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几天,编辑部在聊到今年「七夕怎么过」时,有对象的同学都表示,在一起久了,不想搞什么仪式感、大动作;能想到的幸福和浪漫的事情都很细碎和日常,比如吃顿火锅、窝在沙发看部电影、晚上带狗子一起去江边散步……
前几天,编辑部在聊到今年「七夕怎么过」时,有对象的同学都表示,在一起久了,不想搞什么仪式感、大动作;能想到的幸福和浪漫的事情都很细碎和日常,比如吃顿火锅、窝在沙发看部电影、晚上带狗子一起去江边散步……
大家的态度,好像也验证了心理学家约翰・戈特曼通过 40 年追踪研究的发现——决定亲密关系走向的并非重大事件,而是日常生活中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积极行动[1]。上周,KY 联合小红书发起了「爱是动词」的活动,就向大家征集了日常生活中那些关于爱的动作:
来自谁的、什么动作,让你确信自己正处于爱意之中?
当你爱一个人时,你做过哪些真诚、直白、勇敢的表达爱的动作?
我们整理了大家的分享,发现那些最让人珍视和回味的爱意,往往藏在这 7 种日常又高频的小动作里——
为对方打猎
现在互联网上涌起了一股
给亲密的人打猎的风潮✨
我是个爱吃的人,我对象去哪儿出差都会给我带好吃的回来,不好带的面包带回来压的扁扁的,但是我觉得很好吃。客户给的凤梨酥,同事给的奶茶,广东客户给的荔枝他分到几个,德国回来的同事给的巧克力,都会带回来给我。虽然是很小不起眼的东西,但是让我觉得自己是被记挂的,每次他带回来我都很开心。
——阿宅
我现在最好的闺蜜是大学时的舍友。她从外面回来总给我带好吃的。有时候我不在宿舍,她就随便找张纸片、餐巾纸,在上面写上「xx小朋友,我出门了,掉渣饼记得吃哦」,我每次都说她好幼稚,但悄悄把所有纸片都留下来收藏在一个盒子里。
——可乐
恋爱时,爱我就是下班见我时从口袋里掏出来的两颗糖,是他同事去国外出差带回来,他吃了一颗觉得是我喜欢的就把剩下两颗揣口袋,献宝一样带给我。
婚后做全职爸爸时,兼职挣了几千块,全拿来买了我想了很久的咖啡机和磨豆机套装!
——贤弟
KY 注:给对方带好吃、好玩、好用的,能够有效增进亲密。这是人类从远古社会沿袭下来的打猎行为,它不仅象征着个体具备提供资源的能力,更代表其在关系中的投入意愿。
起专属称呼
每对亲密的关系都会发明出一些
外人听不懂的称呼✨
我和老公喜欢一起看电视。每次看到喜欢的,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俩的称呼就会变成里面男女主人公的名字,算是我俩的小情趣吧。不过有一次我在店里试衣服,他找不到我在试衣间外面大声问,「许红豆,你在哪」,我在试衣间里社死的都不敢出声哈哈哈~~还是在家里叫叫吧!
——小马甲
小侄子从学说话开始,就不按「姑姑」叫我,非要叫我「嘟嘟」。家人纠正他我都不让,听到这个称呼,就觉得跟他有一种特殊的亲密感。全世界有很多姑姑,只有我是嘟嘟。
——嘟嘟
高中同桌叫我「小怪兽」,我叫她「鸡蛋仔」。高中毕业之后去了不同的大学、不同的国家,失联了很多年。去年她辗转问到我的微信,给我发的验证消息是「小怪兽开门,是鸡蛋仔」,看到的那一刻我哭死。
——Kiko
KY 注:专属昵称是只有彼此才能听懂的暗语,它构建起了双方独一无二的语言世界。越是亲密的关系,越倾向于发展出共同的语言系统。
夸夸
一句真诚的夸奖总能迅速拉近距离
也是最小单位的积极互动之一✨
我妈妈是我的天下第一头号大粉丝!我画数字油画,她看到了说「宝贝女儿太有艺术天赋了,能当画家!」我追星做了很多物料,她帮我分装,边装边说「真好看,设计得真好,太有创意了,手真巧,闺女你咋这么有才呢」。我领优惠券点奶茶给她喝,她听说一杯只要两块,夸我是「省钱天才,太会过日子了」。妈妈夸多了,我真的全信了,我就是全世界最聪明有才华的小女孩!
