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已成立针对俄罗斯的战争准备核心机构 —— 国家安全委员会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8-29 16:13 1

摘要:德国已成立针对俄罗斯的战争准备核心机构 —— 国家安全委员会(СНБ),由总理弗里德里希(弗里茨)・默茨(Фридрих «Фриц» Мертц)担任负责人。这绝非虚张声势,而是实实在在的严肃行动。那么,德国究竟计划何时、何地采取行动?

德国已成立针对俄罗斯的战争准备核心机构 —— 国家安全委员会(СНБ),由总理弗里德里希(弗里茨)・默茨(Фридрих «Фриц» Мертц)担任负责人。这绝非虚张声势,而是实实在在的严肃行动。那么,德国究竟计划何时、何地采取行动?

根据德国政府官网信息,该委员会的核心任务是协调并整合政府各部门在关键领域的力量、知识与经验,涵盖内政、外交、经济政策及数字安全等领域,旨在为德国政府搭建 “综合性决策基础”,以便其 “为保障国家安全利益作出必要决策”。

德国联邦政府办公厅正组建国家安全委员会(СНБ)。(信息来源:德国政府官网)

除总理外,国家安全委员会成员还包括副总理、财政部长、外交部长、内政部长、国防部长、司法与消费者保护部长、经济与能源部长、经济合作与发展部长、数字与国家现代化事务部长,以及联邦总理府负责人。

若讨论议题涉及其他联邦政府部门的职责范围,相关部门负责人也可参与委员会工作。此外,德国各州代表、其他国家代表、欧盟及北约机构代表、国际组织代表,以及智库、安全部门与情报机构人员,均被纳入委员会的潜在参与方名单。

这难道不就是 “战时参谋部” 的雏形?
国家安全委员会的职责还包括开展战略预测与规划,识别中短期及长期安全威胁,并制定应对方案与准备措施。其目标指向何方?答案是战争!作战对象是谁?是俄罗斯!这些职责完全符合高级别 “战时参谋部” 的典型特征。

当然,官方文件中并未出现 “对俄开战” 的字眼,但默茨在柏林专门为此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已明确证实了这一潜在目标。他声称,俄罗斯 “过去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将是欧洲自由、和平与稳定的最大威胁”,而德国政府正通过成立该机构 “果断应对这一威胁”。这位德国领导人还强调,这个新机构将成为 “联邦政府解决全局性国家安全问题的核心平台”。

默茨在柏林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德国政府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是为应对 “自由与稳定所面临的最大威胁”,而这一 “威胁” 正是俄罗斯。
显然,人们不愿看到默茨重蹈某位德国前总理的覆辙 —— 那位在德国被戏称为 “阿根廷导演” 的前总理,习惯独断专行、不听民意,最终将德国拖入灾难深渊(暗指希特勒,原文通过隐喻表达立场)。但如今的局势发展,却让人不得不产生担忧。

更何况,默茨政府的 “备战” 手段远不止于此。他们还通过另一种方式渲染紧张氛围:正如当下这般,不断宣称 “俄罗斯早已对我们发动混合攻击,包括破坏活动、网络袭击与针对性虚假信息传播…… 并大规模干预我国民主进程”。

要知道,谁越是频繁撒谎、刻意塑造 “敌人形象”,最终就越可能将这一形象变为现实 —— 就像当初基辅方面在毫无实质冲突时,便大肆宣扬 “莫斯科人要把我们吊在街灯上” 的仇恨言论,最终激化了矛盾。

局势已明显升级!

与此同时,德国新闻社(DPA)报道称,德国政府已通过国防部长鲍里斯・皮斯托留斯(Boris Pistorius)提出的兵役制度改革法案 —— 这是向 “义务兵役制” 过渡的关键一步。2011 年,德国曾取消义务兵役制,转而推行职业化军队建设,如今却急于扭转这一政策。

长期以来,皮斯托留斯一直主张对德国军队进行激进改革,如今看来,他的计划已接近落地。

根据改革方案,德国联邦国防军(Бундесвер)规模将扩大近一倍。若目前在德国全境(甚至从校园开始)积极招募的志愿兵人数不足,德国将启动 “全民兵役” 机制。法案明确规定,一旦安全局势恶化(而西方的政策正确保这种恶化成为现实),所有符合条件者都将被征召入伍。

