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记者佳佳发布】翰墨春秋映初心:梁正丰的书法征程与故土情长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8-29 15:36 2

摘要:在广袤的陇原大地上,总有一些人,以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为笔,以岁月的磨砺为墨,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梁正丰先生便是这样一位在书法领域执着耕耘、成就斐然的大家。

在广袤的陇原大地上,总有一些人,以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为笔,以岁月的磨砺为墨,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梁正丰先生便是这样一位在书法领域执着耕耘、成就斐然的大家。梁正丰,字子勤,号老区人,1946年出生于书画之乡甘肃省镇原县。这片钟灵毓秀的土地,自古以来就孕育了无数的书画名家,浓厚的艺术氛围如同一颗艺术的种子,早早地在梁正丰心中种下。家乡底蕴深厚的书画文化,为他的书法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自幼梁正丰便对书法展现出浓厚的兴趣,那方方正正的汉字,在他眼中仿佛有着无尽的魔力,吸引着他去探索、去书写。“小时候,家里虽然条件不好,但只要看到有字的地方,我就挪不开眼,那些笔墨痕迹好像在跟我对话,我也渴望有一天能用笔表达自己的情感。”他回忆道。多年来,他扎根兰州,在黄河之滨继续书写着自己的艺术人生,而故乡镇原,始终是他魂牵梦绕的地方,他的血脉里一直奔涌着对故乡的深厚眷恋。怀着对书法的热爱,梁正丰踏上了漫长而艰辛的求学之路。他进修于甘肃艺术学院,在那里,他如饥似渴地汲取着书法艺术的养分。从唐楷入手,他一笔一划地临摹,用心揣摩每一个字的结构和笔法。“唐楷的严谨法度,就像一座坚固的基石,为我之后学习其他书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在临摹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古人对书法的敬畏和执着,也激励着我不断前行。”梁正丰说道。在书法的海洋里,梁正丰并不满足于只掌握一种书体。他广泛涉猎,对甲骨、金文、小篆等书体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学习。为了写好篆书,他查阅了大量的古籍资料,对每一个字的起源和演变都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篆书是中国古老文字的代表,它的线条古朴典雅,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我希望通过自己的书写,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篆书。”他说。


