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党的二十大关于“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战略部署,聚焦绿色低碳发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积极响应“青护生态”专项号召,“电耀河西·青心家国”实践团走进甘肃兰州、嘉峪关等地,立足甘肃省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和红色文化资源,结合学校能源电
华北电力大学“电耀河西·青心家国”实践团
重走红色能源足迹
探寻生态强国之路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党的二十大关于“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战略部署,聚焦绿色低碳发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积极响应“青护生态”专项号召,“电耀河西·青心家国”实践团走进甘肃兰州、嘉峪关等地,立足甘肃省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和红色文化资源,结合学校能源电力特色背景,开展为期一个星期的暑期社会实践调研。
“电耀河西·青心家国”实践团由任威宇、张帅男老师指导,团队成员有胡亭、张译雯、陈逸斐、马飞、余歌、张逾凡、孙梓轩、王艺潼、丁占强、李益州、周煜璇。
赓续红色血脉
汲取奋进力量
7月13日,实践团一行抵达甘肃省兰州市,即刻前往中山桥参观学习。
横跨黄河的中山桥,从清末承载物资运输,到抗战时期成为连接西北与内地的重要通道,再到解放战争中见证共产主义的光辉,是兰州城的筋骨,更是近代中国风雨历程的见证者。成员们站在桥上触摸着铁架,感受着不屈不挠、迎难而上的抗争精神,深刻理解到青年一代当如中山桥般,以坚实的臂膀扛起连接历史与未来的责任,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做架桥者,让家国情怀在实干中落地生根。
7月15日,实践团参观了兰州战役纪念馆、兰州市烈士陵园、八路军驻兰办事处纪念馆。
兰州战役纪念馆
战役纪念馆用“西进序曲”、“千里追击”、“南山之巅”、“决战兰州”、“西北解放”五个部分生动再现了8700多名烈士用生命铸就的“8·26”胜利日,成员们深刻感受到了先辈们的血气与勇气。
兰州市烈士陵园
带着无比沉重的心情,成员们来到了烈士陵园,向烈士纪念碑敬献花束并低头默哀,历史的厚重与青年的责任在此交汇。
八路军驻兰办事处纪念馆
八路军驻兰办事处纪念馆作为抗战时期西北大地的革命接待站、战斗指挥所,是凝聚全民族抗战力量的平台,馆内“民族脊梁——甘肃抗战人物展”更向我们传递着不分党派、民族、国界的团结力量。
“电耀河西·青心家国”
一天的参观让实践团成员体悟到,作为青年一代肩负着传承红色基因的责任,要延续"团结奋斗"的密码,在新时代的挑战中凝聚力量、共克时艰,家国情怀从来不是抽象的口号,它是危难时刻的挺身而出,是平凡岗位上的坚守奉献。
7月17日,实践团抵达嘉峪关市,先后参观了核城记忆陈列馆、中核404展览馆、801堆,围绕核能报国精神展开了学习。
01
核城记忆陈列馆
核城记忆陈列馆生动还原了核城的建设发展历程,陈列的一张张发黄但依旧清晰的老照片定格下了核城人激情的青春,向成员们传达的是“我把青春献戈壁”的核工业精神。
02
中核404展览馆
中核404展览馆分为序厅、艰苦创业厅、发展厅,讲解员向成员们介绍了我国核工业的发展历程及404厂的卓越贡献,最后播放的一首《祖国需要我》,向成员们传达的是两弹一星精神的光荣传承。
03
801堆
801堆是我国核工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设施,是我国第一座军用生产堆,现场利用全息投影3D技术真实还原了34-32英雄集体的抢险场景,生动再现了老一辈核工业人以“祖国需要”为己任的英雄事迹,向成员们传达的是“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强核报国精神。
聚焦绿色转型
赋能低碳未来
7月14日,实践团成员先后参观了750kV兰州东变电站、国网兰州电力公司卓越之路展厅、电力调度控制中心,深入探索了我国绿色能源的发展。
750kV兰州东变电站
“电耀河西·青心家国”
