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1日,全国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交流活动上传来捷报——安溪,这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典型山区县,凭借农村电商的卓越实践,成为2025年全国10个“领跑县”典型案例之一,也是福建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域。
在全国农村电商的赛道上,茶乡安溪脱颖而出。
21日,全国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交流活动上传来捷报——安溪,这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典型山区县,凭借农村电商的卓越实践,成为2025年全国10个“领跑县”典型案例之一,也是福建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域。
从“肩挑背扛闯市场”到“轻点鼠标卖全球”,从2013年电商交易额20亿元到2024年突破320.3亿元,安溪县用十一年时间完成从山区小城到“全国农产品数字化百强县”“百茶贸易之都”的惊艳蝶变。这场逆袭的背后,藏着怎样的发展密码?
夯实基础,政策“组合拳”激活电商基因
作为中国乌龙茶之乡、世界名茶安溪铁观音的发源地,安溪县的茶叶销售史,恰是一部微观的农产品流通变迁史——从昔日茶农肩挑背扛、走街串巷“闯市场”,到如今轻点鼠标、面对镜头“卖全球”。互联网浪潮之下,敢为人先的安溪人迅速“触网”,迎来农村电商在这片热土上的蓬勃生长。
从传统门店销售的“1.0时代”,到开网店、拓销路的“2.0时代”,再到直播带货风生水起的“3.0时代”,直至如今数字赋能、智慧营销全面兴起的“4.0时代”。安溪县农村电商实现四级跨越,完成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强的精彩蜕变。2024年,仅茶叶类电商交易额便突破125亿元。
如誉百茶供应链主播们直播销售安溪铁观音 黄东华/摄
这场跨越式发展的背后,是一套“全链条、立体化”的政策支撑体系。
成立县主要领导挂帅的电商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联动县直部门、乡镇与行业协会,形成“大事共议、难题共解”的协同机制。
出台《加快电商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等多份政策文件,明确电商作为“县域经济新引擎”的定位,推动电商企业抱团发展、规范运营,实现健康有序成长。
县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专项资金,精准覆盖电商企业“初创-成长-龙头”全周期,从场地补贴到流量扶持,为从业者“卸包袱、添底气”。
政策“活水”润泽,企业活力迸发。快速成长的李陌茶业直播基地成功入选2025年县域直播电商中心及数字流通龙头企业典型案例。该基地负责人杜骄感慨道,“政府多项政策让我们暖心、安心,也更坚定扎根发展的信心。”
李陌茶直播基地、福建样样红网商学院入选2025年县域直播电商中心典型案例
泉州李陌茶业有限公司入选2025年县域数字流通龙头企业典型案例
这一套政策“组合拳”的红利,为安溪县电商插上“数字翅膀”,也收获累累硕果。全县电商交易额从2013年的20亿元,激增至2024年的320.3亿元,斩获“全国农产品数字化百强县”“百茶贸易之都”等称号,走出一条从政策赋能到产业兴城的振兴之路。
融合发展,三产联动打造产业“新引擎”
安溪县以电商为纽带,串起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金链条”,让传统产业在数字浪潮中焕发新生。一片茶叶、一件工艺、一场直播,正勾勒出安溪农村电商百业兴旺、生态共荣的新图景。
走进位于参内镇的和平百茶智慧园,茶香氤氲中,智能化分拣线匀速运转,自动包装机嗡嗡作响,快递车辆频繁调度,一派繁忙有序的景象。“我们专注电商销路,货源直连全县茶叶基地,完全不用操心。”该智慧园创始人陈和平表示。
和平百茶(福建)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
这份从容,源自安溪县全面推行的“电商+基地”模式。目前,全县已建成126个标准化茶叶基地,全部纳入农产品溯源系统,从茶园到茶杯,品质一目了然。
安溪县更在全国首创农资监管与物流追踪平台,真正实现“生产有记录、去向可追踪、质量可追溯、责任可界定”。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带动5.2万户茶农增收,走出了一条“以优品促电商、以电商兴产业”的良性循环新路。
电商的赋能远不止于一产。藤云工艺园、云鹤电商园等现代化园区拔地而起,整合超1200个加工点,形成“园区集聚、分工协作”新格局;鸣淳、泓隆等茶企纷纷开发新茶饮、茶食品,延伸价值链。“培育茶叶供应链企业超100家,其中10家年销售额突破5000万元。”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一二产的深度融合,让安溪茶叶有了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大坪乡泓隆茶业部分新茶饮
