 的缩写,即物理层。PHY 芯片也就是物理层芯片,是一种集成电路,广泛应用于计算机网络和通信设备中。在网络通信的七层协议(OSI 模型)中,PHY 芯片负责实现最底层的物理层功能,主要承担数据的传输和接收任务。简单来说,它就像是一个懂得两种语言的翻译员,能够把设备(如计算机、路由器等)内部的数字数据转换成可以在物理线路(如网线或光纤)上传输的信号,反过来也可以将接收到的物理信号转换回设备能理解的数字数据。
PHY 芯片对传输的数字数据进行编码,转换成可在物理介质上传输的信号。例如,在以太网通信中,PHY 芯片将 MAC(Media Access Control,介质访问控制)层的数据编码为电信号,通过网线传输。以以太网为例,PHY 芯片会检测网线是否已正确连接,以及两端设备的网速(如 10Mbps、100Mbps、1000Mbps 等)是否匹配。如果发现链路状态发生变化,它会自动进行协商(Auto - Negotiation),调整自身的工作参数,以实现最佳的通信效果。自动协商过程是通过在链路上发送特定的协商信号来完成的,两端的 PHY 芯片通过交换这些信号,确定双方都支持的最高速率、双工模式(全双工或半双工)等参数。
1. PHY 需通过特定接口与 MAC(Media Access Control,介质访问控制层,通常
集成在 MCU/SoC 中)通信,不同接口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信号线数量,时钟频率,速率支持上,常见类型有:
接口协议核心特点速率支持MII经典接口,信号线多(16 根:4 根发送 + 4 根接收 + 时钟 / 控制信号),时钟频率 25MHz(对应 100Mbps)、2.5MHz(对应 10Mbps10Mbps100MbpsRMIIMII的简化版,信号线减少至 8 根(2 根发送 + 2根接收 + 时钟 / 控制信号),时钟频率 50MHz(同时支持 10/100Mbps)10Mbps100MbpsGMII
支持千兆速率的扩展接口,信号线 22 根(8 根发送 + 8 根接收 + 时钟 / 控制信号),时钟频率 125MHz(对应 1000Mbps)
10Mbps 100Mbps 1000Mbps
RGMII
GMII 的简化版,信号线减少至 12 根(4 根发送 + 4 根接收 + 时钟 / 控制信号),时钟频率 125MHz(千兆)/25MHz(百兆)
SGMII
串行化 GMII,仅需 2 根差分线(发送 + 接收),时钟内嵌在数据中,支持 “速率协商”(自动适配 10/100/1000Mbps)
支持 10G 速率的接口,分 “串行(XAUI)” 和 “并行” 版本,并行版信号线多(64 根),串行版用 4 对差分线
MDIO
并非 “数据传输接口”,而是 PHY 的管理接口(2 根线:MDIO 数据线 + MDC 时钟线),用于配置 PHY(如速率、双工模式)
无数据速率,仅用于管理
mido协议即SMI协议,SMI协议也是一种通信协议类似与I2C协议但是通信方式不一样,SMI包含两根信号线,一个MDC时钟线,一个MDIO双向传输的数据线,硬件设计是给I2C一致的,都需要在MDIO加上拉电阻。在多个PHY设备中可以由它来控制。
来源:亿佰特物联网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