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甲申||【京城铁军展雄风】连戴八 丰功伟绩传万代 万众关注纪念堂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8-29 21:16 1

摘要:1976年9月9日,伟大领袖毛主席与世长辞,全国人民陷入沉痛的哀思。为了永久的缅怀毛主席的丰功伟绩,12月8日,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建立毛主席纪念堂。

1976年9月9日,伟大领袖毛主席与世长辞,全国人民陷入沉痛的哀思。为了永久的缅怀毛主席的丰功伟绩,12月8日,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建立毛主席纪念堂。

纪念堂工程自1976年11月24日奠基动工,到1977年5月24日建成,只用了短短半年时间,其建设速度和工程质量均创造了我国建筑史上的奇迹。这个奇迹,源于党中央的英明决策、是全体参战单位、人员团结协作、艰苦奋斗和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大力支持的结果。

我在《伟大的工程 历史的丰碑》一文中,介绍了京城铁军参加修建毛主席纪念堂的情况。

这篇《丰功伟绩传万代 万众关注纪念堂》文章,介绍了全国军民热情关注、全力支持修建毛主席纪念堂的感人事迹。

一、 修建毛主席纪念堂得到全国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中央军委作出“建立伟大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纪念堂”的决定后,得到了全国各族人民和全军指战员的热烈拥护,纷纷写信充分表达心愿和感情……。

北京石油化工总厂设计院党委、驻长沙解放军三六六医院、内蒙古太仆寺旗宝昌镇五七缝纫厂全体女工等单位来信说:"党中央的决定,反映了全国亿万人民的共同心愿,我们坚决拥护,全力支持"。

北京市宣武区一位盲人听到修建毛主席纪念堂的消息后,心情十分激动,冒着大雪走了4个多小时找到指挥部接待组,流着眼泪说:"毛主席逝世后,我十几天吃不好饭,睡不好觉。是伟大领袖毛主席把我们从旧社会苦海里救出来,盲人才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解放后,我结了婚,三个孩子都上了中学,全家六口人,每月收入52元多(当时的币值),生活得很好。给毛主席修建纪念堂,是全国人民的大事,我也要尽点微薄之力。"说罢,掏出一百多元钱,非要指挥部收下。

韶山学校的全体师生,寄来了毛主席旧居前的土、松柏树籽和葵花籽,在信中深情地写道:"我们怎能忘记,1893年12月26日,一轮红日从这里升起;怎能忘记,1953年伟大领袖毛主席亲自为我校题写'韶山学校'四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永远鼓舞着我们前进;怎能忘记,1959年毛主席回到久别的韶山,亲自视察我们的学校,戴上鲜艳的红领巾和我们合影,并亲切鼓励我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像这样的来信来访指挥部天天都能接到,并接待了许多来访者。

据统计,在毛主席纪念堂修建期间,共收到人民来信6486件,来访1490余人。这些信件和来访,充分反映了当时全国广大人民群众对修建毛主席纪念堂的心愿。

二、踊跃参加修建毛主席纪念堂义务劳动

毛主席纪念堂工程开工后,全国各地各行各业和全军各部队纷纷要求参加义务劳动。基建工程兵北京市办公室直接参加毛主席纪念堂施工的指战员有18000多名。为了满足其他指战员参加义务劳动的心愿,经总政治部请示谷牧副总理批准,市兵办机关和各支队、大队分5批组织了 24000 名 参加义务劳动,满足了广大指战员的心愿。

宁夏军区通讯站范永俊同志回江苏探亲路过北京,受党委和指战员的委托,要他代表通讯站广大指战员参加纪念堂工程的义务劳动。这个党委在信中说:"为表达我站党委和全体指战员对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无限怀念,我们特派范永俊同志代表我们参加毛主席纪念堂的劳动,哪怕是搬一块砖,挖一锹土,都凝结着我们全体同志的一片心意"。

黑龙江三江农场田丹(北京知青)受全场职工的委托,利用回京探亲的机会代表全场职工参加纪念堂义务劳动。她一到北京,下了火车就直奔接待组申请参加义务劳动。

韶山区委书记、毛主席的堂弟毛泽普利用来京出差的空隙时间,到纪念堂工地参加劳动。

北大历史系年过60岁的讲师李开物,是从旧社会过来的知识分子。纪念堂开工不久,他冒着凛冽的寒风,半夜骑车到纪念堂工程指挥部请求参加义务劳动。当他的愿望实现后,他激动地说:"虽然劳动只有一天,却是我一生中最幸福的一天。"

劳动后,他还留下一个信封,内装三件礼品:井冈山毛主席旧居前树叶一片,韶山冲石子一包,上海一大会址的书签一只,敬献给纪念堂。

全国各地具有一技之长的能工巧匠,如兰州的石匠、山东的木匠、黑龙江的雕刻工、上海的美工、湖北的电工、海南岛的书写员,纷纷来信要求来京贡献技能。

各省、市、自治区有不少单位和个人来京来信迫切要求参加义务劳动,有的非常恳切地说:"我们知道全国人民都想来北京参加纪念堂劳动,哪怕让我们干五分钟都行……"。

据统计,毛主席纪念堂在建设过程中,共有581700余人到工地参加义务劳动,日均达3226余人,最多一天13000余人,充分体现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对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深厚感情和无限怀念。

