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六年级升入七年级,不仅是数字上的年级跳转,更是一场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和社交能力的全方位转变。为了让这个过渡更从容,天津市民族中学专职心理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訾英丽从课堂、作业、学习目标、人际关系和自我管理五个方面,给予家长和学生们一些建议。
五个“允许”
顺利度过六升七
— 开学倒计时 —
从六年级升入七年级,不仅是数字上的年级跳转,更是一场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和社交能力的全方位转变。为了让这个过渡更从容,天津市民族中学专职心理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訾英丽从课堂、作业、学习目标、人际关系和自我管理五个方面,给予家长和学生们一些建议。
课堂:
允许自己有“跟不上”的瞬间
与小学相比,初中课堂像加速的列车,45分钟高密度输出,学生们不必因一时没听懂而感到焦虑。初中课堂的“留白”正是成长的空间——可以课前做好预习,这样心里就有了底;可以用红笔圈出“卡壳处”,课间请教老师和同学;还可以不断暗示自己,“暂时落后”不代表“永远不行”,这是在培养应对挑战的心态。
作业:
允许任务繁杂时“慢慢梳理”
初中阶段科目增多、难度加大,作业成了“多线作战”。与其被任务压垮,不如学会“拆分战场”——准备一个小本子,按“紧急重要”程度给作业排序,每完成一项就打个对勾,用可视化进度缓解焦虑。在梳理过程中要明白:自己不是在和别人比速度,而是在找适合自己的节奏。
学习目标:
允许方向在探索中“逐渐清晰”
初中学习目标像自己绘制地图,需要结合兴趣、优势思考“未来想在哪个科目上多下功夫”“这学期要突破哪类难题”等,甚至要为长远的学业方向打下基础。学生们可以从“小方向”起步——喜欢解数学题就多研究思路;觉得历史有趣就主动读些拓展书籍……目标不必一开始就固定,可以在尝试中慢慢明晰,这样远比盲目跟风更有意义。
人际关系:
允许友谊在相处中“悄然发芽”
与小学相比,初中同学像是一起搬进社区的新邻居,需要一段时间相互了解。未来可能会形成同班同学、社团伙伴、邻班好友等多个圈子,构成初中生活温暖的底色。社交就像播种,有的发芽快,有的需要耐心浇灌。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主动和同桌分享一块橡皮,课间问问“这道题你会不会做”,慢慢找到合拍的人。
自我管理:
允许在“试错”中学会对自己负责
初中学习要学会自主管理:自己定闹钟、记作业、决定先写作业还是先复习、是否参加社团活动和竞选班干部等。这些事情不必全都做好,偶尔失误正是成长的契机。这时候家长也要多一些包容,告诉孩子“这次没做好没关系,咱们一起想想下次怎么调整”,让孩子在自己承担后果中明白:自主不是自由散漫、随心所欲,而是学会对自己负责。这种在试错中成长的心态,比从不犯错更重要。
从六年级到七年级,不是孩子一个人面临的“挑战”,而是家长和孩子共同的“角色升级”。学生要学会从“被照顾者”变成“自主管理者”,在适应中接纳不完美,在变化中探索应对;对家长来说,要从“全程护航”变成“适时放手”,多倾听少指责,多鼓励少否定,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六升七衔接,陪孩子一步一步走进初中时光。那里有更广阔的天地,也有更强大的自己。
来源:天津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