当电商遇见服务业,新的增长极正在形成。高标准建设“中国茶都直播基地”“闽台园直播基地”等专业平台;成功举办“国潮泉州·安溪德化茶瓷产业融合”等具有影响力的系列活动……2024年,全县开展直播4.5万场次,带动关联产业销售超15亿元,电商新业态正成为县域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国潮泉州·茶瓷香伴”安溪永春德化产业融合发展大会
如今在安溪县,电商不再是单一的销售渠道,而是深度融合于三产之中的生态引擎,形成“前方有市场、中间有供应、后方有基地”的完整产业闭环,为县域特色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安溪样本”。
织密路网,打通电商物流“毛细血管”
物流是电商发展的“生命线”。在安溪县,一条条拓宽的公路、一个个智能化的仓储中心,正悄然打通电商高质量发展的“任督二脉”,成为连接田间与餐桌、工厂与全球的坚实桥梁。
每天清晨,元尚公路已是一派繁忙景象。满载藤铁家居工艺品的货车呼啸而过,驶向全国。这条通往“中国藤铁工艺第一乡”尚卿镇的“电商动脉”,自2020年升级后焕然一新——路更宽、等级更高、效率大幅提升,成为安溪县物流提质的最好见证。
元尚公路的蜕变,是安溪县“交通+电商”融合发展的缩影。近年来,安溪县创新采用“工程包”模式,累计投入超23亿元推进农村公路改造,全县780公里通村公路实现“双车道、等级化”,彻底打通了电商物流的“毛细血管”。
路通只是开始,更关键的是“1+24+453”三级物流配送体系的构建。1个县级智能枢纽、24个乡镇服务站、453个村级服务点,实现行政村全覆盖。30套智能分拣设备高速运转,日处理包裹20万件,真正实现“快递到村、当日达户”。
龙门综合运输服务站
在“最后一公里”战场上,安溪县创新推出“多网融合+客货邮融合”模式,全面推广“交邮合作”“邮快合作”“快快合作”,通过“统仓共配”智能调度系统动态优化路线,实现“一点多能、一网多用”。
“网点增密、班次加密、路由优化。”在县工信商局副局长林培荣看来,如今,全县物流配送系统能根据实时订单数据,自动优化配送路线,让快递“多走网路、少走马路”,真正实现无缝衔接、高效流转。
不只是路网通畅。在2万平方米的智能仓储配送中心内,AGV机器人穿梭往复,自动分拣线高速运转。从仓储到售后全程数字化闭环的智慧物流浪潮,已在乡村电商中成熟化运作。
物流成本的下降和时效的提升,让“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实现了双向奔赴。2024年,全县快递业务量突破1.49亿件,物流成本较2018年下降30%,配送时效提升40%。
培育主体,电商成为富民强县“金钥匙”
在安溪县,一部手机、一根网线、一方屏幕,正串起千家万户的创业梦想。政府、企业、农户同频共振,多元主体协同发力,让这片茶香弥漫的土地,成为电商活力奔涌的“双创”热土。
“我们遵循企业成长规律,建立电商企业梯度培育机制,分类施策、精准支持,助力企业在不同阶段获取相应资源,实现稳步发展。”林培荣介绍。在这一机制下,龙头企业牵引产业链条,中小电商协同并进,共同构建起安溪电商的繁荣生态。
这一培育机制的成功实践,在弘桥智谷电商产业基地得到了生动印证。该基地通过“电子商务+仓储服务+商品集散”的创新运营模式,汇聚200余家企业,形成了覆盖多品类、贯通上下游的完整产业链生态,成为安溪县梯度培育体系中从“初创”到“龙头”全链条孵化的典型。
弘桥智谷电商园 刘伯怡/摄
人才,是电商浪潮中最活跃的浪花。安溪县持续实施“万人电商培训”,累计培训3.2万人次;与高校共建产业学院,订单培养800余名专业人才;“茶娟儿”“锦兰”等200余个本土网红迅速崛起,福建样样红网商学院跻身全国典型案例。党员示范店、“新农人”直播间随处可见,为产业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产业生态持续优化。“一村一品一店”工程孕育出10个淘宝镇、57个淘宝村,形成“村村有亮点、镇镇有特色”的电商矩阵。茶博汇、领秀云城等8大产业园区拔地而起,“线上交易+线下体验”深度融合;“邮乐购”畅通农产品上行之路,构建“前方有市场、后方有供应”的数字供应链。
营销创新不断突破。“618”销售额28.59亿元,“双11”斩获34.77亿元;春秋茶节、“百茶在安溪”等IP声量渐起,一“茶”一“藤”,凭借电商东风香飘寰宇。
如今,安溪电商主体已突破4万家,带动就业超6.6万人。手机成为“新农具”,直播变成“新茶事”,电商真正成为富民强县的“金钥匙”。“我们将继续以数字赋能产业,以品牌叩响未来,”县工信商局局长王辉荣表示,“让‘安溪电商’不仅是一个名字,更是一种模式、一个品牌、一方梦想。”
从“茶农挑担卖茶”到“全球指尖购茶”,从“藤铁手工作坊”到“跨境电商爆品”,安溪以电商为笔,在“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土地上,持续书写着县域经济数字化转型的“领跑”故事。(融媒体记者 吴梅珍)
来源:闽南网好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