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海南黑猪现建有国家级和省级保种场。国家级保种场 3 个, 分别是五指山猪保种场 (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中 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儋州市在建中) 、海 南猪 (屯昌猪) 保种场 (海南龙健畜牧开发有限公司)。省级保种 场 6 个,
海南职业技术学院/万长华/海口
一、产业现状与区域分布
海南黑猪泛指地方猪,包括海南猪 (屯昌猪、定安猪、临高 猪、文昌猪)、五指山猪、墩头猪和以地方猪为素材培育的黑猪新
品种或简单杂交生产的商品猪。
图:海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李芸、总畜牧师郑轶博士向印遇龙院士汇报海南省黑猪产业情况
海南黑猪现建有国家级和省级保种场。国家级保种场 3 个, 分别是五指山猪保种场 (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中 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儋州市在建中) 、海 南猪 (屯昌猪) 保种场 (海南龙健畜牧开发有限公司)。省级保种 场 6 个,其中五指山猪保种场 2 个 (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 研究所、海南琼中大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海南猪 (屯昌猪) 保 种场 1 个(屯昌天之虹生态农牧有限公司)、两广小花猪(墩头猪)
保种场 1 个 (东方市八所镇斯文村大章嘉兴养猪场)、海南猪 (临 高猪) 保种场 1 个 (临高盛金成牧业有限公司)、海南猪 (定安猪) 保种场 1 个 (海南庆平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
图:湖南农业大学校长邹学校院士、华中农业大学陈焕春院士调研海南黑猪产业
海南黑猪兼具肉质优良、耐热抗逆等优势,深受省内外消费 者欢迎。海南本地居民尤其偏爱黑猪肉,其中以屯昌黑猪和定安 黑猪最负盛名。
“定安黑猪”2014 年成功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产地定安 县黑猪现有规模养殖场 12 家,养殖专业合作社 179 家,养殖专业 户和中小散户 1547 户。2024 年,定安黑猪 2024 年出栏 19.6 万 头,存栏 15.08 万头,总产值 5.32 亿。
“屯昌黑猪”于 2017 年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是 当地农民群众重要的经济来源之一,所谓“金猪银猪,不如我的 黑猪”。屯昌县作为中国黑猪产业之乡,黑猪挑起了屯昌县畜牧业 的“大梁”。2024 年,屯昌县黑猪出栏量为 18.64 万头,截止 2025 年 6 月底,全县黑猪存栏 9.0277 万头,累计出栏 7.7379 万头, 黑母猪存栏 1.154 万头。屯昌县黑猪养殖企业新增 80 家,全县规 模化养殖场达 85 家。屯昌黑猪产业在数家龙头企业的带领和民间 养殖户的积极参与下, 已形成规模场、养殖小区与中小散户并驾 的产业格局,走出了一条特色产业振兴之路,年出栏量约 12 万头。
2025 上半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22.63 亿元。
图:海南省农业农村厅畜牧兽医处处长王曼珍、海南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站长崔克下基层指导生产
海南“第五大名菜”—烤乳猪,据说已经有 300 多年的历史。 烤乳猪以临高猪、墩头猪、五指山猪为最佳,是海 口、临高、东 方、五指山、三亚、儋州人日常餐桌上的“常客”,也是一项传统 手艺。
