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 月 28 日的 A 股市场再度上演 “量价齐升” 的火热行情,三大指数全天保持震荡上行态势,最终集体收涨,更值得关注的是,当日市场成交额再度突破 3 万亿元大关,这一量级不仅创下近期成交新高,更彰显出市场内部旺盛的交易活力与资金信心。与此同时,今年以来 A
8 月 28 日的 A 股市场再度上演 “量价齐升” 的火热行情,三大指数全天保持震荡上行态势,最终集体收涨,更值得关注的是,当日市场成交额再度突破 3 万亿元大关,这一量级不仅创下近期成交新高,更彰显出市场内部旺盛的交易活力与资金信心。与此同时,今年以来 A 股主要指数在全球资本市场的表现格外突出,即便是此前波动较大的港股与中概股,也同步展现出强劲的反弹势头。
从 8 月 28 日的具体盘面来看,A 股市场的热度主要集中在科技板块。半导体、人工智能、算力基础设施等细分领域的个股掀起涨停潮,部分龙头企业单日涨幅超 10%,成为带动指数上行的核心动力。这种科技板块的持续领涨,并非偶然现象 —— 一方面,国内政策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从芯片自主研发到数字经济建设,一系列利好政策为相关企业注入发展信心;另一方面,全球科技产业迭代加速,AI、算力等领域的技术突破,让市场看到科技板块的长期成长潜力,资金扎堆布局也在情理之中。而单日 3 万亿元的成交额,既反映出散户投资者的参与热情,更体现出机构资金对 A 股市场的积极配置,这种 “散户 + 机构” 共同推动的行情,让 A 股在全球主要市场中显得格外抢眼。
将视角拉长至今年以来,A 股主要指数的表现更是可圈可点。截至 8 月 28 日,上证指数年内涨幅超 12%,深证成指涨幅突破 18%,创业板指涨幅更是达到 20% 以上,这一成绩在全球主要经济体股市中名列前茅。与之形成呼应的是,港股市场在经历前期调整后,今年以来恒生指数涨幅已超 8%,中概股指数涨幅超 15%,不少此前被低估的优质企业股价实现翻倍。这种跨市场的同步上涨,打破了以往 “A 股与港股走势分化” 的传统格局,背后是中国经济基本面的持续回暖 —— 随着消费复苏、工业生产回升,企业盈利预期不断改善,给资本市场提供了坚实的基本面支撑。同时,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也为外资流入 A 股、港股市场消除了重要障碍。
更值得关注的是,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正成为全球资本增配的重点方向。从全球资金流向数据来看,跟踪新兴市场的代表性 ETF——iShares 核心 MSCI 新兴市场 ETF(IEMG)今年以来的资金净流入规模已超 86 亿美元,这一数字不仅远超去年同期水平,更明显高于发达市场相关 ETF 的资金流入量。例如,跟踪美国标普 500 指数的 ETF 今年以来资金净流入约 45 亿美元,仅为 IEMG 的一半左右;跟踪欧洲斯托克 50 指数的 ETF 甚至出现资金净流出。这种资金 “弃发达、投新兴” 的趋势,折射出全球资本对不同市场估值与潜力的重新判断,而中国作为新兴市场的核心代表,自然成为资金重点布局的对象。
为何全球资本会集体将目光投向新兴市场?机构人士的分析给出了清晰答案。首先,全球货币体系正处于重构阶段。过去数十年,美元作为全球主要储备货币,其走势对全球资本流向影响深远,但近年来,美国经济增速放缓,美联储加息周期接近尾声,市场普遍预期美元将进入走弱通道。对于主动管理型基金经理而言,押注美元走弱已成为共识 —— 美元贬值意味着以美元计价的资产吸引力下降,而新兴市场资产的相对价值优势凸显,资金自然会从发达市场流向新兴市场。其次,新兴市场的经济增长潜力显著高于发达市场。以中国为例,今年上半年 GDP 同比增长 5.5%,远超美国的 2.1%、欧元区的 0.6%,这种经济增速的差异,让新兴市场企业的盈利增长更具确定性,也为资本市场提供了更高的投资回报预期。
从具体资金配置路径来看,外资对中国市场的布局呈现 “多维度、深挖掘” 的特点。在 A 股市场,外资通过沪股通、深股通等渠道,今年以来净买入规模超 300 亿元,重点配置消费、科技、新能源等领域的龙头企业;在债券市场,中国国债被纳入多个全球债券指数后,外资持有中国国债的规模已突破 3 万亿元,成为全球资本避险的重要选择。这种 “股债双杀” 的配置模式,说明外资对中国市场的信心已从短期投机转向长期投资,不再仅仅追求短期价差收益,而是看重中国经济长期发展带来的资产增值。
不过,全球资本流向新兴市场的过程,并非毫无风险。部分新兴市场国家面临通胀高企、外债压力大等问题,可能引发局部市场波动;同时,美联储若后续重启加息,也可能导致美元短期走强,对新兴市场资金流入形成冲击。但即便如此,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仍具备独特优势 —— 中国拥有庞大的内需市场、完整的工业体系、稳定的政策环境,这些 “护城河” 能有效抵御外部风险,让中国市场在新兴市场中成为 “稳定器”。正如某外资机构首席经济学家所言:“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中国市场的确定性,就是全球资本最看重的稀缺资源。”
从长期来看,全球资本增配中国等新兴市场,不仅有利于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化发展,更能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资金的流入,将为科技企业提供更多研发资金,助力产业升级;同时,外资的参与也将推动 A 股市场的制度完善,加快与国际市场接轨的步伐。而对于全球资本而言,配置中国市场也能实现资产多元化,降低对单一发达市场的依赖,分散投资风险。这种 “中国受益、全球共赢” 的资本流动格局,正成为全球金融市场新的发展趋势。
当然,我们也需清醒认识到,资本市场的波动始终存在,短期资金的涌入可能带来市场炒作风险,甚至引发局部泡沫。因此,监管部门需加强市场引导,打击恶意炒作行为,维护市场稳定;投资者也应保持理性,避免盲目跟风,聚焦企业基本面,进行长期价值投资。只有这样,才能让中国资本市场在全球资本的配置中,真正实现 “量价齐升” 与 “质效并重” 的良性发展。
总而言之,8 月 28 日 A 股单日成交额破 3 万亿,只是中国资本市场与新兴市场吸引力提升的一个缩影。从科技板块领涨到跨市场同步上涨,从国内资金活跃到全球资本增配,背后是中国经济基本面的支撑、政策红利的释放,以及全球货币体系重构带来的机遇。未来,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回暖、资本市场不断完善,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必将在全球资本配置中占据更重要的地位,为全球金融市场的稳定与发展贡献更多中国力量。
来源:中国八卦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