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维文旅:“户外运动+文旅”七大创新玩法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8-29 13:50 1

摘要:绿维导语:2025年暑期文旅市场渐入尾声。回顾这个夏天,“户外运动+文旅”成为绝对主角,并交出亮眼答卷——从城市河道到草原山野,从传统运动到科技体验,全民参与的热潮不仅刷新了消费数据,更催生了一批可复制、可落地的融合创新模式。

绿维导语:2025年暑期文旅市场渐入尾声。回顾这个夏天,“户外运动+文旅”成为绝对主角,并交出亮眼答卷——从城市河道到草原山野,从传统运动到科技体验,全民参与的热潮不仅刷新了消费数据,更催生了一批可复制、可落地的融合创新模式。

绿维文旅深耕体旅融合领域20年,见证并推动户外运动从“单一项目体验”向“全场景文化融合”升级。本文梳理7大创新玩法,结合案例解析户外运动与文旅融合发展路径和场景表达,为各地户外运动目的地建设与体文旅融合项目建设运营提供参考。

绿维文旅“国家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 申报与创建全程服务”已启动,聚焦地方户外运动目的地建设需求,提供从顶层策划到运营落地的全链条支持,具体包含八大服务:政府总体策划服务、项目谋划与包装服务、申报咨询及创建辅导服务、落地项目规划与设计服务、项目包装与资金申报服务、招商引资服务(四招三引入)、品牌赛事IP导入及运营服务、项目投资及EPCO一体化运营服务。欢迎合作!

一、暑期热度复盘:全民参与的运动文旅新生态

2025年暑期,“动起来的旅行”成主流,户外运动与文旅融合彻底“破圈”。广东汕尾开渔季深度融合文旅与体育,吸引超百万游客参与,带动周边民宿收入显著增长;河南嵩县推出“潮玩陆浑”露营嘉年华,汉服旅拍、星空音乐会等活动有效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北京亮马河桨板夜经济别具特色,融合水上运动与光影科技,夜间消费占比达60%,成为城市河道经济转型的标杆。

户外运动热潮的背后,是Z世代对“体验式旅行”的强烈需求——70后偏好徒步登山,享受在自然中挑战自我、品味人文历史;80后钟情骑行露营,将运动与休闲完美融合;90后热衷桨板飞盘,追求时尚趣味与社交体验;00后对无人机航拍兴致盎然,用独特视角记录旅途分享精彩。各年龄段需求交织,构建起覆盖全民的户外运动文旅消费生态,让“运动+文旅”突破季节与场景局限,热度持续攀升。

图源:四川城市旅记

二、七大爆款玩法:从“场景重构”到“价值再造”

1. 科技赋能自然探险:山地变“智能运动乐园”

核心逻辑:以智能设备(AI 导览、智能手环、无人机、外骨骼助行器等)降低极限运动门槛,通过北斗卫星、智能监测装备构建 “技术+人力” 安全网,结合 AR/VR 技术提升运动互动性与传播力。运营中需避免技术堆砌,确保技术应用服务于文化表达(如 AR 导览解码地域历史),同时兼顾体验便捷性与趣味性。

贵州安龙山地公园:利用喀斯特地貌特色,开发飞拉达攀岩、UTV越野等多元户外项目,并推出‘碳积分智能手环’创新玩法:游客佩戴手环记录运动数据,践行环保行为(如自带水杯)可累积积分,兑换装备租赁折扣,形成‘运动+环保+福利’闭环,有效提升游客复游意愿,打造可持续旅游新样本。

贵州猴耳天坑 “超级大秋千”:穿戴设备自动记录尖叫分贝,生成个性化 “勇气值” 电子证书,增强社交传播属性,为景区打造独特打卡记忆点。

黄山 AI 导览徒步:根据游客体能数据推荐差异化路线(如 “轻松赏松线”“挑战云海线”),并通过智能手环监测心率、提醒补水,兼顾体验适配性与安全保障。

绿维文旅在某山地运动休闲度假区规划中,以“1+X”模式(1个核心山地资源+X个科技运动业态),植入智能救援系统与AR赛道指引。

绿维原创:某山地运动度假区鸟瞰

2. 传统/大众运动+在地文化:老玩法长出“新场景”