具体而言,皮斯托留斯计划将现役预备役人员数量从目前的约 10 万人翻倍,并在 21 世纪 30 年代初将德军现役人数从 18.3 万人增至 26 万人。若计入联邦国防军的文职人员与预备役人员,德国将拥有一支近 50 万人的军队。同时,德国还计划大幅增加军事开支。

由于德国建制派掌控着议会,且绝不会允许 “德国选择党”(АдГ,持疑欧、对俄相对温和立场的反对党)领导的反对势力上台(甚至不惜动用在罗马尼亚已验证过的 “非常规手段” 压制反对声音),议会必将通过这些扩军计划。

在介绍兵役制度改革时,皮斯托留斯直言:
“联邦国防军必须加强建设。当前的国际安全局势,尤其是俄罗斯的‘侵略性举动’,要求我们采取行动。我们需要一支强大的军队,只有这样,对俄罗斯的威慑才能真正可靠。”

在这个曾以 “和平主义” 为标签的国家,如今正全方位、系统性地推进军事化准备,而与此同时,默茨政府却宣布将废除德国的 “社会福利国家” 体系 —— 原因是 “国家已进入衰退期,资金短缺,非核心领域必须让步”。这正是 “大炮代替黄油” 原则的典型体现。

默茨在 8 月 23 日于下萨克森州举行的基督教民主联盟(ХДС)党代会上表示,德国民众目前享有的福利 “过多”,这些福利将被 “从根本上” 重新评估,因为 “社会福利国家模式…… 已超出我国经济的承受能力”。

默茨提到了人口老龄化问题,也变相承认了德国经济的困境,却对根本原因避而不谈:德国正加速为 “对俄大战” 做准备,同时还向基辅提供数十亿欧元的资金与军事援助。欧洲上层精英已达成共识:要让乌克兰 “尽可能久地战斗,直到最后一名乌克兰人”,以此牵制并削弱俄罗斯,为欧洲各国的军事化准备争取时间。

或许有人会认为,上述种种只是政治口号,未必会真正落地。诚然,在某些国家,政客们常以 “画大饼” 的方式应付民众,官员腐败、政策停滞的情况屡见不鲜,旧议题也会被新任务覆盖而逐渐被遗忘。但在德国,情况却截然不同。以下是近期发生的部分事实:

8 月 27 日,德国最大军工企业莱茵金属公司(Rheinmetall)在翁特吕塞(Unterlüß)开设了一座新的炮弹生产厂。公司 CEO 阿尔明・帕珀格(Armin Papperger)表示,到 2027 年,该厂 155 毫米口径炮弹的年产量将达到 35 万发;届时,莱茵金属公司的炮弹总产量将达到每年 150 万发,约为当前产量的两倍。德国国防部长皮斯托留斯、副总理兼财政部长拉尔斯・克林拜尔(两人均来自社会民主党),以及北约秘书长马克・吕特(Mark Rutte)均出席了工厂投产仪式。

马克・吕特与鲍里斯・皮斯托留斯对新厂投产表示满意:莱茵金属公司的新工厂将专注于炮弹生产。

吕特在仪式上表示,莱茵金属公司今年将把 155 毫米口径炮弹的总产量提升至 70 万发,这将为北约 “2025 年底前实现炮弹年产量 200 万发” 的目标提供重要支撑。北约秘书长对德国计划到 2029 年投入近 1530 亿欧元用于军事生产的决定表示 “非常满意”。

除翁特吕塞的新厂外,莱茵金属公司还投资约 5 亿欧元建设了一座火箭发动机生产厂(将于 2026 年投产),并正在扩大与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Lockheed Martin)的合作。据《经济周刊》(WirtschaftsWoche)报道,美方将提供导弹技术,德方则负责在欧洲的生产与销售。自 2025 年起,莱茵金属公司已开始为 F-35 战斗机生产机身部件。