——小鹿
我自学画画,她把我的每一幅画都拍照存档,我画什么她都能找到很多点很认真用心的夸赞我,我做什么她都喜欢且支持。
——浮士德
我做饭技术很一般但是喜欢做,男朋友做饭比我好吃多了,但他每次都能对我大夸特夸给足情绪价值:「宝宝你买的茄子好圆啊」「这次胡萝卜切得好看」「肉比上次嫩」「配色比餐厅还好看」。我现在对自己的厨艺简直不要太有信心,也享受两个人一起在厨房做饭的时光。
——七七
KY 注:积极心理学研究发现,这种及时且具体的正向反馈,会被对方牢牢记住,并将当下的美好情绪与「你」绑定,从而持续增强情感连接与自信心。
丢鹅卵石「pebbling」
你会不会经常向喜欢的人发射
有趣的图片表情包、可爱小礼物?✨
我跟我发小从幼儿园开始一起玩,她最懂我喜欢什么。现在我们不在一个城市,但她的情绪价值从来没断过。上次她公司下午茶分了草莓味的软糖,拍照发我:「这个跟你爱吃的那个很像,我留了两颗,下次见面给你带」。下班路上看到一只橘猫,录了小视频发我,「你的梦中情猫」。每次收到这些消息都感觉我俩还是每天见面的好朋友。
—— 夏梦
大学好朋友现在在国外。他经常凌晨给我丢一张书店里的小卡片、一句电影台词,甚至一张便利店小票的照片。时差原因我第二天才看到,我会想象他拍下那些照片时认真的样子。
——Nana
我家狗特别喜欢树枝,而且不知道为啥它觉得我也喜欢我爸出门遛它,它就叼一根树枝来我房间。虽然每次都弄得屋里乱糟糟,但看到它摇着尾巴一脸兴奋地看着我,心都化了。
——June
KY 注:有一种企鹅会在伴侣的巢里放小鹅卵石,表示它们在乎对方,告诉对方我很关心你。时不时给你爱的人发表情包、可爱图片、送小礼物,就是人类之间的「丢鹅卵石」。看似微小,但高频、直给的关心,能带来爱意的连锁反应。
deeptalk
很多关系的状态是,白天互发段子
晚上互聊心事✨
跟女朋友从一开始的异地到异国,几乎每天都会开超过一小时(最长一次得有三小时吧!)的腾讯会议漫无目的地聊天,回想起来都不记得聊过什么,只会感慨我们也太能聊了。
彼此之间相距12个小时,每次起床都能看到她塞到我提示栏的电子明信片,今天看了什么,吃了什么,像是把装载了她这一天记忆的芯片瞬时植入我的系统,我也延迟着陪她又过了一天。
——jz
我爸一直是那种不善表达的人。平时如果我俩在家,一天能说的话可能不超过十句。我离家工作十多年,最近再回去,发现他明显老了。变老了,好像人也跟着变了。
他第一次主动喊我:「去搬两个凳子,上天台,再拿点啤酒」。我们坐在天台看星星,他一边磕花生,一边从他年轻时的工作聊到我现在的工作。我才意识到原来他也会有很细腻的一面,也渴望有人能静静听他说心事。
——林子
我每天最期待的时刻是下班去接老婆,然后开车四十分钟一起回家的路程。一路上我们会交换一天发生的事情,工作怎么样、中午吃了什么,有时候会互相开导对方的烦恼。夜里开车,车窗外是模糊的灯光,车里是只属于我们俩的、有聊不完的话的二人世界。我非常确信,我可以和她一辈子这样聊下去。
——dk
KY 注:deeptalk(深度聊天)就是通过自我暴露、倾听与共情,来建立深层次情感共鸣的交流过程,一般发生在散步、睡前,是长期亲密关系构建的重要互动。
面对面吃饭
越来越多人开始积极夺回线下空间
一边探索美食一边经营关系✨
我和我老公刚认识的时候,一个在朝阳,一个在海淀,晚高峰地铁很挤,但只要他不加班,晚上都会坐地铁过来找我吃饭,吃完再坐地铁回去。我们就在那一顿又一顿晚饭的时间里,聊了很多很多的天,渐渐从「我」聊成了「我们」。
——婷婷
我感受到的很多来自家人的爱都是通过和「吃」有关的事,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从小就瘦,以至于大家总觉得我该多吃点ಥ ‿ ಥ
爸妈就不必说了,永远会在我回家的时候第一时间买好我爱吃的;
外婆会因为电话里我随口说了一句天气热了,想吃她家附近的清补凉,第二天就去店里打包好坐半个多小时的公车送过来给我;
小舅会在有饭局的情况下,买了新鲜的鱼送来我家,怕我家没锅,还买了砂锅,来我家给我做好鱼煲再去赴他的饭局;
二姨总是在完全没沟通的前提下,精准的买到我当时最想吃的水果送来我家;
表弟在家庭聚餐时,只要和我坐在一起,总会比我更快夹到我爱吃的菜给我;
三姨作为一个吃货更不必说,小时候总带着我解锁各种好吃的,第一次吃榴莲,第一杯珍珠奶茶都是三姨带我解锁的;
小姨会因为我说买不到好吃的辣椒酱,想吃当地手工的,就跑去市场买了带给我;
太多太多这样的片段,写都写不完,让我觉得我有被家人好好地爱着,现在的我,也和他们一样,经常给家人或做或买各种好吃的╮(. ❛ ᴗ ❛.)╭
——TZʘ‿ʘ
