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丰、中信、宗申、卧龙和九洲,谁才是低空经济的王者?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8-29 22:37 2

摘要:我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增长迅速且潜力巨大。工信部赛迪研究院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为5059.5亿元,增速达33.8%。中国民用航空局预测,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1.5万亿元,2035年有望攀升至3.5万亿元。另外,全国低空经济产业基金总规模已超千亿

我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增长迅速且潜力巨大。工信部赛迪研究院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为5059.5亿元,增速达33.8%。中国民用航空局预测,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1.5万亿元,2035年有望攀升至3.5万亿元。另外,全国低空经济产业基金总规模已超千亿元,未来五年的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复合增速将达到16.03%。

在低空经济这一新兴赛道中,万丰奥威、中信海直、宗申动力、卧龙电驱和四川九洲分别以整机制造、运营服务、动力系统、核心部件、检测认证为核心战略支点,形成差异化竞争格局。以下从技术布局、市场落地、财务健康度和政策协同四个维度展开深度对比:

一、技术布局:核心能力与壁垒差异

1. 万丰奥威(002085.SZ):整机制造的全球化领跑者

战略聚焦:通过收购德国Volocopter核心资产,获得全球首个城市空中交通(UAM)适航认证(EASA对VoloCity的TC认证),并与大众合作开发城际eVTOL(航程300公里) 。

技术突破:钻石eDA40纯电动飞机完成首飞,功率密度达7.2kW/kg,支持2吨级垂直起降;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使机体减重35%。

适航壁垒:继承Volocopter的适航经验,在eVTOL取证进度上领先国内同行,预计2026年实现Volocopter 2X量产。

2. 中信海直(000099.SZ):运营服务的生态构建者

战略聚焦:构建“有人机-无人机、陆地-近海”智慧低空运营平台,主导eVTOL商业化落地。

技术突破:与峰飞航空合作完成全球首次2吨级eVTOL跨海物流(深圳至惠州石油平台,航程150公里),验证重载运输能力;开发“空中的士”平台实现无人机配送时效提升3倍。

运营壁垒:拥有亚洲最大民用直升机队(212架)和覆盖全国的起降网络,低空经济业务毛利率达42%(2025H1),营收占比升至35%。

3. 宗申动力(001696.SZ):动力系统的隐形冠军

战略聚焦:深耕中小型无人机动力系统,同时布局氢燃料电池技术,抢占绿色航空先机。

技术突破:轴向磁通动力总成功率密度7.2kW/kg(较传统电机提升50%),适配2吨级eVTOL;氢动力系统获峰飞航空10亿元订单,2025年产能利用率达90%。

