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扎克近期关于比亚迪在亚洲新兴市场销量与制造业务增长的文章,以及Matthew2312富有洞见的评论,都凸显了该企业在成长型经济体中的扩张步伐。此外,史蒂夫·汉利在分析比亚迪从泰国出口车辆的文中,为其进军新市场(包括其他车企已退出的市场)的战略提供了新视角。与此
扎克近期关于比亚迪在亚洲新兴市场销量与制造业务增长的文章,以及Matthew2312富有洞见的评论,都凸显了该企业在成长型经济体中的扩张步伐。此外,史蒂夫·汉利在分析比亚迪从泰国出口车辆的文中,为其进军新市场(包括其他车企已退出的市场)的战略提供了新视角。与此同时,菲律宾等国的报告显示电动汽车增长正在加速——这引发了我对比亚迪品牌特质以及发展中国家消费者群体特征与认知差异的思考。
这让我联想到近期关于比亚迪汉车型前百万车主的人口特征分析。作为一款注重舒适性的大型轿车,其购买群体显然与海鸥等面向年轻消费者的车型不同。但通过谷歌翻译可见:
"90后和00后车主占比超过64%…个人用户比例高达95%…已婚家庭占比超60%"
换言之,大多数车主年龄低于35岁,处于已婚育雏阶段。他们恰在中国经济崛起时期开始确立职业与家庭根基。相比之下,美国电动汽车或轿车买家的平均年龄要年长数十年,其品牌偏好往往早已固化。
新兴市场增长越迅猛,财富年轻化趋势越显著。当增长由技术革新而非资源开采驱动时,新车消费群体年轻化特征尤为突出。比亚迪聚焦这些处于成长期的年轻市场、当地技术驱动型经济特质,以及车主正处于人生关键阶段的三重因素,为其创造了建立世代延续品牌偏好的历史性机遇。
关于品牌偏好
《Medium》杂志阐释道:"品牌偏好指消费者基于认知与既往体验形成的品牌倾向性,这一概念通过直接影响消费行为与购买决策而成为商业成功的关键因素。"虽然道理浅显,但其重要性常被低估。
人们通常在人生转折期及首次采购某类商品时形成品牌偏好。音乐偏好始于青少年获得自主选择权之时,数十年后,一首老歌仍能唤起青春记忆——这正是广告商采用怀旧金曲向婴儿潮世代推销药品的底层逻辑。我妻子斯蒂芬妮自少女时期对New Kids on the Block的强烈偏好,至今仍驱动她追巡演、参加主题邮轮、构建粉丝社交圈,甚至获得乐队成员认可。啤酒品牌力争在消费者达到法定饮酒年龄时建立偏好(事实上某些尝试更早——哈姆啤酒熊与斯巴兹麦肯齐广告便是明证)。政党着力争取年轻选民,汽车经销商重点攻略应届毕业生,皆因在人生新阶段建立的品牌偏好,往往与兴奋、友谊、独立等积极情感深度绑定。
品牌情感力量足以跨越时空。我曾陪一位墨西哥籍洗碗工友人选购首辆汽车。他坚持只买雪佛兰,即便经销商场区内仅剩车况堪忧的滞销旧款。追问缘由得知:在墨西哥,雪佛兰象征着摆脱挣扎迈向舒适生活的里程碑。他购买的不仅是交通工具,更是成就感的物化象征。
消费者购车本质是购买情感体验。美国退休人员协会成员选购科尔维特、野马或哈雷机车,是在兑现年轻时的梦想与活力感;奢侈品牌兜售的是身份认同而非产品功能;澳大利亚人选择霍顿或福特,实则为车队荣誉感、归属感与胜利自豪感付费。
既定品牌偏好并非永恒。日产已取代雪佛兰成为墨西哥市场销冠;家父曾因首辆新车普利茅斯梭鱼而成为克莱斯勒忠实用户,经历数次失望后现已转向马自达和现代;许多曾因特斯拉代表兴奋与进步而买单的消费者,如今对该品牌产生截然不同的情感联想。品牌偏好虽具惯性且不会瞬间改变,但确实存在嬗变空间。不过建立新偏好始终比扭转旧偏好更为容易。
新兴市场汽车品牌偏好建立机制
对发展中市场的聚焦,本质是对成长中人群的聚焦。那些在经济上升期完成人生进阶的群体,正在建立父辈难以企及的消费偏好。首辆新车购买体验不仅具有个人意义,更将升华为文化符号。
家庭因素会放大这种影响。发达市场消费者常延续父辈品牌偏好并承载相应情感,但在父母辈无力购车的地区,动态截然不同。年轻人不仅将首辆私家车视为个人成就勋章,更成为家族荣耀的象征——这在重视孝道的亚洲文化中意义尤甚。车辆可能见证新婚之喜或新生儿回家之旅,与重大人生时刻形成情感绑定。一旦品牌偏好确立,随经济发展进程推进,完全可能形成代际传承。
电动汽车作为新技术载体提供了额外机遇。即使消费者存在燃油车偏好,技术革命仍为其开辟了新选择空间。若首辆车即为电动车型,将直接奠定电动汽车偏好基础——从未拥有过燃油车的人群不可能对排气声浪或汽油味产生 nostalgia(怀旧情绪)。当其他电动汽车制造商忽视新兴市场时,比亚迪有望抢占用户心智的首选品牌地位。
本地建厂策略强化品牌偏好。民众目睹本土产业发展与经济收益,逐渐将品牌视为"自家战队",这与发达国家视外来品牌为威胁的认知形成鲜明对比。新建工厂与技术升级成为民族自豪感的源泉,当新兴国家实现技术跨越时,这种自豪感将愈发强烈——产品出口全球更成为自豪感的加倍催化剂。
然而机遇存在不等于必然成功。需要匹配市场的产品设计与营销策略,需要品牌建设、精准传播、体验优化与关系维护的系统工程。对比技术导向型企业的工程优势,这些领域可能挑战更大。仍需持续努力将品牌偏好转化为销售业绩。拓宽视角与跨界学习至关重要——即便对技术驱动的电动汽车制造商而言,亦可借鉴妻子钟情的NKOTB男子组合的成功经验:他们通过极致粉丝互动( Blockheads粉丝群)将数十年前的品牌偏好转化为持续消费力,这种能力并非所有企业都具备。
尽管新兴市场初期销量与购买力看似有限,但市场与用户正在同步成长。将品牌与国家经济崛起进程深度绑定,其影响力远超越月度销量排行榜。电动汽车代表未来,而比亚迪有望成为这种未来的品牌化身。若能把握机遇,建立跨越世代的持久品牌偏好将不再是空想。
来源:科技野武士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