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叹为观纸:中国古纸的传说与历史》一书依托于考古文物、古籍文献等原始资料,讲述了纸张这种在两千年前发明的简单之物,如何在历史中扮演重要角色,以及纸张从诞生到传播至全球的发展历程。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首席记者 魏沛娜
纸张是如何起源、发展和普及的?
纸的背后,藏着哪些引人入胜的故事?
《叹为观纸:中国古纸的传说与历史》一书依托于考古文物、古籍文献等原始资料,讲述了纸张这种在两千年前发明的简单之物,如何在历史中扮演重要角色,以及纸张从诞生到传播至全球的发展历程。
▲《叹为观纸:中国古纸的传说与历史》
赵洪雅 著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5年6月
本书作者赵洪雅现就职于中国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从事古籍保护、历史及文献学研究。她表示,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首,它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中国乃至世界的历史文化进程。那些沉重的青铜和巨石,昂贵的缣帛和皮革,质脆易折的竹木简、桦树皮和莎草纸,在纸张出现后逐渐沉寂于历史长河,唯有轻薄便携、物美价廉的纸张成为世界范围内最普遍、最通用的书写载体,也成为人类文明传承和传播最重要的物质形式之一。
赵洪雅介绍,本书在全面吸收既往学术成果的基础上,尽可能将新的科研论断呈现给读者,同时,适当规避学术界尚存争议、难下论断的部分议题,尽可能客观中允地为公众普及中国古纸的历史文化知识。本书的第一部分“积厚流光”,介绍了纸张起源、发明的历史,以及纸张替代缣帛和竹木简,成为通用书写载体的演进过程;第二部分“经世济民”,介绍了纸张对日常生活、宗教信仰、文化教育和经济贸易的深刻影响;第三部分“走向世界”,介绍了纸张和造纸术向东、西方传播的历史过程。
“纸张的历史深厚博大,牵涉颇广,未免流于繁杂破碎,书中关于工艺技术、各色纸种等方面皆不能尽作详论,但择其大要,挂一漏万,阐释纸张演进的一鳞片爪,俾读者借此入门读物窥见中国古纸之概略,激发公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爱!”赵洪雅说。
对于本书,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特聘教授、中央民族大学边疆考古研究院院长魏坚评价道:“赵洪雅将纸史研究放在考古学框架下,用罗布淖尔、居延、楼兰、敦煌等地的出土文献与传世史料还原出一个更为立体的历史叙事,展现了中国古纸发明和演进的源流。同时,《叹为观纸》一书还以细致入微的白描手法,揭开了斯文·赫定、贝格曼、黄文弼等人大漠探险的真实场景,将西域考古的生动细节与严谨的史料记载一起呈现给读者,让人在感到叹为观止的同时收获趣味与新知。”
来源:深圳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