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协同发展,交通先行。“十四五”期间,中国铁路北京局通过新开高铁、城际、市域等线路,以及完善管内各大车站服务等方式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记者从中国铁路北京局了解到,“十四五”期间京津冀铁路运营里程为10386.92公里,其中高铁里程为2787.64公里,“
协同发展,交通先行。“十四五”期间,中国铁路北京局通过新开高铁、城际、市域等线路,以及完善管内各大车站服务等方式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记者从中国铁路北京局了解到,“十四五”期间京津冀铁路运营里程为10386.92公里,其中高铁里程为2787.64公里,“轨道上的京津冀”主骨架已基本成型。目前京津冀区域内还有雄忻、雄商、津潍高铁等项目正在建设,未来建成后京津冀区域内将更加通达;此外,备受关注的京唐城际城市副中心至燕郊段预计将在年底开通运营。
京沪高铁、京津城际两条运输大动脉交织,北京南站的暑运异常忙碌。下午3时,记者来到北京南站一层,背着背包拉着行李箱的旅客行色匆匆,距离发车时间很近了,有些旅客明显很着急。此时一条广播吸引了他们,“距离发车时间20分钟内的旅客,可以从地下一层相应的快速进站厅检票上车。”为了更好地服务旅客,今年暑运期间北京南站将地下一层的四个快速进站厅常态化开放。
记者得知,1-3号快速进站厅服务于京沪高铁,4号快速进站厅服务于京津城际。原先快速进站厅只有在周末、法定节假日等大客流期间才会开启,暑运期间也只是在客流集中的上午以及晚上开启。从今年暑运开始,北京南站的快速进站厅常态化开放,并与车站的运营时间同步。“旅客抵达车站时,如果距离发车时间仅剩20分钟,可以选择从相应的快速进站厅检票上车。相较于原先旅客从地下一层前往二层候车厅,节省了10分钟。旅客要注意,快速进站厅只对即将开车的车次进行检票,如果到站时时间充裕,还是需要到二层候车厅等待检票上车。”北京南站工作人员介绍。自暑运以来,北京南站京津城际发送旅客超300万人次。
记者从中国铁路北京局了解到,京津冀区域内国家高铁主通道加快完善,2021年1月京哈高铁北京朝阳至承德段开通运营;2022年9月京港(台)高铁雄安新区至商丘段,2022年10月京昆通道雄安新区至忻州高铁,2022年12月京沪辅助通道天津至潍坊高铁全线开工建设,京津冀地区京津、京雄(石)、京唐、津雄四轴,衔接太原、郑州、商丘、济南、潍坊、秦皇岛、沈阳、呼和浩特八个方向的“四轴八放射”铁路网布局逐步形成。
城际铁路方面,京唐城际燕郊至唐山段、京滨城际宝坻至北辰段、津兴城际、怀兴城际廊坊至大兴机场段相继开通运营,2024年12月石雄城际铁路开工建设,京津冀城市群内部联系更加紧密,高铁实现对京津冀区域内所有地级以上城市的全覆盖,京雄津保“0.5-1小时交通圈”已经形成,“轨道上的京津冀”主骨架基本成型。
市域(郊)铁路方面,中国铁路北京局推进轨道交通“四网融合”发展,统筹国铁路网运输需求和城市通勤需要,利用既有铁路资源,先后对既有京通、京广、京哈、京承铁路等线路实施适应性改造,开行北京市郊S2线、城市副中心线、怀密线、通密线及津蓟线等市郊列车,打造“四网融合”首都轨道交通新格局。
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2025年6月底,中国铁路北京局铁路营业里程10386.92公里,较“十三五”末9684.37公里增长702.55公里,增长7.3%。其中,高速铁路2787.64公里,较“十三五”末2288.62公里增长499.02公里,增长21.8%。而北京市铁路营业里程1395.14公里,较“十三五”末1242公里增长153.14公里,增长12.3%。“2025年底,预计京唐铁路城市副中心至燕郊段开通运营,新增营业里程约8公里。”这位负责人说。
记者:张群琛
来源:子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