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砸560亿不起作用,26国领导人出席阅兵,有特朗普最想见的人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8-29 19:07 1

摘要:阅兵越来越近,节奏明显快起来了。新华社这些媒体已经说了,俄罗斯总统普京、朝鲜最高领导人在内的26位外国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都确定要来中国参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而且名单上的排序也挺有讲究,普京排第一,朝鲜最高领导人紧跟着排第

阅兵越来越近,节奏明显快起来了。新华社这些媒体已经说了,俄罗斯总统普京、朝鲜最高领导人在内的26位外国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都确定要来中国参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而且名单上的排序也挺有讲究,普京排第一,朝鲜最高领导人紧跟着排第二。

与此同时,外面还有人议论,说日本这几年花了不少钱搞“海外战略信息传播”,其实就是想给二战历史洗白,还想拦着其他国家来中国参加纪念活动。结果呢?特别打脸——要来北京的国家反而更多了。

另外还有个事儿,特朗普前段时间还公开说“希望尽快访华”,还强调自己跟朝鲜最高领导人“关系很好”,想见他、想跟他谈,话说得挺好听,但人家朝鲜最高领导人明显先把去北京的行程排上了。

我先聊聊这份名单。把朝鲜最高领导人放在第二位,肯定不是随便安排的礼节。朝鲜在多边场合一向很谨慎,能不露面就尽量低调,这次愿意来,分量比新闻里写的重多了。中朝当年都受过日本侵略,对这段历史有共同的记忆,而且地理位置又离得这么近,在一场纪念反法西斯胜利的活动上,朝鲜能来,本身就是一种态度。

这几年外面总有人说“中朝关系疏远了”,一会儿拿朝鲜和俄罗斯的互动说事儿,一会儿又凑一堆碎片化的表态瞎分析,却忘了最根本的一点:历史情分和安全合作是叠加在一起的,不是说有了一个就没另一个。朝鲜这次愿意来北京公开露面,其实就是在说:这两层关系我们都没丢。

普京会来,其实大家早有预料,俄罗斯媒体还把他这次访华叫“世纪之行”。而且在他来之前,俄罗斯国家杜马主席已经先到北京了,听说东北还可能是他要去考察的地方。把这种高层互动和实际合作项目放一块儿看,就清楚了——俄罗斯远东地区和中国东北在能源、交通通道、产业配套这些方面,早就打下基础了,像输油管道、边境口岸、跨境物流这些,都是实打实的建设成果。要是想把这部分合作再推进一步,就得先有政治上的承诺,再落实具体的工程细节,一步跟着一步来。这次纪念活动正好提供了公开亮相的机会,再加上实际合作的抓手,两条线一合,俄罗斯想表达的意思就很明确:跟中国合作不只是“装装样子”,是真能出实际成果的。

有人问,日本花了那么多钱,到底花在哪儿了?前面提到的“海外战略信息传播”,说白了就是想把历史叙事扭到他们希望的方向,比如淡化侵略历史、改一些说法,还游说其他国家别来北京。这套手段一点儿都不新鲜,也不高明。关键是,历史这东西得讲证据链,档案、影像、证人证词一环扣一环,就算你在舆论上炒一阵热度,到了“谁来谁不来”的名单上,就露馅了。反而日本这种“反向宣传”,让更多国家在“来不来北京”这件事上,更愿意跟着事实走。像朝鲜、越南、柬埔寨这些当年被日本侵略惨了的国家,都出现在来北京的队伍里,这本身就说明历史真相是站得住脚的。

再说了,这几年日本在军事上动作越来越多,一边把军舰改成航母那样的,装备更新换代也特别快,一边又在历史问题上玩文字游戏,周边国家没理由不担心。你想让周边国家不紧张,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把对历史的正确态度摆出来,把军事方面的情况公开透明一点,而不是在国外花钱买舆论。

