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岳池县:城与乡的“双向奔赴”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8-29 15:13 1

摘要:东湖公园里,晨跑者踏过绿道,与花丛中晨练的老人相视而笑;乔家镇的菜地里,新鲜辣椒刚刚摘下,20分钟后就被装进了县城居民的菜篮子;石垭镇卫生院内,县中医医院的专家正为村民把脉,诊室里传来“在家门口就能看好病”的赞叹……

清晨的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一半是城市街巷的烟火气,一半是乡村田野的清新味。

东湖公园里,晨跑者踏过绿道,与花丛中晨练的老人相视而笑;乔家镇的菜地里,新鲜辣椒刚刚摘下,20分钟后就被装进了县城居民的菜篮子;石垭镇卫生院内,县中医医院的专家正为村民把脉,诊室里传来“在家门口就能看好病”的赞叹……

近年来,岳池县锚定城乡融合发展目标,以提升城市能级为牵引,以打造和美乡村为抓手,全力推动人才、技术、资本、农产品等要素双向流动。曾经的城乡边界,如今成为资源融合的纽带,城市的动能向乡村延伸,乡村的价值向城市辐射,在双向奔赴中,城乡融合的活力持续迸发,一幅“城美乡兴、共富共荣”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做强城市“龙头”:筑牢融合发展“硬支撑”

“县城是串联城乡的关键支点,城市强则辐射广,城乡融才有底气。”岳池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的话,道出了城乡融合的核心逻辑。作为省级新型城镇化试点县,岳池把提升城市能级作为首要任务,以城市更新为突破口,让县城既扮靓“颜值”,又夯实“筋骨”,为城乡融合筑牢“强引擎”。

8月25日的城南片区,中南街已不复往日模样。平整的柏油路延伸至巷尾,两侧绿植被修剪得错落有致,行人在整洁的人行道上从容漫步。

“以前这里污水横流,雨天积水能没过脚踝,商户愁客源,居民盼改造。”在此经营杂货店的李超,看着门前的变化笑意盈盈,“现在环境好了,雨天不积水了,客流比以前多了三成,生意好多了!”

变化,源于岳池推进的雨污管网改造工程。作为城市的“毛细血管”,管网畅通直接关系居民生活质量。今年以来,岳池县统筹实施10个城市污水管网改造及配套项目,计划到2026年底,完成县城50公里污水管网、50公里雨水管网、31.8公里合流管网改造,整治48处雨污混接点。项目完工后,不仅能解决雨污混流问题,还能改善长滩寺河水质,让城市更健康。

雨污管网改造只是城市更新的一个缩影。早在今年初,岳池便锚定城市提档升级全年目标:持续完善市政设施,争取2个城中村改建项目,新建龙湖北路等3条市政道路,加快银城大道等4条道路更新,推进267个老旧小区改造。升级园田路、南街等街区,完成11个燃气管道与10个雨污管网改造;同时做优城市管理,发挥智慧城市平台作用,深化“一张图管理一座城”,通过动态城市体检,精准破解停车难、交通拥堵、水电气服务不优等“城市病”,让城市既有“颜值”更有“温度”。

如今的岳池县城,跨河大桥如长虹卧波,串联起花团锦簇的新城与华光璀璨的老城;东湖公园、麻柳河湿地公园里,市民晨练、散步,与自然相融。“城景相融、人城和谐”的画卷里,藏着城市能级提升的密码——唯有县城“龙头”挺起来,才能更好辐射乡村,为城乡融合注入持续动能。

激活乡村产业:夯实融合发展“硬基础”

城乡融合,乡村不能“拖后腿”。岳池县把农业农村置于优先发展位置,以产业为笔、以美景为墨,在乡野间绘就“景美、业兴、人和”的振兴图景,推进和美乡村建设成为城乡融合的“活力极”。

晨曦中的乔家镇,柏油路如丝带穿村而过,青瓦白墙的农舍隐在绿树间。廖坝村的辣椒基地里,业主丁小琼和村民们正忙着采摘辣椒,翠绿的线椒挂满枝头,大家指尖翻飞,不一会儿就将辣椒装满了筐。“这些辣椒早上采摘,20分钟就能运到县城蔬菜市场,新鲜得很!”丁小琼擦了擦汗,语气里满是自豪。

50亩辣椒,亩产超7000斤,按保底价1元/斤算,年收入超30万元——这份“丰收账”,让丁小琼心里踏实。“多亏了四川满天红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从种苗到技术,从农资到销售,全程兜底!”她说,公司推行“五统一”模式,她只管安心种,根本不愁卖。

四川满天红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当地辣椒产业的“领航者”。在公司的全链条闭环里,“最初一公里”有品种研发、种苗培育,“田间守护”有技术指导、植保管理,“最后一公里”有订单收购、冷链仓储。最关键的是“公司+村集体+农户”机制:企业出技术和市场,村集体盘活闲置土地,农户务工+种植双增收。

“试种成效远超预期,明年计划全县推广,让‘岳池辣椒’成名片!”县农业农村局招商专班负责人杨安平介绍,通过培育龙头企业、创新联农带农模式,岳池正让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硬支撑”。

不只是辣椒产业。近年来,岳池聚焦现代农业,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壮大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等业态;以示范镇、示范村创建为抓手,实施绿化、美化、亮化行动,让乡村“颜值”变“价值”;通过产业带动、就业拉动,去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超过城镇,越来越多村民鼓起“钱袋子”。

从“菜园子”到“菜篮子”的20分钟,不仅是距离的缩短,更是城乡产业的“双向奔赴”——乡村的“鲜”直达城市,城市的需求反哺乡村,产业成了连接城乡的“金纽带”。

畅通要素流动:激活融合发展“源动力”

城乡融合,关键在“通”。岳池紧扣“抓好两端、畅通中间”,让人才、技术、资本等要素在城乡间自由流动,打破二元壁垒,让融合红利惠及千家万户。

“以前看病往县城跑,来回大半天;现在镇卫生院有县医院专家坐诊,省时又省心!”8月26日,石垭镇中心卫生院里,杨春平刚做完康复诊疗,对县中医医院专家的服务赞不绝口。站在一旁的村民张军,拿着诊疗方案连连点头:“专家讲得透,还帮我规划了后续治疗方案,心里踏实多了。”

这份“家门口的优质医疗”,源于岳池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去年以来,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分别牵头,对11个基层医疗单位试点“八统一”管理,推动优质资源下沉。仅石垭镇中心卫生院,就有超100人次专家蹲点坐诊,开展培训近10场、带教查房55次,6名骨干直接担任卫生院班子成员——既“输血”更“造血”,让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医疗资源流动,只是要素融合的一角。在岳池,更深层的“双向流动”正在发生: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深化,土地流转激活沉睡资源,吸引资本、技术下乡;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打通,城市剧团下乡演出,乡村非遗走进县城展厅,文化养分互哺;就业、教育、养老等领域壁垒破除,农村劳动力在城市有更多就业机会,城市人才也愿来乡创业……

“要素活则城乡兴。”岳池县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以城乡融合发展改革试点为契机,持续做强县城、建美乡村,让城市与乡村在双向奔赴中,共同书写生态更美、产业更强、百姓更富的新篇章。

如今的岳池,城乡之间,路通了、物畅了、人亲了。这份“双向奔赴”的活力,正让城乡融合的天地越来越宽,让幸福的滋味,浸润每个角落。(岳池融媒/沈巾钦)

来源:中国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