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市“六尺巷故事”志愿讲解项目——写好文化志愿服务的大文章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8-29 15:54 1

摘要:在安徽桐城,一条宽仅六尺的寻常小巷,每天都会迎来天南海北的游客。人们静静行走在青石路上,聆听一段关于“谦和礼让”的古老故事。而让这段历史更加生动、亲切起来的,正是一群默默奉献的志愿者——“六尺巷故事”志愿讲解服务队的成员们。

在安徽桐城,一条宽仅六尺的寻常小巷,每天都会迎来天南海北的游客。人们静静行走在青石路上,聆听一段关于“谦和礼让”的古老故事。而让这段历史更加生动、亲切起来的,正是一群默默奉献的志愿者——“六尺巷故事”志愿讲解服务队的成员们。

志愿讲解服务队成员为当地小学生讲解六尺巷故事 受访者供图

2021年3月,六尺巷社区发起该项目,至今已凝聚121名志愿者。他们当中有退休干部、在校学生、社区党员、文艺爱好者,年龄跨度大,却因同一份文化情怀走到一起。项目创新采用“讲解+调解+服务”模式,不仅传播历史,更参与基层治理、服务文旅发展,走出了一条志愿服务与社会工作深度融合的新路。

截至目前,志愿讲解服务队已经累计提供了280多场讲解服务。他们并非简单复述历史,而是不断丰富讲述形式。有人将地方戏曲融入叙事,自编自导《小城故事六尺巷》《一纸书来只为墙》等小剧目,让游客一边看戏、一边听故事,沉浸式感受桐城文化的魅力。

近年来,六尺巷来访游客明显增多。面对骤增的讲解需求,志愿讲解服务队迅速响应,组建起多支志愿者梯队,日均开展5场讲解,有效解决了景区专业讲解力量不足的难题。人潮中,那抹志愿红始终在场,成为六尺巷一道独特的风景。

他们的工作远不止于“讲解”。在六尺巷不远处的“德邻社”党群服务站里,“六尺巷小课堂”定期开讲。书法交流、传统文化分享、邻里茶话……每年12场不同主题的活动,吸引不少游客驻足。本地居民与外来游客围坐一堂,在闲聊中传递民俗,在笔墨间感受礼让文化。这里不仅是休息驿站,更为人们搭建起促进沟通、加深了解的桥梁。

一旦走出景区,一些志愿者还有另一个身份——调解员。他们灵活运用“六尺巷工作法”,参与社区矛盾纠纷调解,至今已成功化解30余起邻里纠纷。从“说历史”到“解心结”,他们将“谦和礼让”从典故转化为实际行动,使志愿服务深度嵌入基层治理脉络,推动社会和谐。

这项服务也在持续延伸。面对大客流,项目团队未雨绸缪,专门增设机动服务组。20多名志愿者承担起秩序维护、线路指引、应急帮助等工作。他们成立“招手即停”爱心车队,为外地游客提供免费接送服务;加入“文都义警”队伍,参与治安巡逻;他们甚至化身“市场巡检员”,提醒周边商户诚信经营……志愿红闪烁在桐城的各个角落,助力全域旅游品质提升。

项目负责人张耘常常站在巷口,亲自为远道而来的游客讲述六尺巷的由来。在他看来,志愿服务不只是付出,更是文化传承与社区共治的双向赋能。2024年,他荣获“中国好人”“安徽好人”两项荣誉,他说:“荣誉是属于所有志愿者的。”

更令人惊喜的是,文化的种子已悄然发芽。小小讲解员王烨辰虽然年纪小,但站在游客面前毫不怯场,用稚嫩而清晰的嗓音讲述三百年前的故事。一代人影响一代人,一个故事传递一种精神,志愿服务正是在这样的接力中生生不息。

几年来,安庆市“六尺巷故事”志愿讲解项目累计服务时长超过8600小时,惠及市民、游客超2万人次。数字和荣誉背后,是每一天的坚守、每一次的真诚讲述、每一份琐碎而温暖的付出。“从一条巷出发,辐射一座城。桐城的六尺巷,因一群人的热爱与担当,不再只是一处历史遗迹,更成为一个持续生长、充满温度的精神地标。”张耘说。

稿件来源:中国文化报

来源:中国文化传媒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