供应链壁垒:国内中小型无人机动力市占率35%,产品进入AeroVironment、Elbit Systems等国际供应链,海外收入占比40%。

4. 卧龙电驱(600580.SH):核心部件的技术攻坚者

战略聚焦:与沃飞长空成立合资公司浙江龙飞,开发750-5700公斤级eVTOL电推进系统,对标国际领先水平。

技术突破:电机功率密度102.85Nm/kg(比特斯拉Optimus高10%),伺服驱动器适配宇树仿生机器人高动态响应需求。

产业链协同:为绿的谐波供应高精度无框力矩电机,联合向特斯拉Optimus提供“电机+减速器”模组,占单机成本40%以上。

5. 四川九洲(000801.SZ):检测认证与空管系统的标准制定者

战略聚焦:构建“检测认证+空管系统+场景运营”三位一体生态,卡位低空经济基础设施 。

技术突破:自主研发ADS-B无人机监视系统和低空智行平台,实现“手机下单、一键起飞、一网通管”,响应时延压缩至50毫秒内 。

适航壁垒:成立九洲永昌检测公司,整合永昌机场空域资源,为近30家无人机企业提供适航认证服务,中标江苏东台项目(2000万元),形成可复制商业闭环 。

二、市场落地:商业化进程的竞速赛

1. 万丰奥威:量产与订单的双驱动

订单转化:钻石eDA40获德国飞行培训市场50架订单,Volocopter 2X与顺丰签订10万组固态电池采购协议 。

场景拓展:与广州空港委共建大湾区空中交通枢纽,规划50条城际航线,目标2026年低空经济收入占比达30%。

2. 中信海直:场景化运营的标杆

商业化突破:深圳-珠海eVTOL短途运输客单价较直升机降低60%,与中信金租签署100架eVTOL采购协议,推动城市空中交通网络建设。

政府协同:在武汉经开区打造华中低空应急救援体系,获得价值1亿美元政企合作订单;参与合肥、苏州等试点城市空域管理创新。

3. 宗申动力:从部件到系统的升维

订单爆发:沃兰特航空VE25-100机型发动机冷却系统订单锁定30亿元,适配客运、物流、救援全场景。

技术验证:重油动力系统支撑彩虹-7无人机18小时持续侦察,涡轮增压发动机满足翼龙-10的9000米高空作业需求。

4. 卧龙电驱:技术验证与生态培育

场景落地:合资公司浙江龙飞的电推进系统通过沃飞长空AE200机型适航测试,计划2026年量产;伺服驱动器通过宇树四足机器人、智元具身智能实现技术验证。

成本控制:绍兴工厂为绿的谐波提供减速器装配产线,利用率提升至85%,单位成本下降12%。

5. 四川九洲:检测认证与空管系统的规模化复制

场景拓展:低空智行平台在绵阳试点“空中滴滴”,2025年底投入应用;中标合肥骆岗中央公园UAM项目,获中东国家100架无人机订单。

产能布局:北川低空试验测试中心服务近20家无人机企业,完成近百次测试,计划2025年下半年实现中大型无人机适航认证 。

三、财务健康度:短期业绩与长期投入的平衡

万丰奥威:传统轮毂业务贡献83%收入,但低空经济概念推动估值提升至51.69倍PE ;

中信海直:低空经济业务毛利率42%,成为盈利主力,但eVTOL运营尚未完全盈利;

宗申动力:无人机动力业务毛利率显著高于传统发动机,技术溢价突出;

卧龙电驱:低空经济业务短期毛利率低,但降本增效推动净利润率提升至6.82%;

四川九洲:空管业务毛利率35.21%,低空检测业务尚未规模化,但政策补贴占净利润12% 。

四、政策协同:政府资源的争夺与整合

1. 万丰奥威:

获合肥、苏州等试点城市eVTOL采购订单,2025年政府补贴占净利润12% ;

钻石eDA40入选工信部“工业母机”重点支持项目,获浙江省产业基金注资。

2. 中信海直:

参与国家低空经济示范区建设,在武汉、深圳等地获得起降点资源;

与民航局合作开发低空智慧平台,将适航认证审批周期缩短40%。

3. 宗申动力:

重庆市政府专项基金支持eVTOL研发,2025年获得税收优惠1.2亿元;

氢动力技术纳入《绿色航空装备发展纲要》重点扶持范围。

4. 卧龙电驱:

卧龙电驱不仅是国家低空电动航空电机标准的制定者,还深度参与了适航技术研发。其与民航局合作承担的“电动航空器电动力系统适航要求和关键验证”课题研究已通过专家组验收,直接推动了中国低空飞行器适航标准的完善。此外,公司与航科院共建的“新能源航空器电动力系统适航验证实验室”是国内唯一针对低空经济电动化的适航实验室,并已获得CNAS认证,为行业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持。

入选工信部“工业母机”重点支持企业,合资公司获浙江省产业基金注资;

与沃飞长空合作项目纳入浙江省“未来产业”培育计划。

5. 四川九洲:

控股股东九洲集团获国开基金17.01%股权注资,重点支持低空检测和空管系统研发 ;

低空智行平台纳入四川省“新基建”重点项目,获得成渝双城经济圈政策倾斜。

五、未来决胜关键与战略价值

1. 技术迭代速度:

万丰奥威需突破碳纤维复合材料成本瓶颈,降低eVTOL整机价格;

宗申动力需加快氢燃料电池技术商业化,抢占绿色航空先机;

卧龙电驱需提升电机功率密度至120Nm/kg以上,对标国际顶尖水平。

2. 适航取证进度:

万丰奥威Volocopter 2X、卧龙电驱AE200等机型的TC认证结果将决定量产时间表;

四川九洲需加快中大型无人机适航认证,形成规模化检测能力 。

3. 场景商业化:

中信海直的海洋石油物流、宗申动力的无人机巡检等场景能否实现规模化盈利;

四川九洲的低空智行平台需在2025年底前验证“空中滴滴”商业模式。

4. 资本运作能力:

万丰奥威的海外并购、卧龙电驱的港股上市等动作能否加速资源整合;

四川九洲需通过混改引入战略投资者,提升低空检测业务的全国复制能力。

六、结论:多强并立的低空战国时代

短期(1-2年):中信海直凭借运营经验和政府协同,可能率先实现eVTOL规模化盈利;

中期(3-5年):宗申动力和万丰奥威有望在动力系统和整机制造领域形成双寡头格局;

长期(5年以上):卧龙电驱若突破核心部件技术壁垒,可能成为全球低空经济供应链的隐形冠军,而四川九洲凭借检测认证和空管系统优势,有望成为低空经济基础设施的标准制定者。

郑重声明:本人所有文章只代表本人观点,不代表任何机构,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请各位老师理性看待,非常感谢您的理解支持和收藏点赞关注,再次感谢!

来源:冀东王在昆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