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作者王磊Sans Wang,资深市场战略顾问,世界计量经济学会(ES)会员,美国市场营销协会(AMA)会员。系福布斯中国撰稿人,表达观点仅代表个人。
|本文作者王磊Sans Wang,资深市场战略顾问,世界计量经济学会(ES)会员,美国市场营销协会(AMA)会员。系福布斯中国撰稿人,表达观点仅代表个人。
在过往《福布斯》专栏文章中,我们曾探讨商业精英该如何认知人生战略,从而提升幸福感,以更积极的心态应对商业世界的挑战。
在如何塑造人生战略,我们在文章中引入了 “MVRSI 五步成诗” 战略模型,为大家分享高效清晰的人生战略框架,供大家参考。
但是,深入探讨 “如何塑造人生战略” 时,我们必须先明确一个关键思维:
战略的本质是差异化,人生战略亦不例外。
因为,如今同质化内卷愈演愈烈,不少人陷入 “越努力越迷茫” 的怪圈。
有人很少去思考:究竟该如何找到属于自己的差异化人生战略?
其实,只要拨开“内卷” 的外表便会发现,它从不是 “努力的必然结果”,而是同质化竞争下的无效内耗 。
当所有人都挤在 “高薪= 成功” 的单一赛道,当人生的评价标准被简化成 “薪资数字”“职位等级”,个体的努力只会陷入越拼越累、越卷越空的循环。
当看清内卷的本质后,破局的关键就在于 “差异化生存”。
“差异化生存”并非刻意追求 “特立独行”,而是一套能帮助我们跳出内耗、掌控人生的战略思维。
1.差异化生存不是 “反主流”
提到 “差异化”,很多人会产生误解:认为是 “别人考编我躺平”“别人加班我摸鱼”,把 “反主流” 当成了差异化。
但真正的差异化生存,核心是摆脱统一的价值标尺,建立专属自己的 “价值坐标系”——是刻意和别人不一样,而是找到能让自己持续创造独特价值的方向。
在职场中就有例子:同样身处互联网行业,有些人扎进 “996 加班拼晋升” 的内卷漩涡,比谁下班更晚、接的项目更多,却在重复劳动中逐渐丢失了核心竞争力;而另一些人则选择了差异化路径:当大家都在争抢热门业务时,他们深耕 “用户体验优化” 领域,三年后成为公司里独一份的 “用户体验专家”。
后来行业出现波动,前者面临裁员危机,后者却因 “不可替代” 被公司重点保留。
简言之,差异化生存不是 “反努力”,而是 “精准努力”,即不盲目跟随别人的节奏,而是找到自己的 “优势长板”,在专属赛道上创造不可复制的价值,
差异化生存,从根本上解决 “同质化导致的价值稀释” 这一内卷核心痛点。
2.用 “三维评估法” 找到适合自己的赛道
理解了差异化的本质后,关键在于落地:如何找到属于自己的专属赛道?
很多人陷入内卷,正是因为把 “别人的选择” 当成了 “自己的方向”—— 同学考公就跟风备考,朋友创业就盲目入局,最后在不适合自己的赛道上疲惫不堪。
不妨试试 “三维评估法”,从三个维度锚定真正适合自己的方向:
兴趣维度,找 “能让你忘记时间” 的事,这里的兴趣是指 “主动投入且能获得成就感” 的事。有人天生喜欢与人打交道,却因 “求稳定” 选择了行政岗,每天在枯燥重复的工作中内耗;直到转向销售、社群运营领域后,才在与人沟通的过程中重新找回能量,工作效率和幸福感都大幅提升。
判断标准其实很简单:做这件事时,你是否会不自觉地 “忘记时间”?是否愿意在业余时间额外花精力研究?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这件事大概率能支撑你长期深耕。
能力维度:找 “能让你快速出结果” 的事,能力维度的关键是扬长避短,而非死磕短板。比如在做内容创作,有人文字表达能力较弱,却硬要挤入 “深度文章” 赛道,不仅写得吃力,内容也没流量;直到转向 “短视频口播” 领域后,用生动的表达弥补了文字短板,很快就实现了出圈涨粉。找到与自身能力适配的领域,远比在短板上死磕更容易实现突破。
需求维度:找 “能满足核心需求” 的事,人生需求没有高低之分,关键在于 “匹配”。有人渴望多陪伴家人,却因 “追求高薪” 选择了频繁出差的工作,最后家庭矛盾不断;直到换了本地的中型企业,虽然薪资有所减少,却能每天陪父母吃饭、参与孩子的成长,收获了更长久的幸福。适合自己的生活,从不是 “别人眼中最好的”,而是 “和自己核心需求最匹配的”。
用这三个维度筛选就会发现,无需挤在别人的赛道上,你的专属赛道本就宽阔。
3.放下执念
很多人明明知道差异化生存之道,却始终迈不开脚步,问题往往出在 “执念” 上 —— 执念于 “别人都这样,我不这样就是错的”,执念于 “必须达到某个标准才算成功”,这些执念像枷锁一样,把人牢牢困在主流框架里。
去年有位读者分享过她的经历:她从小被家人灌输 “考名校、进大厂才叫有出息”,她拼命考上 985 大学,毕业后又进入互联网大厂。每天加班到凌晨,看着身边人比拼业绩、争抢职级,内心的焦虑越来越重。直到体检报告出现问题,她才开始反思:“我为什么非要跟着别人的标准生活?”
后来,她放下了大厂光环,辞职做起了美学空间的工作。虽然薪资比以前少了,但她能沉浸在自己喜欢的世界里,还能有空去户外锻炼。她说:“以前总怕‘落后于人’,现在才明白,放下执念后,人生反而走得更稳。”
放下执念不是放弃追求,而是放弃不必要的比较;放下 “必须和同学薪资持平” 的执念,接受自己的成长节奏;放下 “必须让父母百分百满意” 的执念,学会与家人沟通自己的真实需求;放下 “必须符合主流成功定义” 的执念,承认 “成功本就有千万种样子”。
当你卸下这些枷锁,差异化生存就不再是 遥不可及的抽象理论,而是融入日常的每一次选择。
当你开始思考 “我的优势是什么”“我真正想要的生活是什么”,并愿意放下那些束缚自己的执念时,就已经走在了差异化的道路上 —— 而这条路,一定是更从容、更有幸福感的人生。
来源:福布斯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