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乳腺癌夏季论坛·北方沙龙”于8月8-10日在山东青岛举办,沙龙秉承“学习吸收、创新提高”理念,发扬“东南西北、古今中外、春夏秋冬、男女老少”传统,交流学术前沿进展,设置人工智能技术、医疗改革等话题。会议围绕乳腺癌新辅助治疗、辅助治疗等临床热点,结合诊
编者按:“2025乳腺癌夏季论坛·北方沙龙”于8月8-10日在山东青岛举办,沙龙秉承“学习吸收、创新提高”理念,发扬“东南西北、古今中外、春夏秋冬、男女老少”传统,交流学术前沿进展,设置人工智能技术、医疗改革等话题。会议围绕乳腺癌新辅助治疗、辅助治疗等临床热点,结合诊疗指南与专家共识,通过专题研讨与思辨碰撞推动诊疗策略优化。会上,肿瘤瞭望特邀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齐晓伟教授对“HER2阳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优选方案”这一辩题及其关注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免疫治疗热点话题进行了介绍。
01
《肿瘤瞭望》:针对“HER2阳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优选方案”这一辩题,您的持方是TCbHP方案。能否解释一下支持TCbHP方案的原因或循证医学证据?
齐晓伟 教授:对于“HER2阳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优选方案”的讨论,我支持TCbHP方案。新辅助治疗作为早期乳腺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环节,其具有双重临床价值:一方面,通过术前新辅助治疗,其能降低患者的肿瘤负荷,为根治性手术创造条件,同时提高保乳或重建手术的成功率;另一方面,通过新辅助治疗反应评估能够获得药物敏感性信息,指导术后辅助治疗决策,最终改善患者预后。
针对今天的辩题,我选择TCbHP方案作为优选策略主要基于以下因素考量:既往研究结果显示,该方案对HER2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而言,既可显著提升病理完全缓解率(pCR),又能改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同时方案整体安全性良好,不良反应可控。此外,该方案获得国内外权威指南的一致推荐,包括CSCO BC乳腺癌诊疗指南、 CBCS指南(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及NCCN指南,具备充分的循证医学基础。
在乳腺癌新辅助治疗领域我们仍在持续探索新型方案,如大小分子靶向药物联合方案及抗体偶联药物(ADC)联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策略,均显示出了一定疗效。我国学者也开展了铂类降阶梯治疗的探索,如河南省肿瘤医院刘真真教授团队主导的HELEN006研究和广东省人民医院王坤教授团队发起的neoCARHP研究,均取得了积极结果。
但整体来看,这些新的探索可能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研究纳入人群多为低肿瘤负荷患者,未能完全覆盖真实世界中符合新辅助治疗条件的HER2阳性患者;且这些研究随访时间较短,长期生存数据尚未成熟,术后辅助强化治疗策略亦需进一步探索。
综上,从临床实践可操作性和指南推广成熟度考量,TCbHP方案在疗效、安全性和循证依据方面均表现出综合优势,仍应作为当前首选的新辅助治疗方案。
02
《肿瘤瞭望》:在此次夏季论坛上您有什么感兴趣的话题可以给我们介绍下?
齐晓伟 教授:本次夏季论坛的议程设计颇具新意,聚焦各亚型患者治疗中的热点、难点及临床医生面临的困惑,通过专家辩论形式展开深度探讨。我个人最为关注的是三阴性乳腺癌免疫治疗专场。在该专场中,王坤教授系统梳理了早期三阴性乳腺癌治疗的关键问题,杨谨教授则围绕晚期三阴性乳腺癌免疫治疗指南共识与争议、未来探索方向作了精彩阐述,整体内容为临床实践提供了诸多启示。
结合临床实践,我认为三阴性乳腺癌免疫治疗领域存在三大核心问题:1、如何优化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联合治疗方案?无论是联合蒽环类、铂类,还是联合ADC类药物等,都需要进一步进行探索验证。2、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精准应用人群如何界定?早期新辅助治疗阶段,我们观察到无论患者PD-1的表达水平如何,所有患者均可获益,而在晚期乳腺癌患者治疗中,PD-1阳性的人群才能获益。除现有指标外,亟待挖掘更有效的生物标志物以指导临床决策。3、免疫治疗相关毒副反应应如何进行管理?能否通过建立特异性监测指标实现不良反应的早期预警,从而保障免疫治疗的安全足疗程应用。以上是我对相关问题的几点思考。
齐晓伟 教授
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副主任/主任助理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重庆市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重庆市中青年医学高端人才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CSCO-BC)委员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乳腺肿瘤学组青年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CBCS)青年专家
长江学术带乳腺联盟(YBCSG)副主任委员
重庆市医学会乳腺病分会常委
重庆市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华乳腺病杂志》、《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中国普通外科杂志》、《JCO中文版》、《Cancer Innovation》编委
来源:肿瘤瞭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