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历史重演,39岁女总理惨遭解职,钦那瓦家族恐被团灭?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8-29 17:50 1

摘要:泰国这出戏又翻篇了——39岁的佩通坦在8月29日下午被宪法法院以“违反道德规范”裁定免去总理职务。她没去法院听宣判,而是在总理府通过直播听完裁决后,当场说接受裁定,也没有提出上诉。年轻、执政才一年多的她,原本想靠家族政治传统和新一代面孔把改革继续推下去,结果一

佩通坦表示,她接受泰国宪法法院的裁定,被免除总理职务,她的家族恐怕遭到团灭。

泰国这出戏又翻篇了——39岁的佩通坦在8月29日下午被宪法法院以“违反道德规范”裁定免去总理职务。她没去法院听宣判,而是在总理府通过直播听完裁决后,当场说接受裁定,也没有提出上诉。年轻、执政才一年多的她,原本想靠家族政治传统和新一代面孔把改革继续推下去,结果一通泄露的录音,把局势彻底点燃了。

事情的导火索是那段被称为“通话门”的录音。背景是5月28日泰柬边境冲突,造成一名柬埔寨士兵死亡,两国关系从此紧绷。6月15日,佩通坦与柬埔寨参议院主席洪森的一段17分钟通话外泄。录音里,她称呼洪森为“叔叔”,并以比较直白的语气批评泰国第二军区司令的做法。私下斡旋的语境,本意可能是稳住局势,但在民族主义和保守情绪高涨的当下,这被迅速解读为“损害国家尊严”、向外妥协的证据。

随后出现的是一连串的政治连锁反应:36名参议员联署请愿、执政联盟内的关键党派退出致使多数席位缩水、曼谷街头爆发大量抗议——示威者喊着要她下台,指责她背弃民族尊严。7月1日,宪法法院就以7比2先行暂停她职务,要求在限定时间内交代。到8月29日的终审裁决,等于是把这场风波推向高潮,也让人觉得历史在重复:不是政变的枪响,而是法律和法院的敲定,让民选政府被强势扳回原位。

把这放回钦那瓦家族的长镜头里看,模式其实很熟悉。2001年他信上台,以“下放与扶持基层”抢了民心,但碰触到既得利益后在2006年被推下台;英拉在2011年上台后,也因被指控管理不当最终在2014年遭遇政变。第三代的佩通坦接过家族政治火炬,试图在改革与妥协中寻找平衡,结果又被老问题绊住脚:军方、保守官僚和部分司法力量在关键时刻,仍然是决定性变量。

这类“司法介入政治”的现象,带来的问题不只是某个家族的兴衰,而是对制度本身的腐蚀。好瓜分的不是法律文本,而是法律在政治博弈中的角色:它是中立的裁判,还是可以被动员的政治工具?当宪法法院的判决反复改变选举结果或内阁构成,民选政府的执政空间自然被压缩,政治变成一个有序的轮回——民选派得票、建制派用法律或其他手段扳回一城,然后再循环。

说到后果,短期内局势肯定动荡。政府要重组、议会势力要重算,可能会触及提前选举的悬念;街头的愤怒和支持者的集结也可能让社会对立更深。对地区外交来说,邻国和投资者也会更谨慎:政局不稳会影响市场信心、旅游和外资,泰铢和股市的波动只是第一波反应。

长远看有几种可能走向:

建制派继续掌握话语与司法工具,压缩改革空间,泰国政治回到老路,改革派难有作为;

社会持续动员与国际关注促使某种制度性妥协出现(比如司法改革或参议员任命机制调整),但这条路漫长且充满阻力;

政治极化升级,双方对峙更硬,社会裂痕扩大,民主实践被长期拖延。

最后一句话比较现实也直白:要想真正避免“历史重演”,单靠一个人或一个家族是不够的,泰国需要的是制度上的自我修复——让法律回到仲裁而非竞赛的角色,让军方与政治的关系有更明确的界限。如果各方都抱着“非我不可”的心态,民主就只会在圈子里转圈,选举的结果永远被后端的力量改写。

来源:苏浩教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