特朗普这段时间他老提“想访华”,还拿关税威胁、在稀土磁体这些事上施压,先把筹码堆得高高的,再来说“可以谈、愿意谈”。这套操作中国看了好多年了——那些强硬的话是说给美国国内选民听的,真正想谈的其实是能做交易的空间。朝鲜这次先安排北京之行,又把他那套说法拉回了现实。你说想见朝鲜最高领导人,人家没理;你说愿意谈,人家先去了北京。这不是讽刺,而是一个很实在的判断:要是没有可靠的解除制裁的方案,没有稳定的安全机制,朝鲜不会把政治风险赌在跟特朗普见一面上。特朗普当然明白这一点,但他还是得把“想见”挂在嘴上,因为这对他竞选很重要。而对中国来说,这种“特朗普想见但没见到,朝鲜先去了北京”的反差,正好说明北京举办的活动有价值:既能把场面稳住,也能留出实实在在的对话空间。

说到“对话空间”,上合组织的会议也快开了,这次被说是“史上最大阵容”,还有不少国际和区域组织的负责人要来,这说明这不是单纯的拍照合影会。能不能把交通通道、能源合作、安全协作、货币结算这些实打实的议题,放在一张桌子上一起商量、对齐想法,才是关键。

在这个时间点,多边场合就像个“稳压器”,能把双边关系里的一些杂音抵消掉一些,也能让大家在共同规则上再统一一点。九三纪念活动是关于历史的场合,它能定下正义的基调,也能帮我们记住历史;上合组织会议是多边合作的场合,它能提供按流程对话、制定规则的框架;中美之间的经贸接触是双边谈判的场合,它能提供实实在在能算账的交易空间。这三个方面缺一不可,少了任何一个,舆论就容易盖过实际工作,情绪也会把方向带偏。

很多人关心,特朗普会不会借着这个热度来北京?我不想说“有几成可能”这种没谱的话,更看重几个实际指标:美国有没有真正扩大关税豁免的范围,审批对华出口许可的速度有没有加快,中国从美国买的农产品和能源有没有明显增加,中美在危机管控和军事交流方面的渠道有没有重新打通。这几项里能有两三项落到纸面上,甚至实际到位了,高层互动自然就顺理成章;要是还只停留在嘴上说,那基本就是“看着热闹而已”。外交部说的“相向而行”,就是这个意思——愿意来我们欢迎,愿意谈我们更欢迎,但得拿出能验证的实际行动。来了就要落地办实事,不能落地就先等等。

很多时候我们喜欢用夸张的词说它的对外宣传,但其实它更像一台“低频率、高功率”的机器,慢慢悠悠地改教科书、润色媒体用词,再配合着在军事上“绕着弯子扩军”。这套组合拳会不断挤压东亚的战略安全空间。在这种情况下,九三纪念活动不只是纪念历史,更是一次“明确规则的表态”。谁来、谁不来,站在队伍里的每一个国家,都代表着自己的立场——这个立场不是针对谁,而是针对历史事实。对军人来说,这叫“分清敌我”;对外交官来说,这叫“明确历史叙事”。越是有人想模糊历史,我们就越要把这条线画清楚。

我也想说说韩国的“尴尬”。这次韩国来的不是国家元首,而是国会议长。很多人喜欢用“面子里子”来解读这件事,我倒觉得,这是韩国在现实约束下的正常选择。韩国一边要靠和美国的安全同盟,一边又和中国在产业链上绑得很紧,外交上只能走得更精细。这不是选边站,而是“分层次博弈”——在这么敏感的节点,把出席规格调低一点,既保持沟通,又不把自己暴露得太多,这是一种自我保护,也是一种暂时不做决定的策略。与其嘲笑它,不如理解它的难处。

最后再回到标题说的“有特朗普最想见的人”。这话没毛病,但别被带偏了:特朗普想见的愿望,和朝鲜最高领导人来北京的行程,是两码事;能不能见、见了谈什么,是第三码事。朝鲜把北京之行排在前面,其实就是把优先级写在了行程上。你要读懂的,不是谁排在谁后面,而是为什么这么排。历史的根基在这儿,规则的框架在这儿,能交易的空间也在这儿。看明白这三点,才能看懂接下来几天,谁在用行动说话,谁还在靠段子博眼球。

等礼炮响起的时候,镜头里的画面肯定很美,但我更关心的是背后的文件和机制。能看见的队伍排列,是底气;看不见的制度机制,是根基。底气要亮出来,根基更要稳住。等这两样都到位了,不管谁花多少钱搞公关,不管谁用多少段子带节奏,都没用。事实会自己站到台前,历史也会自己给出答案。

来源:岑永康Sam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