KY 注:心理学发现,同步的进食节奏与表情,会在无意识中制造「互动同步感」,在忙碌的日子里,和爱的人坐下来一起面对面吃顿好的,可能是现代关系中最宝贵的一种日常。
镜像行为
人们会不自觉和亲密的人越来越像✨
男朋友和我在一起前是超级重口味,吃辣要重辣,喝奶茶要全糖。在一起久了,他会在点菜时,先我一步问店员「能少辣少盐吗」,点奶茶的时候也变成了和我一样的「不加糖」或「少糖」。这个行为真的很戳我。
——小白
我和我关系最好的同事热爱一起吐槽,她总爱说一句口头禅:「太离谱了吧」后来我发现自己也开始天天挂在嘴边。更好笑的是,她也学会了我的「真要命」。我们俩聊天时经常就是一句又一句「太离谱了吧,啊,真要命」有个这样的上班搭子,每天的8小时也好熬了一点
——biubiu
刚恋爱那会儿,我男朋友走路很快,我得小跑才能跟上。后来渐渐地,他开始有意识放慢步子,而我反而变成了走路飞快的人。原来我们都在学着调整步伐去靠近彼此。
——年糕
KY 注:相似的语气、口头禅、小动作......这些都是镜像(mirroring)行为。镜像行为和喜欢之间存在正向关系,当两个人的举手投足变得越来越像时,深层次的共鸣也在悄然生长。
在梳理这些动作时,我们发现它们有着一些共性,也恰好印证了关系长久的要素——
决定关系长久质量的,是重复、高频的日常积极互动。有研究将伴侣间的休闲活动分为两类,核心(Core)活动和平衡(Balance)活动。
核心活动指那些低成本、易操作的小事,日常频率较高,如一起做饭、遛弯、玩桌游。平衡活动则是新颖、需要投入更多资源和时间的外部活动,参与频率较低,如旅行、户外活动、吃大餐。
研究发现,日常的核心活动对关系满意度的贡献更大[2]。不仅是在伴侣之间,在其他亲密的关系中也同样适用。比如记住对方喜欢的零食口味、在聊天时无意识模仿对方的口头禅,这些细节传递出一个信息:我记住了你独一无二的特点。
人对爱的感知,很大一部分来自 「我的独特性被理解与接纳」 的体验。
比起物质,很多情感属性的积极行为会在关系中更具分量,比如理解、欣赏、认可、尊重等。还有些具备服务属性的举动,即能让对方的生活变轻松的行动,比如,帮对方计划旅游攻略,帮忙搞定电子产品……
心理学里有一个概念叫 「情感银行账户」(Emotional Bank Account)。关系中每一个积极的小动作——一句关心的话、一次认真的夸夸、一次长长的散步,都会像往银行账户里存钱一样,逐渐积累情感的「存款」。当这个账户越来越富足,关系就会更牢固,即使出现矛盾与摩擦也更容易被修复。
这些「爱的动词」的意义,最终都指向同一件事:
爱不是偶尔的盛大表达,而是日常的持续关注与回应。
这个七夕,KY 与小红书联合发起的「爱是动词」的活动,收集整理了 30 个细小的、平凡的、容易被忽略的爱的动作,以心理学视角解读它们在当下对爱情、亲情、友情的深层次意义,集合成为《爱是动词》词典。
我们还将读者朋友们分享的 7 个最真挚、高频的动作,汇集成了——
《当代年轻人示爱图鉴》
快来看看
是不是每个画面都像在演你和 ta
⬇️
在这个人人都尝试解构「爱」、争相对爱「祛魅」、积极寻找关系「平替」的时代,我们相信,重新去发现那些关于爱的「动词」,反而显得前所未有地重要。
这些动作提醒着我们,爱是当下的,具体的,日常的。它们既呈现爱的本真模样,也启发我们去创造一个又一个连续不断的爱的微小瞬间。
今夕苦短,只够人们相爱的了。
此刻就爱,行动当下。
今日互动
今天,你用什么样的「动词」
来表达爱、传递爱?
References:
[1]Gottman, J. (2023). What predicts divorc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rital processes and marital outcomes. Routledge.
[2]Smith, K. M., Freeman, P. A., & Zabriskie, R. B. (2009). An examination of family communication within the core and balance model of family leisure functioning.Family Relations, 58(1), 79-90.
本文关键词:爱、情感账户
欢迎大家在 KY 账号内搜索你需要的科普,如果没提到,也可以在文章下留言~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
搜索文章丨心理测试丨招聘丨转载丨合作 请戳菜单栏
作者 / Luna
来源:知我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