核心逻辑:将龙舟、搏克、登山等传统运动或徒步、骑行、球类等大众运动,嵌入地域文化场景(非遗、历史、民俗),推动运动从 “表演式观赏” 转向 “沉浸式参与”;通过 “场景设计(赛道串联文化地标)+ 体验延伸(赛后非遗手作)” 强化文化渗透,同时简化运动规则、提供教学指导,覆盖全龄段客群,形成 “文化体验→消费转化→文化认同” 的价值闭环。

庐山三国主题村 BA:以周瑜点将台为核心IP,创新融合大众运动赛事与三国文化,通过队服设计、口号引用及赛事场景营造,联动周边三国遗迹打造“观赛+访古”路线,使篮球竞技成为体验三国历史的载体,实现体育与在地文化的深度沉浸式融合。

图源:闪电新闻

内蒙古兴安盟“草原那达慕+电影市集”:游客白天参与搏克比赛、骑马体验,夜间观看草原主题电影,蒙古族运动主题文创(如迷你搏克手办)消费需求显著。

庐山 “盛夏避暑月登山挑战赛”:5.7 公里赛道沿途设置李白诗词互动装置(扫码读诗、填空打卡),参赛者登顶可兑换 “庐山诗仙勋章”,实现 “运动+诗词文化” 轻量融合,并带动周边客流。

灵山花田跑融合徽州农耕文化:赛道穿越梯田花海、竹林秘境,串联徽派文化场景,选手完赛体验非遗竹编、品酒酿,以“花海+非遗替代单纯竞速,实现运动与文化探访的融合。

贵州洛北河漂流 + 民俗:在漂流终点设置苗族芦笙表演互动区,游客可参与吹奏并兑换非遗手作体验券,实现 “水上运动 + 在地文化” 的双重沉浸。

绿维文旅在某国家森林公园规划中,将满族“珍珠球”运动融入森林徒步,设计“徒步打卡赢珍珠球体验券”活动,提升传统运动参与率,带动景区文化消费。

3.光影/场景赋能夜间运动:黑夜变“运动社交场”

核心逻辑:以光影技术、音乐氛围重塑夜间运动场景(夜跑、夜桨板等),推动运动从 “功能性锻炼” 升级为 “可传播的社交体验”;通过 “运动场景 + 光影秀 + 消费联动” 延长游客停留时间,激活夜间经济,运营中需注重场景安全性(如配套救援保障)与传播性(适配社交平台分享)。

北京亮马河夜间浆板项目:融合水上运动与光影科技,打造“夜游+体育”新场景。河道设24桥18景光影秀,桨板穿梭荧光水纹,铂宫船闸3D光影追溯历史,成为城市水岸经济转型标杆。

夜晚的亮马河船闸 图源:北京网

石家庄 “古桥飞轮” 骑行:赵州桥夜景灯光秀中设置骑行打卡点,游客完成制定骑行路线可通过AR技术解锁 AR 桥体历史故事。

庐山“牯岭 1886・奇妙故事夜”: 通过步道空间活化和文化IP运动化转译,将步道变身文化故事线,延长游客停留;融合非遗、文学、影视元素,让运动兼具历史感与趣味;NPC互动、任务打卡增强参与感,告别被动观赏。

绿维文旅在某滨湖城市公园规划中,设计“光影夜跑+商圈消费”闭环——游客跑步里程可兑换餐饮优惠券,带动商圈夜间客流增长,提升运动消费转化。

4.低空运动+景观融合:换个角度“玩户外”

核心逻辑:以滑翔伞、热气球、直升机等低空载体为核心,构建 “高空观景+地面探奇” 立体体验链;植入地域文化符号(如诗词、历史 IP)强化记忆点,联动地面运动项目(徒步、水上运动)形成消费闭环,运营中需注重低空体验与核心景观资源的适配性,提升 “高空 + 地面” 体验连贯性。