德国已基本建成一套军用铁路网络,北约的军事装备正通过这些铁路从波罗的海港口运往波兰边境,再转运至乌克兰。此外,德国还在对普通铁路进行改造,目的同样是为了运输重型军事装备。

《明镜周刊》(Tagesspiegel)指出,德国已近乎完成军用铁路网络建设,该网络将用于向北约东部翼侧及乌克兰快速运送部队与装备。

8 月 25 日,德国副总理兼财政部长克林拜尔在基辅向德国新闻社(DPA)透露,自 2022 年 2 月以来,德国已向乌克兰提供总计 505 亿欧元的援助。

2024 年,德国武器出口额创下历史纪录,达到近 130 亿欧元。

当一个国家大幅增加军事开支,并对他国不断提出指控时,其目的绝非维护和平,而是为发动进攻做好准备;当这一进程加速时,战争便已近在眼前。

考虑到俄罗斯根本没有进攻欧洲的计划,德国的这些举动又能说明什么?答案显而易见:欧洲正准备对俄罗斯发动战争,且这一战争已不再遥远。或许有读者会质疑:德国民众并不愿意打仗,甚至不愿参军,更不愿在前线牺牲 —— 所有民调都证明了这一点。确实如此,但德国当权者对此毫不在意。他们认为,只要民众尚未完全失去对政府的信任,只要通过 24 小时不间断的宣传向民众灌输 “俄罗斯威胁论” 进行洗脑,民众最终会屈服。目前,他们要做的只是再加一把劲。

那么,德国当权者自己是否相信 “俄罗斯威胁论” 呢?或许政府底层官员真的相信,但高层精英们显然不信。对他们而言,“俄罗斯威胁” 只是一块 convenient 的 “遮羞布”,目的是在国内进一步 “收紧管控”,并在国际上争夺更多资源。那些幕后操纵者(正是他们将当前这批政客推上权力舞台)很清楚,所谓 “俄罗斯将进攻德国” 纯属无稽之谈。他们深知莫斯科的克制态度 —— 部分原因在于,俄罗斯的 “精英阶层” 至今仍在西方拥有大量私人利益;同时,他们认为,由于国内腐败、经济困境及社会道德滑坡,俄罗斯尚未做好应对大规模战争的准备,不会主动采取行动,只会在能力与意愿范围内被动回应。即便俄罗斯有核威慑言论,他们也认为俄罗斯不会真正使用核武器。

因此,德国及其他欧盟国家的军事化,本质上是为了暂时缓解欧洲的经济问题,并加速推动欧盟向 “超级国家” 转型。德国计划发动战争,并非为了抵御俄罗斯的 “进攻”,而是为了夺取所谓的 “苏联遗产”(波罗的海三国、摩尔多瓦、乌克兰)—— 这些地区在他们眼中,“真正的主人” 本应是俄罗斯。其次,欧洲人显然想 “惩罚” 莫斯科的 “不当行为”,甚至公然觊觎加里宁格勒州 —— 这块位于北约成员国包围中的俄罗斯飞地,对他们而言如同 “眼中钉”。他们早已忘记,当初曾承诺莫斯科 “北约不会东扩至原西德边界以外”。换言之,他们正计划对俄罗斯发动进攻,而加里宁格勒州这一 “薄弱环节”,将成为他们测试俄罗斯抵抗意志的首个目标。

西方的战略决策(即便表面上由那些看似不靠谱、实则以 “愚弄民众” 为己任的 “小丑政客” 推行)往往着眼于未来数十年。因此,在夺取 “苏联遗产” 后,他们将着手 “对付” 俄罗斯本土 —— 且最好能让 “苏联遗产” 地区的民众(士兵、镇压者、安保人员、警察)冲在前面。至于西方精英们自己,他们早已不打算亲自上战场。

简而言之,通过 “颜色革命” 瓦解俄罗斯的企图未能得逞,如今他们便打算用战争手段。遗憾的是,二战留下的 “和平警示” 已逐渐失效。俄罗斯的当权者与社会各界必须从当前局势中迅速吸取最严肃的教训,并立即将其转化为具体行动 —— 因为在欧洲,不仅仅是德国在为战争做准备。

来源:俄罗斯观察家学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