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协新规冲上热搜!业余足球该怎么管,手是不是伸太长了?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8-29 15:30 1

摘要:中国人近年来对足球的执念因为国足的拉胯表现是愈发的重了,由此许多的业余足球的充满对抗的场景就越来越受大家欢迎。

中国人近年来对足球的执念因为国足的拉胯表现是愈发的重了,由此许多的业余足球的充满对抗的场景就越来越受大家欢迎。

这就让村超之类的赛事走进更多人眼中,但问题也随之而来。

一场业余比赛后,有不少飞铲、斗殴与杂物齐飞的画面,而在评论区里满满的无奈:“想踢场干净的业余球,比登天还难?”

于是,8月下旬,中国足协发布的《社会足球赛事活动赛风赛纪管理办法(试行)》在全网引发了广泛争议。

支持者赞赏这是整治乱象的必要之举,反对者担忧“一刀切”管理会不会扼杀掉草根足球的活力。

甚至有人直接在网上发出“滚!滚!滚!”的愤怒之声。

那么规范和活力要如何平衡大家才能满意呢?

01 新规内容:七大违规行为,全国黑名单制度

8月25日,中国足协发布了《中国足球协会社会足球赛事活动赛风赛纪管理办法(试行)》。

这份长达28条的新规试图为社会足球赛事立规矩,明确划出了七条“红线”。

新规明确的七类严重违规包括:违反参赛资格规定(年龄、性别、身份弄虚作假);攻击裁判员和竞赛官员、故意伤害对手或他人等赛场暴力行为;消极比赛等非公平竞赛行为。

闹赛罢赛、无故弃权等扰乱赛场秩序的行为;为谋取不当利益操纵比赛;发表不当言论造成恶劣社会影响;以及其他违背体育精神和道德风尚的情形。

而且处罚措施也是空前严厉。

一旦被认定为严重违规,违规者可能面临取消奖项评选资格、取消参赛资格和比赛成绩,甚至被禁止参加中国足协及各会员单位举办的比赛6个月至终身。

02 立法初衷:野蛮生长的草根足球,乱象频出的业余赛场

当然,足协并不是脑袋抽风了突然来这么一下,其实足协出台新规早就有了苗头。

近年来,随着业余足球越来越受欢迎,赛场的乱象确实已经到了不容忽视的程度。

在业余足球赛中,球员因一次普通拼抢而飞铲放倒对手,随后两人扭打在一起,这种情况也不是没有。

还有就是看台上的人会乱扔杂物,最后在众人合力下才控制住场面。

各种各样,只有你想不到的场景,而没有罕见的。

要么是球队为了赢球,找专业球员“冒名顶替”,把业余赛踢成“打假球”;要么是球员动作大到离谱,铲人、推搡不算,嘴里还满是脏话。

有时候裁判判个点球观众能骂半小时,甚至想冲进场“讨说法”。

过去遇到这些事,顶多是双方吵几句,组委会和稀泥,最后不了了之。

那么现在新规出台,会不会有好的改变?

03 争议焦点:执行标准不统一,双标质疑难以平息

新规本身是获得了不少理解的,但因为执行层面的“双标”问题,又让这个举动成了大家议论的点。

8月22日晚,中国足协连发两份处罚决定,其中成都赛区因赛后发生球迷冲突被处以通报批评。

通报指出,8月19日进行的成都蓉城与河南队足协杯半决赛后,“有个别球迷向场地投掷水杯,少数球迷之间发生冲突但被及时制止”。

而据报道,赛后有球迷向前往客队球迷谢场的河南队投掷水瓶,“有河南队人员被水瓶砸中头部”,还有“疑似河南球迷出现在了主队看台,并遭遇殴打”。

相比之下,一个月前,津门虎球迷因为辱骂客队球员家人,赛区受到“空看台”的处罚(球迷会对应的看台被实施无观众比赛一场)。

两个情况可以说是十分相似的,但处罚差异让球迷们难以理解。

因此就有人提出了质疑:“球迷动嘴骂人,所在看台就被罚空;球迷动手打人、拿水瓶砸人,只是一个通报批评就完了?释放出来的信号就是,以后表达不满就不动嘴、直接干架就好了。”

在以往的经验来看,足协所谓的新规就有点不得人心了,真的能很好的实施吗?

04 基层困境:人手经费严重不足,执行能力令人担忧

新规落地后,最直接的困难就是基层足球组织会面临着实际执行难的情况。

有些地方整个办公室就那么几个人个人,要管全县上百场业余比赛,新规要求赛前教育、赛中监督、赛后报告,根本忙不过来,真要严格执行,可能一半比赛都得停办。

此外,资格审核也是个大问题。

新规明确打击“年龄、身份弄虚作假”,但业余赛事主办方大多是志愿者团队,既没权限查户籍,也没经费搞骨龄检测。

总不能让组织者自带放大镜看身份证吧?

05 草根足球的两难:管还是不管?这是个问题

加上中国足球管理一直存在管办不分、政企不分的弊端。

在职业联赛管理自身都混乱的背景下,足协插手民间足球的合法性必然会受到大家的质疑。

最重要的一点是行业协会无权对非会员单位发号施令。

而江苏文旅局此前直接拒绝足协“指导”苏超,正是因为有这一逻辑的存在。

草根足球的真正魅力恰恰是在于其自发性和纯粹性。

贵州“村超”球员白天是教师、外卖员、奶茶店老板,晚上为家乡荣誉拼到抽筋。

贵州村超单场观众超5万人,短视频播放量攀登,每周拉动旅游收入千万,靠的不是什么所谓的专业管理,而是“带瓶水就能踢”的纯粹热爱。

06 寻找中间道路:规范与活力如何兼得?

这并不是所规范不好,而是面对争议,我们需要找到一条平衡两者之间关系的道路,既要有要,不能放弃其中之一。

新规本身其实也是有设计巧思的。

它完全不碰赛事经营,积分规则、奖金设置、裁判选派等仍由主办方自主决定。

这种“抓纪律放运营”的思路,既避免了一刀切干涉地方特色赛事,也可以给村超这类自发赛事留足生长空间。

如果说过去打架闹事只能自认倒霉,那么在新规的实行下能有章可循,腰杆挺直,这未尝不是好事。

足协明显的吸取了以前的教训,新规里特别提到“注重教育、预防为主”,还要求赛前开展赛风赛纪培训。

规矩多了确实麻烦点,但能安安心心踢球,不用怕对手使阴招,这种麻烦也值了。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就是不改变业余足球最根本,最纯粹的性质。

中国足球的治理如同打理一块坑洼的草皮,还需要耐心修整。

信息参考:

来源:呆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