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青春奋进 挺膺担当”系列社会实践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聚蜀地 青耕良川”实践团:“守粮·忆史·兴产·护文”绘振兴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8-29 23:04 1

摘要: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给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队员的回信精神,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争做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给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队员的回信精神,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我校团委联合各院(系)开展“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社会实践,立足首都,面向全国,重点辐射京津冀,推出四项行动,团结带领北化学子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组建“材聚蜀地 青耕良川”暑期社会实践团,锚定四川省成都市、凉山彝族自治州、攀枝花市三地,围绕乡村产业振兴、文化振兴开展实践活动。寻迹走访川蜀大地上的振兴示范点及民族文化特色点,在实地探访中守住粮食安全基本线、铭记抗战历史精神线、坚持产业兴旺发展线、保护民族根脉文化线,四线深度融合共助乡村全面振兴。

千亩良田种永丰,守住粮食安全基本线

实践团前往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区中国天府农业博览园、眉山市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两地开展实践活动,循着总书记的足迹探寻乡村发展的振兴密码。

实践团沉浸式参观天府农博园,深刻感受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和农耕文化的独特魅力,了解传统农耕文明与现代科技有机融合的发展路径,拍摄录制《以文化为钥,启振兴新程——从天府农耕文明馆看乡村振兴的文化力量》学习微团课。

实践团来到四川省乡村振兴示范村——永丰村,跟随村纪委书记王敏的引导介绍,沿着“文化大院—高标准农田—生态处理池—卫生站—游客中心—村史馆—稻研习馆”的参访路线,系统调研学习了永丰村的发展成果与主要脉络,感受乡村示范区的独特魅力。实践团与村后备干部张澳同志开展座谈并进行深入探讨交流,张澳同志重点介绍了永丰村腾退田地的落实政策、村民居住条件改善、“田长制”实施成效、数字化控制系统应用、军民双拥政策落地以及高校产学研合作等内容。双方最后达成共建共识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寄以依托各方优势共促乡村建设。

农耕历史创造“饭碗田”,乡村振兴绘就“科技田”,从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到川蜀大地滋养的“天府粮仓”,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振兴画卷徐徐铺展,实践团一行也在研学实践中深刻领悟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的深刻内涵。

红色足迹忆峥嵘,铭记抗战历史精神线

实践团一行走进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辖县级市、首府-西昌市,抵达礼州镇田坝村,与四川职业技术学院数字文旅学院的“乡野星芒实践队”共同参观红军长征礼州会议陈列馆。在详实的文献史料、文物、丰富的历史照片中,重温这片土地的红色历史,触摸往昔的长征岁月,更为深刻且立体的理解伟大长征精神,让长征精神在新时代青年心中永续传承;实践团拍摄录制了“我讲抗战爱国故事”主题宣讲视频,以青年视角讲述红色故事,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实践团有幸采访到会馆看守人罗奶奶,聆听罗奶奶激情澎湃的讲述当年红军长征过江州的温情小故事,深切感受到军民一家亲的鱼水深情;实践团党员带着对革命先烈的崇高敬意和对党的无限忠诚,在会馆外鲜红的党旗面前重温入党誓词,坚守初心使命。

一路行走,回望历史,触碰记忆,红军军号的嘹亮回响与青年党员的铿锵誓言在西昌的土地上相遇,实践团带来了青年党员赓续接力的铮铮誓言,带走了伟大长征精神的深刻内涵。

依山就势观瓜果,坚持产业兴旺发展线

实践团一行走进全国唯一共同富裕试验区——攀枝花市。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与直播带货等多种形式,深入调研“三最芒果”如何在这片钒钛磁铁矿土地上实现甜蜜蜕变。

在攀枝花市农业局张禹、市农业局马圣、仁和农业局王成的带领下,实践团来到四川省家庭农场省级示范场-大成家庭农场,在“新农人”、“创业明星”许开成的讲解中,系统全面的了解了家庭农场的品种布局、运营体系、销售网络,感受特色产业的基层转型样例;实践团一行来到全国示范合作社-攀枝花市田园果业专业合作社,与合作社理事杨学斌进行深入座谈,杨学斌介绍到合作社的设立为农民收入保驾护航,全力推动特色产业向好发展;实践团前往山地芒果种植示范园区实地参观并开展劳育实践活动,在实际劳动中提升劳动意识,感受丰收喜悦;实践团随后前往出境水果包装厂,实地探访出口芒果的精选与仓储流程;赴田野创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参观调研高度自动化厂区,了解到公司的高标准特色果业产品;实践团一行依托田野创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其场地资源策划开展助农直播。促成订单160余笔,收获2.7万点赞,助农销售近2000斤芒果。拓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更让攀枝花芒果的优良品质为更多消费者所知,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新动能。实践团最后抵达攀枝花市农业农村局与市委农办李恒主任、市农业局张禹、市农业局马圣、仁和农业局王成等领导干部进行了专题座谈。李主任介绍,攀枝花作为全国唯一共同富裕试验区,具有“城市人口占比高、农村人口数量少、低收入群体比例”的独特人口结构特征。座谈中,实践团成员围绕芒果产业实际问题踊跃提问,深入了解政府在产业扶持和青年返乡创业等方面的具体政策。此次交流加深了实践团对当地产业政策的认知,更让实践团期待通过后续宣传与建言,为攀枝花市产业转型升级贡献新思路。

风俗民情美村落,保护民族根脉文化线

实践团一行走进凉山彝族历史博物馆,沉浸式探访这座“彝族文化地标”。通过漆器、民族服饰等丰富且独特的文物展品,以及天文历法“十月历”等详实全面的文字介绍,让实践团对彝族的历史发展沿革及民俗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随后实践团来到彝族抗战烈士纪念碑前,感受厚重的历史过往,深切缅怀民族革命先辈。

实践团来到四川省200个特色建设小镇姜州镇,对话代表性非遗传承人潘贵兰老师,参观会东挑花刺绣这一非遗技艺的发展演变与创新融合,感受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在姜州镇基层干部杨曼的讲解带领下,参观当地“青瓦白墙、稻田画、果业种植”等农旅融合特色景观,见证现代和美乡村的转型成果。

实践团走进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县新山傈僳族,在傈僳族织布技艺传承人贺树美老师的带领下,参观傈僳族祖居圣地民俗博物馆,感受傈僳族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在贺树美老师的示范指导下,实践团成员轮流学习体验传统的新山傈僳族织布技艺,亲历感受傈僳族的古老生活智慧。

实践团在参观学习中以学术视角丈量古老文明与现代振兴的共舞轨迹,用青春脚步求解少数民族文化赓续的“鲜活密码”,在实地探索中发掘民族文化与乡村振兴的交融脉络。

北京化工大学“材聚蜀地 青耕良川”暑期实践团以“守粮·忆史·兴产·护文”的实践脉络,寻访重温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足迹,深入川蜀大地上的振兴示范点与民族文化地标,在实地研学、座谈交流、科技助农、文化传承中深刻感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在守住粮食安全基本线、铭记抗战历史精神线、坚持产业兴旺发展线、保护民族根脉文化线中,引导青年材子在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了解国情民情、增长知识才干、激发挺膺担当,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不懈奋斗!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