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是,由于年龄、心智以及社会身份等原因,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及区域间人口频繁、大规模流动的大背景下,受社会结构转型及不良信息影响,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未成年人侵财犯罪,更是在未成年人犯罪中占有绝对的比重。
主持人
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事关千千万万家庭的幸福安康。
但是,由于年龄、心智以及社会身份等原因,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及区域间人口频繁、大规模流动的大背景下,受社会结构转型及不良信息影响,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未成年人侵财犯罪,更是在未成年人犯罪中占有绝对的比重。
普法小姐姐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普法小姐姐。
我们先来看几个有关未成年人侵财犯罪的典型案例。
案例一:
林某为筹集赌资,指使其十岁的女儿唐某趁某手机店店内无人之时盗走手机后逃离现场。
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林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唆使女儿秘密窃取他人财物,数额较大,其行为已构成盗窃罪。同时,林某教唆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未成年人行窃,应予从重处罚。
本案看似一起普通的盗窃案件,却有其特殊的一面。林某为了一己之私,竟教唆自己不满十周岁的女儿参与盗窃,不仅自己深陷囹圄,还给女儿造成无法估量的不利影响。
主持人
这个案例提醒我们:
要想预防未成年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我们要重点加强对家长的法治教育,通过家长为子女树立良好的法治榜样。本案被告人林某就是因自身法律意识淡薄,直接导致其错误实施了教唆女儿参与盗窃的行为。
普法小姐姐
案例二:
“留守儿童”王某长期沉迷网络游戏,有时为买游戏装备一夜要花近百元,这让没有多少零花钱的王某承受不住。一天下午,从网吧出来的王某几乎身无分文,在经过某偏僻巷子时,他偷走了一辆停放在此处的电动车,后被人赃并获。法院以盗窃罪对王某免予刑事处罚。
主持人
年龄和社会角色决定了未成年人绝大多数为“纯消费者”,其日常开支需要家庭的资助。少数即使已经参加工作,往往也不能“自给自足”,有些甚至存在不劳而获的想法,这与他们受太多物质诱惑或玩心太重所导致的超额消费赤字存在着巨大的矛盾,也决定了未成年人实施盗窃犯罪的多发性。
普法小姐姐
我国法律规定:
不满16周岁的人,不再成为盗窃罪的主体。刑法规定将盗窃罪追究刑事责任的年龄设定为已满16周岁,故在这之前的盗窃行为,无论数额多大均不应定罪。如果未成年人在满16周岁前后,均实施盗窃行为,也仅应对其年满16周岁后的行为追究刑事责任,不应把年满16周岁以前实施的行为一并作为犯罪追究。
同时,对于未成年人多次盗窃,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时,其16周岁以前实施的盗窃行为不应计入“多次”。在对未成年人具体量刑时,判处的刑罚应有利于未成年人罪犯的改过自新及健康成长。
对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盗窃罪,依法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依法从轻处罚的,应当在法定刑范围内判处相对较轻的刑种或者相对较短的刑期;依法减轻处罚的,按《刑法修正案(八)》的规定,应当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刑法有数个量刑幅度的,应当在法定量刑幅度的下一个量刑幅度内判处刑罚。
主持人
未成年人侵财犯罪,在未成年人犯罪中占有绝对的比重。就具体的犯罪种类而言,主要有盗窃罪和抢劫罪两种;就具体的主体而言,在校学生和城市外来务工未成年人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我们因如何预防此类未成年人侵财犯罪呢?
普法小姐姐
就此类犯罪的预防而言,应区分不同的未成年人犯罪主体。
对于在校未成年人来说:
家庭的日常管教和学校经常性的普法教育尤为重要,并更要注意防止他们沉迷网络或结交不良青少年;
来源:草原古都生活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