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规倒计时10天:AI合成内容不标识,个人最高罚10万!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8-29 15:28 1

摘要:从9月1日起,所有由人工智能“生产”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乃至虚拟场景,都必须悬挂一张统一的“身份证”——显式标识要让用户一眼看穿“这是AI干的”,隐式标识则像隐形芯片,藏在文件深处,随时供监管部门溯源。这项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信部、公安部、广电总局联

从9月1日起,所有由人工智能“生产”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乃至虚拟场景,都必须悬挂一张统一的“身份证”——显式标识要让用户一眼看穿“这是AI干的”,隐式标识则像隐形芯片,藏在文件深处,随时供监管部门溯源。这项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信部、公安部、广电总局联合制定的《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标志着我国对AI内容的管理正式从“软倡导”升级为“硬约束”。

一、为什么要亮身份?
过去两年,AI合成的“马斯克带货”“明星假代言”“伪造领导讲话”层出不穷,一条深度伪造视频从产出到刷屏,最快只需十分钟。一旦造成谣言、诈骗或舆情,受害者往往找不到责任主体。《标识办法》正是要给每一帧画面、每一段文字打上“出厂钢印”,让造假者无处遁形,也让公众拥有最基本的知情权。

二、“显式+隐式”双轨标识怎么落地?
显式标识:看得见、听得着

文字:在文章标题或文末加注“[AI生成]”。图片:四角或中央水印“AI合成”。音频:开头2秒内语音提示“以下内容为人工智能合成”。视频:片头片尾至少出现3秒的“AI制作”角标。
隐式标识:藏在元数据里的“电子指纹”文件头部写入生成服务名称、算法版本、内容编号、时间戳。鼓励采用数字水印、哈希校验等技术,即便二次剪辑也能被识别。

三、谁来标?谁来查?

生成者:AI写作平台、绘图工具、视频合成软件厂商,必须在“导出”按钮前完成双标识。传播平台:微博、抖音、小红书等需自动识别文件元数据,缺失标识的,要提醒补标或限流。用户:二次创作再发布时,仍须保留原标识并追加自己的标识,形成“链式责任”。应用商店:分发AI合成类App时,须审核其标识功能是否合规,否则予以下架。

四、对行业的冲击与缓冲
有人担心“强制水印”会让广告、影视、游戏公司成本陡增。办法专门留下“柔性空间”:

文本类内容可仅用括号文字标识,无需加密水印;初创企业可申请6个月过渡期,采用平台统一模板;只做内部测试、不对外发布的模型输出,暂不适用。

五、违规成本
删除、篡改、隐匿标识的,网信、工信、广电、公安将依据《网络安全法》《深度合成规定》顶格处罚:个人最高10万元,单位最高50万元;造成严重后果的,暂停业务或吊销许可。

六、普通人的机会与提醒

创作者:把“AI生成”做成品牌标签,反而增强粉丝信任。企业:提前改造CMS后台,把标识功能写成插件,可一次性满足所有渠道。网民:看到无标识却明显像AI合成的内容,可直接举报,平台需在24小时内处理。

AI不再是“暗箱”,而要在阳光下运行。9月1日以后,无论是一段语音祝福,还是一条爆款短视频,只要它诞生于算法,就必须大声告诉世界:我是AI,我来了,但我不伪装。

来源:大卫行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