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入职投身突发新闻报道的次日,我便正式开启了岗位征程。蒋主任将我唤至办公室,他轻轻扶了扶架在鼻梁上的眼镜,神情恳切、语重心长地说道:“你初来咱们报社,诸多情况尚不明了,暂时无需独自执行任务。接下来,你就随夏记者和石一记者前往一处塌方现场,先跟着学习一番。”
入职投身突发新闻报道的次日,我便正式开启了岗位征程。蒋主任将我唤至办公室,他轻轻扶了扶架在鼻梁上的眼镜,神情恳切、语重心长地说道:“你初来咱们报社,诸多情况尚不明了,暂时无需独自执行任务。接下来,你就随夏记者和石一记者前往一处塌方现场,先跟着学习一番。”
怀揣着紧张与期待交织的复杂心情,我见到了即将与我一同奔赴现场的两位前辈。夏记者是一位容貌清秀可人的女性,她留着齐肩的柔顺长发,那盈盈眼眸中满是温柔与和善,周身散发着一种淡泊宁静、与世无争的气质。后来我得知,她早我大半年入职报社,毕业于湖北大学。尽管年纪比我小几岁,但在工作方面已然积累了颇为丰富的经验。心理学研究显示,性格温婉之人在人际交往中更易赢得他人信任,这对于记者的采访工作而言,益处显著。夏记者在与采访对象交流时,总能营造出轻松惬意的氛围,让对方不由自主地放松下来,进而更乐意分享自身经历。
另一位摄影记者石一,他的名字别具一格,据说因其出生于十月初一,故而得名石一。他是报社5年前创刊时便加入的元老级人物,毕业于武汉大学摄影专业。石一留着一小撮精致的胡须,整日笑容满面,给人一种和蔼可亲之感。他年长我十来岁,除了尽职尽责地完成跟随专职文字记者外拍的本职工作,还常常独自外出采访,并撰写一些文字稿件。从报社的业绩统计数据来看,他的工作成绩始终在部门乃至全报社名列前茅。有学者研究表明,在新闻行业里,具备多元技能的记者往往能斩获更为优异的成就。石一不仅摄影技艺精湛高超,文字功底也十分深厚扎实,这使得他在工作中脱颖而出,成为众人瞩目的佼佼者。
我们三人搭乘着报社的采访车,一路风驰电掣般朝着塌方现场疾驰而去。然而,当我们抵达之时,现场的景象令人大失所望。原本应是热闹喧嚣的塌方现场,如今人已基本散尽,只余下一片破败狼藉之象。周遭环境混乱不堪,倒塌的土石堆积如山,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尘土气息。我们四处搜寻,想要找到一位目击者都困难重重。
石一记者当机立断,迅速行动起来。他凭借着多年积累的丰富经验,在现场的各个角落、各个角度匆忙拍摄照片。之后,我们三人站在现场的一个偏僻角落,进行了一番简单的商议。石一紧锁眉头,神情严肃地说道:“现场已无太多有价值的线索,我们必须尽快前往下一个可能存在线索的地方——医院。那些受伤的人或许能为我们提供一些至关重要的信息。”我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于是即刻启程赶赴第二现场——医院。
返回报社后,我满心以为终于能一展拳脚,着手撰写此次采访的稿件。就在我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之际,夏记者迈着轻盈的步伐走来,脸上挂着温和的笑容,轻声说道:“小X,这篇稿子我来写吧,你先熟悉熟悉流程,日后有的是施展才华的机会。”
尽管心中掠过一丝失落,但我深知她是出于对我的关怀与栽培,便只好按下撰写稿件的念头,放弃了这次宝贵的机会。
次日,当我接过报纸,目光瞬间被第二版头条的文章吸引——正是我们此次采访的成果。看到自己的名字赫然印在武汉的报纸上,一股难以言喻的激动之情涌上心头。然而,略有遗憾的是,我并非这篇报道的主要创作者。不过,我也明白,这是每一个初入新闻行业的新人成长途中必经的阶段,恰似破土而出的幼苗,需经历风雨洗礼、汲取养分,才能茁壮成长。唯有通过不断地学习与积累,方能在未来绽放光芒。
三天之后,蒋主任再度寻到我。他轻轻拍了拍我的肩膀,眼神中满是信任与期许,说道:“如今你对工作已熟悉得差不多了,接下来就开启单兵作战模式吧。这里所说的单兵,指的是外出采访时文字记者仅你一人。会有摄影记者随行,主要是石老师,还会配备一辆采访车以及专职司机。”
当我初次见到那辆采访车时,着实被它的独特与“霸气”所震撼。车上竟安装着公安专用的警报器,听闻这是报社成立之时,公安系统特批的特殊配置。车身用鲜艳的红色油漆喷绘着新闻热线8577777,寓意着“拨我6个急”,醒目而又充满使命感。
有学者分析指出,这类带有特殊标识与装备的采访车,在新闻采访工作中兼具象征意义与实际效用。它不仅是新闻媒体权威性的象征,更能在一定程度上为采访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每次乘坐这辆采访车外出采访,一种强烈的成就感便在心底油然而生。尤其是在进行监督报道,遭遇那些蛮横无理之人时,采访车拉响警报,那尖锐刺耳的声音如同一把利剑,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对方形成震慑。
来源:糖姐综艺茶话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