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聚合力 十年笃行暖民心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8-29 21:02 1

摘要:“钱攥在手里,心里就踏实了——孩子这学期的学费,终于不用再整夜睡不着觉了。”近日,硚口区长丰街道丰竹园社区的易婆婆,指尖反复摩挲着武汉常码头汽配用品市场工作人员递来的助学帮扶金,红了的眼眶里,终于褪去了几分往日的疲惫。

“钱攥在手里,心里就踏实了——孩子这学期的学费,终于不用再整夜睡不着觉了。”近日,硚口区长丰街道丰竹园社区的易婆婆,指尖反复摩挲着武汉常码头汽配用品市场工作人员递来的助学帮扶金,红了的眼眶里,终于褪去了几分往日的疲惫。

自2015以来,硚口区长丰街道党工委链接辖区企业武汉常码头汽配用品市场资源,已连续十年以“金秋助学”“春节助困”为载体,在长丰街道各社区开展常态化民生关怀行动。十年间,常码头汽配市场累计投入超60万元,覆盖了辖区700余户困境家庭。从零散帮扶到体系化运作,从物质支持到精神赋能,逐步形成“精准定位、常态推进、多方联动”的基层慈善帮扶模式。

1

锚定“精准”核心,让帮扶直抵需求痛点

基层帮扶的关键在于“对症”,常码头汽配市场对准群众需求,始终以“不搞花架子、聚焦真需求”为原则,确保帮扶资源用在“刀刃上”。

在长丰街道党工委的指导下,常码头汽配市场将帮扶范围聚焦在长丰街道辖区保障性住房集中区域,依托社区党组织的日常走访,将目光投向社区中“不常被看见”的困难家庭——包括单亲失依家庭、重病患者家庭、残疾儿童家庭等。江汉大学新生小范(化名)一家便是典型,奶奶患心脏病、父亲患慢阻肺,家庭收入仅靠低保与微薄退休金,考上大学后学费成难题,社区摸排后及时纳入助学范围,2000元助学金解了其“入学愁”;听力一级残疾的小朱(化名),因安装人工耳蜗背负巨债,爷爷奶奶无务工能力,1000元义务教育助学金,直接满足了孩子入学前的文具、书包采购需求。

2

坚持“常态”机制,让温暖持续落地生根

“偶尔的帮扶是感动,持续的关怀才是希望”,常码头汽配市场通过建立“固定化、制度化”的帮扶机制,让温暖十年不断档。

在街道党工委的紧密联系下,常码头汽配市场每年初秋启动“金秋助学”,确保学生开学前拿到帮扶金,不耽误学业;每年腊月开展“春节助困”,让困难家庭能安心过年。这种“时钟式”的规律帮扶,让困境家庭有了“可期待的安全感”。天顺园北社区的杨天(化名)便是受益者,杨天因早年父母离异,后又遇父亲离世,母亲失联,继母偶尔来看看独居的孩子。小小的孩子就已经知道为学费发愁,而每年准时到账的助学金,成了他“开学前的定心丸”。

3

激活“联动”效应,让善意形成多方合力

在党建引领下,常码头汽配市场并非“单打独斗”,而是以行业商会党组织为纽带,发动市场商户等多元力量,放大帮扶效应。

依托丰富多样的商户资源,常码头汽配市场带动商户形成“慈善联动圈”。部分商户与困境老人结对,定期上门包饺子、打扫卫生,甚至为行动不便老人提供助浴服务;具备机电维修技能的商户,每月在社区开展“免费维修日”,为居民修理冰箱、洗衣机等家电;防汛、抗汛等特殊时期,商户自发筹集矿泉水、方便面等物资送往一线,部分商户还主动加入防汛突击队,让帮扶从“资金物资”延伸到“服务行动”。

“企业赚了钱,不能忘了脚下的土地和身边的人。”常码头汽配市场相关负责人说。

十年坚守,温暖长丰。长丰街道党工委与常码头汽配市场携手走过的十年,是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提升的生动实践,是“联建共建”理念在长丰落地生根的鲜活样本。长丰街道将持续巩固深化这一模式,汇聚更多善意与力量,用心用情用力绘就更高水平的“长丰幸福画卷”。

出品:中共硚口区委宣传部 硚口区融媒体中心

传播硚口好声音

讲述硚口好故事

分享

收藏

在看

来源:硚口发布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