750kV兰州东变电站内配备的智能检测系统、智能设备让成员们切实体会到了科技与绿色的深度融合。
国网兰州电力公司卓越之路展厅
“电耀河西·青心家国”
卓越之路展厅内陈列了“黄河第一坝”-刘家峡水电站模型,这座新中国成立后自力更生建设的大型水电站,不仅解决了西北缺电问题,更孕育了“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电力精神,在这种精神的指引下,甘肃电网追求创新发展,为酒泉供电保障了航天基地的电力供应,实施了一系列农网改造项目,提高了农村地区的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
电力调度控制中心
“电耀河西·青心家国”
电力调度控制中心的参观中成员们学习到甘肃电网应用了“双提升”技术体系,通过风电机组的1.3倍耐高压改造,近区限电能力提升390万千瓦,投运的国内首套新能源输电通道柔性快切装置已灵活切换20余次,减少弃电量2亿千瓦时,这些技术能够保障高比例新能源接入。同时成员们了解到甘肃在国内率先开展自备电厂发电权置换交易,通过“新能源替代火电”的模式,累计增发新能源530亿千瓦时,既提升了新能源利用率,又降低了企业用能成本,形成双赢格局。
参观学习后实践团成员与国网甘肃的领导层校友进行了面对面访谈,成员们围绕目前储能参与电力市场的先进经验、甘肃省光伏发电的供需矛盾、未来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面临的挑战等内容向校友们提问,校友们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及现阶段的工作重点等为成员们耐心解答,让成员们切实学习到了我国绿色能源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中国能建甘肃省电力设计院
7月15日,实践团来到了中国能建甘肃省电力设计院参观学习。
首先成员们参观了新能源运营集控中心,工作人员详细讲解了如何进行分层控制架构、全域数据融合及智能化扩展,实现对分散新能源场站的集中化管理,并耐心地为成员们答疑解惑。随后成员们与公司华电校友进行了访谈,就甘肃省新能源发展现状、设计院在新型电力系统构建及甘肃电网转型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高新能源消纳的具体措施等问题展开了探讨,校友们耐心解答,提到电力体制改革、新能源与各行业的深度融合研究等至关重要,为成员们的专业学习提供了方向和指引。
中核404第二分公司
7月17日,实践团来到了中核404第二分公司参观学习,并与华电校友及公司领导展开了交流座谈。
期间成员们积极提问,校友及公司技术人员耐心解答,成员们学习到,核退役三废治理是绿色生产的前提条件,公司始终以矿区生态环境局的要求为宗旨,倡导绿色生活,实施清洁生产,将绿色环保融入新时代核工业发展的各项业务,校友们还提到,基于甘肃地区风光资源禀赋,光伏风电大规模发展,陆上核电站的建设已在甘肃省有所规划,核工业与绿电的融合发展大有可为,为成员们未来的专业学习及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实践感悟
此次社会实践我们重走红色能源足迹,让我认识到,作为电力领域的青年学子,传承红色基因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要将先烈们的奋斗精神转化为守护电力安全的责任,将家国情怀熔铸进推动能源革命的实践中。如今的电力人应在关键技术攻关中勇挑重担,在保障能源供应中筑牢根基,让红色血脉在使命中持续奔涌,以“电力先行”的实际行动践行强国有我,让红色传承在新时代的电力事业中焕发新的光彩。
——团队成员 张逾凡
此次社会实践有幸与企业优秀工作者交流学习,我深刻感受到了电力行业工作者的使命感以及基层工作的意义和重要性,基层工作是把所学所用和实际相结合的最好方式,也是很好的锻炼机会。在新型电力系统构建的背景下,大批新能源“投建营”一体化项目正在推进,作为管理类专业学生,应珍惜当下的学习机会,把项目管理、造价管理等理论知识学扎实,在今后的研究和学习中注重锻炼理论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为我国绿色能源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团队成员 王鹏博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