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家能源局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7月核发绿证2.36亿个,可交易绿证占比超七成,6月电量对应绿证占比也达八成多,1 - 7月核发总量可观。这一连串数据,彰显出我国可再生能源行业在绿证核发上的积极进展,反映出行业绿色发展的蓬勃态势,也为市场注入新的活力与信心。
人民财讯8月28日消息,国家能源局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7月核发绿证2.36亿个,可交易绿证占比超七成,6月电量对应绿证占比也达八成多,1 - 7月核发总量可观。这一连串数据,彰显出我国可再生能源行业在绿证核发上的积极进展,反映出行业绿色发展的蓬勃态势,也为市场注入新的活力与信心。
可再生能源行业是全球能源转型的重要推动力,涵盖光伏、风电、水电和生物质能等细分领域。这些领域在全球范围内展现出差异化增长路径。例如,在政策支持与技术创新的双重驱动下,光伏和风电装机规模持续扩大。特别是在亚太地区、中东、非洲和拉丁美洲,光伏装机容量以高复合增长率快速攀升;而风电领域,海上风电成本不断下降,技术更加成熟,陆上风电装机也在加速推进。
2017年至2024年,我国绿证核发数量呈现显著增长趋势。2023年绿证发行规模大幅跃升,并于2024年突破5万张,同比增长率在2024年超过2000%。这一快速增长表明绿证市场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也反映出国家在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和完善绿色电力交易机制方面的政策力度不断加强。绿证作为绿色能源消费的重要凭证,其市场化应用正在全面加速。
可再生发电渗透率与我国每年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密切相关。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2024年我国新增可再生能源(包括风电、太阳能、水电和生物质发电)装机量达372.77GW,全国可再生能源装机总量达到1889GW,同比增长25%,占全国总装机的56%。未来,随着可再生能源及其消纳能力的稳步建设,发电渗透率将持续提升,为绿证供给提供进一步支撑。
可再生能源产业链可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三个主要环节。上游主要包括新能源发电设备制造商及组件、零部件供应商,如光伏、风能、水能等领域的相关企业。中游是产业链的核心环节,涵盖氢能、光伏发电、风电和水电等能源供应商。下游则涉及实际应用场景,包括新能源汽车、加氢站、充电桩以及输变电等公共和个人领域。
绿证制度围绕绿色电力的生产与消费展开,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闭环管理体系。其核心在于将绿色电力的电能量与其环境价值分离管理,实现可再生能源发电环境价值的市场化。在生产端,符合标准的可再生能源项目需进行建档登记,并由相关机构核发绿证,确保每单位绿色电力生成唯一电子凭证。这一过程强调数据记录与溯源,确保证书的真实性与唯一性。在消费端,绿证通过市场交易流转至用电企业或个人手中,用于满足绿色消费目标或履行社会责任。交易完成后,绿证需核销以防止重复使用,保障系统的公信力。整体来看,绿证制度通过“项目建档—绿证核发—绿证交易—绿证应用—绿证核销”五个关键步骤,实现了绿色电力从生产到消费全过程的可追溯、可量化和可交易,为能源结构的绿色转型提供了重要支撑。
在全球范围内,龙头企业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占据重要地位。例如,中国隆基绿能、晶科能源和美国First Solar在光伏领域表现突出,而金风科技和Vestas则是风电领域的领军者。在中国,可再生能源市场竞争格局正发生变化,部分龙头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规模化生产进一步巩固了市场地位。与此同时,国家层面政策持续出台,为行业发展提供保障。2024年5月,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做好新能源消纳工作 保障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提出加快推进配套电网项目建设、提升系统调节能力等措施。此外,2025年发布的相关政策文件进一步推动新能源上网电量全面进入电力市场,促进价格通过市场化交易形成。
展望未来,可再生能源行业将继续受益于政策支持和技术进步,市场竞争将更加多元化。光伏和风电等领域预计保持高速增长,新兴技术如氢能和储能的应用也将带来新机遇。总体而言,在政策和技术双重驱动下,可再生能源行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可再生能源企业依赖多种商业模式实现盈利与可持续发展。例如,能源互联网领域中,配电调度运行优化商通过多方向能源流和能效优化,实现动态定价与需求响应,降低峰值负荷,达到移峰填谷的效果。系统资产运维服务商专注于输电、气、油网等基础设施的维护与运营,确保能源传输的安全性与可靠性。能源解决方案整合商则将热电联产、分布式发电、暖通空调、储能、智能家居等多种技术和设备整合,提供全面的能源管理方案。
未来五年,可再生能源行业将面临显著的技术突破与市场变革。首先,技术进步推动成本下降,加上政府出台的政策支持框架,预计到2024年,电网级储能电池市场(特别是锂电池)规模将扩大13倍。全球范围内,可再生能源成本有望低于天然气,进一步提升其市场竞争力。此外,大型工厂(如特斯拉千兆工厂)的电池成本可能下降30%,从而增强可再生能源和储能系统的经济性。
政策环境的逐步完善和技术的持续创新意味着电网级储能将在未来脱碳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电池储能正在改变全球电力行业,推动能源生产、配送与消费模式的创新,让更多用户能够利用可再生能源。分布式能源体系的普及将为能源和技术公司提供机会,开发新产品和服务。成为产销合一者不仅有助于大型能源消费者兑现清洁能源承诺,还能有效降低成本。
总之,可再生能源企业通过多样化的商业模式实现盈利,并将在未来五年内借助技术突破与政策支持,继续推动行业的快速发展与可持续性。随着储能技术的进步与成本下降,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场景将更加广泛,为全球能源转型和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基础。
欢迎评论、点赞、收藏和转发! 有任何喜欢的行业和话题也可以查询行行查。
来源:行行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