三、全国支援修建毛主席纪念堂

毛主席纪念堂工程牵动了全国亿万人民的心,很多单位和个人献物献款。

唐山水泵厂及河北工学院机械系,寄来了一包"唐山土",这包土是职工和同学们用双手一粒一粒地捻碎,用纱布一遍一遍地筛过的,它凝聚着灾区人民对毛主席的深情怀念。

河北省永年县小龙马大队退休老干部、共产党员闫振德同志,曾把自己准备盖房子的1000元钱寄给党中央,要求献给毛主席纪念堂。中央办公厅信访处将款退回后,他又亲自来京,再次要求献款,并带来一袋葵花籽,希望种在纪念堂周围。

天津市自行车鞍座厂共青团支部,把全体团员参加劳动的100元生活补贴、未写姓名的三名边防战士把节省下的100元津贴费和没写地址的王练彤、郝志敏把准备结婚的100元费用献给毛主席纪念堂,他们在信中说:"资金虽少表深情。”

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测绘局地形二队女子测量组塔娜同志等5人来京开会,特意送来一包天山土;河南省许昌市九中七七届毕业师生寄来三公斤多重的银质党徽模型。这是他们利用课余时间,从玻璃厂成千上万个热水瓶胆的碎片上一点一点地刮下来的,他们希望把这些白银溶嵌在纪念堂的钢架上。

四川省石油管理局川中矿区1818钻井队的石油工人,给纪念堂寄来一包从上万米深的"重二"地层中取出的沙样,希望能用到纪念堂上,以表达石油工人继承毛主席的遗志,学大庆、赶大庆的决心。

国家体委派潘多、贡戈巴桑等12名登山运动员,给毛主席纪念堂送来一块拳头大小的珠穆朗玛峰顶岩石标本,这块来自世界屋脊的岩石已于当天打入纪念堂南门第一步台阶。

希腊外宾艾莱尼·拜特罗普鲁,来华旅行,特地带来一束白玫瑰鲜花,以表达对毛主席的崇敬和怀念。

毛主席纪念堂需要的一些特殊树木、材料,得到了各地政府全力支持。延安是毛主席曾经战斗和生活过13个春秋的革命圣地。延安儿女怀着对毛主席深厚的感情,在数百里林海中精选了20株青松。起运时,万人集会,地委书记剪彩。在运往咸阳火车站的路上,车队路经八市、县,沿途五百里,锣鼓喧天,红旗招展,鞭炮齐鸣,数十万群众载歌载舞,夹道迎送,盛况空前。

山东青岛市在该市中山公园精选了四十棵大雪松,也举行了隆重的仪式。两地都组成了护送小组,由领导带队,护送到北京。

江苏省宜兴县承担为毛主席纪念堂工程开采140立方米大理石任务,县委成立了领导小组和一支以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技术工人组成的开采队伍,冒着十多年未遇到过的大雪和寒流,"三不停"地工作。即:风雪不停,日夜不停,春节不停地奋战,提前一个月,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任务。

广东曲江县接到为毛主席纪念堂生产30立方米樟木任务,县委领导高度重视,连夜把这个喜讯转告全县人民。承担采伐樟木任务的国营小坑林木场广大职工,背着油锯,爬高山、穿密林,把采好的香樟从山谷里肩扛到公路边,仅用了两天时间就完成了任务,并派专人运送到北京。

辽宁省复县接到为毛主席纪念堂生产低压阀门的任务后,县委立即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并通过有线广播传达给全县人民。承担阀门生产的瓦房店阀门厂接到任务后,全厂职工一片沸腾,决心以最大的干劲,最快的速度,最好的质量完成任务。他们克服了新建厂房不保温,缺煤少电的困难,冒着零下24度的低温生产。他们学习大庆工人"三老四严"的精神,生产出来的阀门合格率100%,提前13天完成了六个品种、十五个规格、150多套低压阀门的生产任务。

武汉化学助剂厂担负了毛主席纪念堂工程碱水剂的生产任务,本来该厂每天只能生产碱水剂300公斤,不能满足纪念堂工程的需要。武汉市委、市政府在全市动员,统一安排,全力支援,使这个厂由原来日产300公斤提高到1500公斤。类似这样的事例真是举不胜举。

1977年2月15日下午,指挥部举行了一次"各地敬献毛主席纪念堂部分物品的使用和移交仪式",各参战单位的领导、工人、解放军战士、工程技术人员的代表,以及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市园林局等单位的300余人参加了仪式。李瑞环同志在会上讲话,并和工人、解放军的代表一起,当场将延安枣园和台湾海峡的沙,南京雨花台的石子,湘潭的水泥等41件建筑材料,加上韶山和延河的水,一起搅拌在混凝土中,浇筑到毛主席纪念堂首层的结构上。此外,还把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献的山茶花、四川康定的杜鹃花、广西桂林的桂花和各地献的花草树木、种籽,以及井冈山、娄山关、毛儿盖的土等116件物件,交给市园林局试种后用于纪念堂的绿化。

这些动人的事迹,充分反映了全国人民对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深厚感情。毛主席纪念堂就像一座矗立的丰碑,不仅向全国人民传递着毛泽东同志的丰功伟绩,也传递着全国人民缅怀毛主席的内心世界,这种精神代代相传,薪火传承,直到永远……。

(本文根据档案资料整理)

来源:铁道兵文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