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食同源”新升级:企业探索引领行业新方向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8-29 15:53 1

摘要:药食同源的核心在于“药食两用”,即某些天然食材兼具食用价值与药用功效。《黄帝内经太素》中“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的论述,精准概括了这一理念 。

这一政策不仅推动食药物质目录动态修订,更首次明确支持“健康声称”标准化建设,为千亿级市场注入新动能。

在此背景下,大健康企业纷纷布局,将药食同源从传统概念转化为可感知的健康解决方案。

图片来源:摄图网

药食同源的核心在于“药食两用”,即某些天然食材兼具食用价值与药用功效。《黄帝内经太素》中“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的论述,精准概括了这一理念 。

例如,黄芪既是煲汤常用食材,又能补气固表;枸杞可入菜调味,亦可滋补肝肾。这种“食养同功”的特性,使药食同源产品既能满足日常膳食需求,又能实现“治未病”的调理目标。

药食同源的走红并非偶然,而是政策、市场与消费需求共同作用的结果。

从政策层面看,国家持续释放利好信号。除了2025年卫健委与三部门的最新政策外,近年来我国一直推动大健康产业发展,药食同源作为“治未病”理念的重要载体,被纳入产业升级的重点方向,目录动态修订与“健康声称”标准化,更是为行业提供了明确的发展框架。

从消费需求层面看,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健康意识已从“生病治疗”转向“日常预防”,越来越多人倾向于通过“吃”来调理身体,拒绝“重药轻食”的传统方式;同时,“天然、安全、无副作用”的消费偏好,也让药食同源产品比传统保健品更受青睐。

此外,大健康产业的整体扩张为药食同源提供了土壤,供应链成熟、科技赋能(如提取、发酵技术)等,都让药食同源产品从传统药膳走向工业化、便捷化,进一步推动其普及。

面对药食同源的市场机遇,不同背景的企业结合自身优势,展开了多样化探索,其中不少企业的实践已经形成了可借鉴的范本。

1. 无限极:复方科技破解传统难题

无限极以“药食同源+科技赋能”为核心,将《本草纲目》中的茯苓、香菇等原料与超微粉碎技术结合,开发出累计销量超62亿支的“增健口服液”。其肠胃健康产品在参苓白术散基础上加入陈皮,通过人体临床验证可辅助保护胃黏膜,实现传统方剂的现代化转化 。

2. 安利:汉本萃重构养生场景

安利“纽崔莱汉本萃”系列以枸杞、人参等为原料,采用UHT瞬时灭菌技术保留活性成分,推出即饮瓶装、独立包装等形态。通过“社交电商+私域社群”模式,用户可参与养生汤制作直播,形成“产品-服务-情感”闭环,精准触达Z世代便捷养生需求。

3. 安发:新中医开启智慧诊疗

安发本草构建“新中医、新中药、新模式”体系,通过AI四诊仪实现“望闻问切”数字化,5分钟生成体质分析报告。其低温提取技术使中药药理活性提升3-5倍,推出的中药配方颗粒既保留传统疗效,又具备便携优势。目前全国线下诊所超五百家,形成“线上问诊+线下配送”的全链服务。

4. 康美:发酵科技颠覆滋补体验

康美的红参黄芪枸杞发酵饮品“参乎”,以清代补气汤为蓝本,通过37℃恒温益生菌发酵技术,将红参皂苷分解为小分子肽链,吸收率提升3倍,燥性降低36.7%。该产品斩获iSEE全球创新奖,并获4项国家发明专利,成为“轻量化、科技化”滋补标杆 。

5. 新时代:全产业链守护品质

新时代健康产业集团以“国珍松花粉”为核心,从马尾松种植到生产需经过106项检测。通过设立“国珍健康体验馆”,将松花粉与中药炮制体验、体质检测结合,将产品销售转化为文化认同,年新增企业超400家的市场中占据先发优势。

6. 和治友德:中医智慧全球化输出

和治友德与国医大师合作开发《痛风保肾食疗方》,提出“饮食、行为、心理”三大养生学说。其灵芝香菇口服液通过益生菌代谢优化口感,既保留中医“扶正固本”理念,又符合国际食品安全标准,在全球市场掀起健康新浪潮。

7. 同仁堂:膏方创新激活老字号

同仁堂知嘛健康推出小红罐膏方、燕窝百合米糕等产品,将阿胶、燕窝等名贵食材与现代烘焙技术结合。酸枣仁茯苓膏获“年度创新功能性食品奖”,通过“药食同源研究院”持续开发坚果八珍米糕等潮流健康品,实现传统品牌年轻化转型 。

8. 东阿阿胶:跨界融合重构品类

东阿阿胶推出羽荷轻体茶,将荷叶、茯苓等古方与羽衣甘蓝、苹果鲜榨结合,打造“轻盈进化论”。其营养粥系列加入阿胶、黄精等食材,以“四口味精准补益”策略切入代餐市场,推动阿胶从单一滋补品向多元健康解决方案延伸。

1. 合规底线不可逾越

一方面,直销靠“人际分销”,有些经销商为了冲业绩,会夸大产品功效,比如把药食同源产品说成“能治疗高血压、糖尿病”,这明显违背了“健康声称”的标准化要求。但企业要管到所有终端经销商很难,一旦出现违规,不仅会被监管处罚,还会损害品牌信任。

另一方面,新规要求企业提供功效成分的临床数据和科学依据,但有些直销企业之前只重视推广,缺乏研发,没有积累足够的试验数据,现有产品的“健康声称”可能达不到新规要求,存在合规风险。再加上现在直销牌照监管收紧,企业在运营模式上也得更谨慎,避免踩上“传销”的红线。

2. 创新驱动价值升级

在创新方面,企业需要从技术和模式两方面突破。

技术上,要解决传统提取工艺的瓶颈,比如安发的低温活化技术、康美的益生菌发酵技术,都是很好的例子。

模式上,可以构建“检测-产品-服务”的生态,像安发的AI体质检测、安利的社群打卡,这种“数据驱动、服务增值”的模式,能在碎片化的时代持续抓住用户需求。

同时,企业还得加强和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同研发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这样才能在竞争中站稳脚跟。

图片来源:摄图网

当政策红利遇上消费升级,药食同源产业已经从过去的“野蛮生长”,转向了“规范创新”的新阶段。无限极的复方科技、安利的场景重构、康美的发酵革命等案例都证明,只有守住合规底线,同时深耕技术和模式创新,才能把传统的养生智慧,真正转化为适合现代人的健康解决方案。

未来,随着食药物质目录不断扩容、“健康声称”标准化进一步推进,这场“药食养”的产业革命,还会为更多企业打开千亿级市场的大门。

本文为企业对“药食同源”探索的盘点,不涉及社会实事、政治新闻和产品广告,仅为舆论和观察。有问题请及时联系。

来源:李菲讲健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