浙江千岛湖“低空观光+水上运动”:游客乘直升机俯瞰湖景后,转乘水上飞机落湖面,再体验桨板项目,低空项目预约需求旺盛,带动水上运动参与率。

湖北恩施“热气球+峡谷徒步”:热气球升空时可观测徒步路线 “打卡点”,落地后沿标记探秘溶洞,形成 “高空预览-地面深度体验” 模式。

内蒙古兴安盟 “空中那达慕”:由绿维参股企业文景智能操盘,云上草原飞行营地设 “陆空双会场”,借亿航 216-S 自动驾驶飞行器、热气球等,让游客高空看搏克、赛马等传统赛事,落地可参与摔跤、射箭。数据显示,90% 游客首试航空项目,18 万参会人次中,夜间音乐营地 + 低空飞行组合使游客停留延至 2.5 天,带动草原文创消费增 40%。(扩展阅读:“空中那达慕”——中国"低空+文旅"新范式

5.全龄友好零门槛运动:户外变“全家狂欢场”

核心逻辑:设计无技巧门槛、适配老人、儿童、宠物的轻运动(如 “窝囊漂流”、亲子徒步),覆盖家庭游、银发游、萌宠经济等增量市场;通过 “规则简化+装备适配+场景趣味化” 扩大客群边界,运营中需注重不同群体的体验适配性(如儿童专用道、老人休憩点)

江西萍乡武功山多难度徒步路线:设计初级(东江村至金顶)、进阶(龙山村三日穿越)、殿堂级(“华东朝圣之路” 百公里)路线,覆盖从轻装游客到资深驴友的全需求。广西漓江“窝囊漂流”:游客穿护具平躺随波逐流,无需划桨,适合各年龄段人群与带宠家庭。

文化名山开展的 “诗词徒步”(平缓步道 + 凉亭休憩点)、“观鸟+轻运动”、通过运动场景创新推出的“NPC互动+科普任务”等活动,以及宠物活动区或人宠共享区、儿童/老人/无障碍专用道等的设置,都是为了适配各类人群需求,降低参与门槛,采取的措施。

绿维文旅在某乡村文旅项目中,设计“稻田跑道+农具健身站”,老人可体验传统农具锻炼,孩子能玩稻田迷宫,延长家庭游客停留时长。

四川开江“稻田+”趣味运动会

6.康养疗愈+自然运动:户外变“健康解决方案”

核心逻辑:以医学数据为支撑,将森林徒步、太极、冥想等自然运动与中医康养、芳香疗愈、苗医古方等结合,把 “自然疗愈” 转化为 “可量化的健康服务”;运营中需兼顾专业性(如运动康复指导、中医理疗)与普适性(全龄友好),通过 “健康监测+个性化方案” 提升体验价值。

贵州黄果树森林医养基地:依托苗医古方与森林环境,将瑶浴药蒸与森林徒步结合,改善游客睡眠质量。

云南罗平花海徒步+运动康复监测:以医学数据为支撑,将花海徒步与运动康复结合,专家团队提供心率、血压等体能测评,定制个性化康复方案,结合现场健康指导,实现自然运动与科学康养的融合。

图源:罗平县融媒体中心

绿维文旅在某森林康养项目中,开发“疗愈护照”,记录游客在森林徒步、药膳调理中的生理指标变化,形成个性化健康档案。

7. 轻量运动社群运营:以“社交”沉淀用户

核心逻辑:以 “运动+社交” 为核心,聚焦亲子、银发、年轻白领等目标客群,搭建 “线上招募 - 线下体验 - 口碑传播” 闭环;通过主题社群活动(徒步、骑行、亲子赛事)建立用户信任,同时将在地文化(非遗、历史)融入社群体验,使社群成为文化传播与消费转化的 “柔性管道”。

迪卡侬成都徒步社群:与彭州市合作,组织龙门山/丹巴秘境徒步活动,联动当地帐篷客等民宿,带动周末入住率提升。贵州苗寨飞盘社群:将苗绣纹样融入运动装备设计,吸引年轻群体参与非遗手作,带动非遗工坊体验预约量增长。广州凌塘村 “爸爸互助联盟”:组织亲子足球赛,赛后设置 “‘凌塘醒狮非遗故事会”(讲述凌塘醒狮历史),实现运动育人与文化传承的融合。

图源:千禾社区基金会

绿维文旅在认为在运动社群运营中,可开发 “运动打卡” 小程序(完成运动任务解锁勋章、兑换周边),同步举办线下社群活动,强化用户粘性;同时也要注意将非遗体验、在地文化融入社群活动,提升文化传播与消费转化效率。