然而,书法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梁正丰也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挫折。有时候,为了写好一个字,他可能会反复练习几十遍甚至上百遍,但仍然达不到自己满意的效果。“那种挫败感真的很让人沮丧,但我知道,书法是一门需要长期积累和坚持的艺术,只要我不放弃,就一定能够取得进步。”他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对书法的热爱,一次次地克服了困难。“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梁正丰的书法技艺终于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他的篆书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技艺,在书法界声名远扬。他的甲骨、金文、小篆作品,线条流畅自然,结构严谨规整,既保留了古代篆书的古朴韵味,又融入了自己的创新元素,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在全国书画大展中,梁正丰多次荣获金、银、铜奖,约有三十余次。这些荣誉的背后,是他无数个日夜的辛勤付出和对书法艺术的执着追求。1994年至2014年,他在兰州举办了两次个人书法展,受到了书画界的一致好评。省市政法系统领导看后,也给予了高度的肯定,为政法系统开了先河。他的书法作品被海内外人士收藏。“能得到这么多人的认可,我感到非常荣幸。这不仅是对我个人书法技艺的肯定,也是对中国书法艺术的认可。我希望通过我的作品,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书法的魅力,将这门古老的艺术传承下去。”梁正丰说道。除了在书法创作上取得的卓越成就,梁正丰还积极参与书法教育和推广工作。他深知,书法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瑰宝,需要更多的人来传承和发扬。作为兰州老年书画协会副秘书长,他经常组织和参与各种书法活动,为老年书法爱好者提供指导和帮助。“看到老人们对书法的热爱,我感到非常欣慰。我希望能够尽自己的一份力量,让更多的人在书法中找到快乐,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他说。同时,梁正丰还担任了多个书法组织的重要职务,如中国书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研究院院士、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等。他积极参与国内外的书法交流活动,与众多书法名家切磋技艺,共同推动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书法是一门没有国界的艺术,通过与国内外书法家的交流,我学到了很多新的理念和技巧,也让我更加坚定了传承和发扬中国书法艺术的决心。”他说道。 在梁正丰看来,书法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在书写的过程中,我能够忘却外界的纷扰,静下心来,与自己的内心对话。书法让我学会了耐心、专注和坚持,这些品质也影响了我的生活和工作。”他说。如今,梁正丰虽已年过八十,但他对书法的热爱丝毫未减。每天,他依然会抽出时间来练习书法,不断探索和创新。“书法是我一生的追求,只要我还能拿起笔,就会一直写下去。我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够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为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他坚定地说。近日,阔别家乡已久的梁正丰踏上了返回家乡镇原的旅程。此次回乡,他带着对故土的思念,走进了王符纪念馆。馆内陈列的一件件文物、一幅幅史料,将东汉思想家王符的生平与思想清晰地展现在眼前。梁正丰驻足凝视,仿佛穿越时空,与这位先贤进行着心灵的对话。他感慨道:“王符先生的思想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家乡的文化之路,他的精神更是我们镇原人的骄傲,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镇原人不断前行。”离开王符纪念馆,梁正丰来到了北石窟寺。远远望去,那气势恢宏的石窟群镶嵌在崖壁之上,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历史沧桑。走进石窟,精美的佛像、栩栩如生的壁画,让他惊叹不已。指尖轻轻拂过斑驳的石壁,他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与温度。“小时候就听长辈们说起北石窟寺的神奇,如今再次见到,依然被它的艺术魅力所震撼。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无价之宝,我们有责任将它们保护好、传承好。”梁正丰眼中满是敬畏与坚定。此次返乡之旅,让梁正丰对家乡有了全新的认识。他说:“离开家乡这么多年,总以为自己对这里已经熟悉得不能再熟悉,可这次回来才发现,家乡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经济的腾飞、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些都让我倍感自豪。作为从镇原走出去的人,我更应该用手中的笔,书写家乡的美,传播家乡的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镇原、爱上镇原。”从镇原的文化熏陶,到黄河之滨的笔墨耕耘;从坚守传统的执着,到推广文化的热忱,梁正丰的一生,都与书法、与家乡紧紧相连。他用笔墨书写传奇,更用行动诠释着一位艺术家的文化担当。未来,这位耄耋之年的老人仍将在书法世界里继续前行,让墨香伴着乡愁,在岁月中愈发醇厚。

镇原佳佳写于2025年8月27日

【采访手记】

近期,我通过各种途径采访了多位在外的镇原籍书画名家,他们中既有充满创作活力的年轻老师,也有造诣深厚、德高望重的长者。采访以“迎老乡回家乡”为初衷,期望通过搭建沟通的桥梁,让家乡父老乡亲深入认识这些在外游子的艺术成就。以文化为纽带,以书画作媒介,诚邀全国各地的镇原籍书画名家常返故里,关注并支持家乡发展,用灵动的笔墨见证和记录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

梁正丰先生的故事,在众多受访者中格外动人。他长期扎根金城兰州,将一生奉献给政法事业。尽管工作生活远离故土,但作为镇原游子,他始终心系家乡的点滴发展。岁月染白了他的双鬓,如今已逾八十高龄的他,仍不辞辛劳,辗转数百公里,毅然踏上归乡之路,只为亲身感受家乡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这份“落叶归根”的深情,是对家乡难以割舍的眷恋,更是对故土文化血脉的深切追寻。
我期望通过此次采访,让梁正丰先生精湛的艺术成就得以展现,让他炽热的家乡情怀在原州大地久久回荡,也期待更多在外游子能够被这份情感触动,共同为家乡的文化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 。

嘉宾简介:

梁正丰,字子勤,号老区人,1946年生于甘肃镇原,汉族,中共党员。进修于甘肃艺术学院,原甘肃省兰州市人民检察院干部。他是中国书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等,拥有众多书画相关头衔。

梁正丰七十多年坚持书法创作,从唐楷入手,篆体尤为出色,甲骨、金文、小篆最佳。他在全国书画大展中约三十次获金、银、铜奖,1994年至2014年在兰州举办两次个人书法展,作品受书画界好评,被海内外人士收藏。

来源:雅香文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