三、未来趋势:4大核心方向

1.政策驱动下的全域业态融合

国家《关于建设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的指导意见》明确2030年建成100个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的目标,推动自然资源向户外运动开放,催生“生态保护+运动体验”的创新模式。

未来将形成“一地一特色”的区域协同格局:东北冰雪、西南山地、沿海低空等资源差异化开发,同时促进户外运动与康养、教育、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从单一项目向全域场景升级。

2.科技全流程重塑运动体验

AI动作捕捉、VR场景还原等技术从辅助工具转向体验核心,实现“运动前智能规划(如体能适配路线)-运动中实时反馈(如动作矫正)-运动后数据沉淀”的全链条升级。智能设备不再局限于记录功能,更成为文化传递载体,如AR导览将地质知识、民俗故事融入徒步体验,科技渗透率成为目的地竞争力的关键指标。

3.情绪价值主导消费决策

90%的户外消费由追求“快乐、平静、平衡”的活跃型与休闲型用户贡献,推动场景设计从“体能挑战”转向“情感联结”。轻社交运动(桨板瑜伽、飞盘)、疗愈空间(森林冥想、运动心理辅导)等业态快速崛起,社群运营与情绪满足能力成为复购率提升的核心要素,标志着户外文旅进入“情感经济”时代。

图源:南充日报

4.可持续运营成标配要求

碳积分、旧装备循环利用等环保机制从营销概念转化为刚性运营标准,与生态保护红线形成硬约束。未来目的地需建立“体验提升-资源保护”平衡机制,如通过流量调控、环保行为激励等方式,在满足游客需求的同时实现自然资产的可持续利用,绿色运营能力将直接影响政策支持与市场认可。

结语

2025 暑期的 “户外运动 + 文旅”,已彻底告别 “单点爆款” 的尝鲜阶段,迈入 “系统融合” 的常态发展深水区 —— 从科技激活的山地探险,到文化焕新的传统运动,再到全龄友好的轻量体验,玩法创新背后是市场对 “深度沉浸” 的集体追求。

绿维文旅深耕这一领域 20 年,早已形成 “资源诊断 - 业态创新 - 运营保障” 的全流程服务能力:无论是用智能设备降低运动门槛,用低空技术解锁景观新视角,还是让非遗文化融入户外场景、让户外场景焕新,都能精准匹配国家战略导向与市场消费需求。

而未来的竞争,终将聚焦于 “IP 独特性、体验沉浸度、产业协同性” 三大核心,唯有紧扣 “科技赋能、文化扎根、生态共生” 的底层逻辑,才能在万亿级产业变革中站稳脚跟。毕竟,当户外运动成为大众生活方式,文旅目的地的终极价值,永远是让人 “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 的高质量体验。绿维也将继续以 “创意经典・落地运营” 为理念,与各地携手,让这份 “户外 + 文旅” 的精彩持续绽放。

扩展阅读与更多户外运动案例:

“体育+文旅”九大融合模式

内蒙古牙克石冰雪运动基地(冰雪 + 草原文化融合)腾冲火山温泉绿色体育休闲项目(火山奇观 + 康养运动)山东莱芜雪野旅游区(环山绿道串联 “山、水、村”)桂林五排河漂流部落(大众漂流 + 节庆活动)赫章阿西西里大草原・滑雪场(高原滑雪 + 彝族文化)

图文来源:网等

免责声明: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我们致力保护作者版权,如内容或图片涉及版权问题,我们将第一时间做出处理。

绿维文旅是文旅康养与乡村振兴EPCO综合服务商,“四甲”规划设计、建设总包、文旅运营全程服务机构。从2005年创立之初,便提出了“创意经典·落地运营”的理念,经过十几年创新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顶层设计、投融资、EPCO、招商、运营、智慧旅游、博物馆展陈设计等全产业链多引擎驱动发展新格局。

从顶层设计到落地运营,绿维文旅形成了“运营为基础、资源全整合、规划设计建设运营一体化”的全流程操作的核心能力,将更好地为文化、旅游、大健康、体育、农业、教育、房地产等区域综合开发及项目落地建设、运营管理提供全链全程的服务。

绿维文旅期待与大家的合作!

来源:绿维文旅规划设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