2016 年 12 月、2017 年 12 月、2022 年 7 月、2023 年 9 月和 2024 年 12 月,临高县先后在举办了 5 届临高烤乳猪大赛与美食 节及品牌推广会;2023 至 2024 年, 白沙县先后举行了 3 次五指 山猪竟种与烹饪比赛;2023 年,东方市”村 BA”总决赛冠军奖品 竞是 3 头鲜活墩头猪,让运动员幸福指数大大提高;2024 年 5 月, 东方市举办首届烤乳猪技能竞赛 提升特色美食品牌影响力… … 等等一系列黑猪产业活动吸引了省内外逾万名美食与旅游爱好者 慕名而来,共同品尝特色美食,体验海南风土人情文化。可见, 海南黑猪对于海南经济、社会、文化均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
在消费升级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推动海南黑猪产业高质 量发展,对促进、农民增收、打造区域品牌、实现产业升级具有
重要意义。
图:印遇龙院士指导海南罗牛山黑猪生产
二、立足本土优势,强化品牌核心竞争力
对于上百亿的黑猪产业,未来究竟如何破茧重生,扬帆出海,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执行:
( 一) 深挖地域特色,打造地理标志品牌
屯昌黑猪已通过地理标志认证和标准化养殖体系,形成“白 肚皮、黑脊背”的独特标识,并以绿色生态饲料喂养提升肉质, 奠定品牌化的基础。省内类似罗牛山“椰乡黑猪”、屯昌县农发展 的“大昌叔”、儋州市的“旱露温泉黑猪”/“儋耳黑香猪”/“香 窝黑猪”、海南农垦草畜猪业的“海垦福猪”、海口市的“琼鳌黑 猪”、“琼山福猪”、定安县的“定安黑猪”、三亚市的“粥品黑猪”、 海南漓源的“力源黑猪”等区域品牌雨后春笋逐步涌现,可借鉴 屯昌模式构建母子品牌联动体系,通过“海南鲜品”等区域公用 品牌统一对外输出。
海南黑猪开发利用情况各具特色。其中,屯昌猪和定安猪初 步实现产业化发展,正在进行新品种培育;临高猪和墩头猪以生 产烤乳猪系列产品为主;五指山猪以小区域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和 未来动物药物实验与人体器官移植源为主,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海南省农业科学院正在进行一猪三用模拟试验,海南医科大学正 在如火如荼开展五指山猪器官移植医学试验工作;文昌猪处于濒 临灭绝状态,正在开展抢救性保护。
总之,海南黑猪养殖历史悠久,不仅仅是大量消费者美味佳 肴 (据不完全统计海南黑猪年上市商品猪与闻名遐迩的可口美食
烤乳猪一年消费都是百亿元产业)。其它品种资源更具有较高的保 种与医学应用价值。
图:中国人民大学著名三农产业专家温铁军、张利庠、孔祥智教授调研海南黑猪产业
(二) 伸产业链条,提升附加值
海南黑猪产业正从单一养殖向全产业链条拓展,从传统单一 的鲜肉销售,到 日益丰富的深加工产品。如“天之虹”成功推出
屯昌黑猪肉腊肠、腊肉、肉丸、肉脯、黑猪肉粽等产品;海南省 冼祖婆食品有限公司的冼祖婆屯昌黑猪肉干、屯昌黑猪鲜肉、屯 昌黑猪肉及腊肠腊肉等;定安的海南海得隆实业有限公司“琼阿 婆”品牌创始人张永新开发了各类定安黑猪卤制品,还成功用定 安黑猪后腿制作西班牙风味火腿,并计划筹备再建加工厂。
为持续推进定安黑猪的规模化养殖,定安县在 10 个镇分别 打造规范化建设的定安黑猪养殖示范小区。2024 年已在新竹镇落 地 1 家,2025 年推动 3 个项目在雷鸣、黄竹、龙湖等乡镇落地, 力争用5年时间实现10个镇村集体经济黑猪养殖示范小区项目全 覆盖,达到年新增出栏黑猪 10 万头,生猪年出栏突破 30 万头, 规模养殖场数量翻一番。
图:华中农业大学赵书红教授指导海南基层黑猪产业
2023 年 1 月,定安翰林镇成立翰林镇焖猪蹄协会,以定安黑 猪焖猪蹄这一专一美食品类持续助力定安黑猪品牌打造。
海南庆平养殖基地/则早已将定安黑猪推广成为粤港澳大湾 区的高端品牌肉。现已进入到粤港澳大湾区的沃尔玛、山姆等多 个大型商超。此外, 目前,该县还在规划建设定安黑猪加工产业 园区。
在深加工新技术、新工艺的加持之下,屯昌黑猪如今有了更 多创新“花样”。屯昌黑猪的美味在产业链上不断延伸,猪肉干、 腊肉、腊肠、肉丸等产品,让人们可以更快捷便利地享用屯昌黑
猪。下一步,猪肉松、猪肉罐头等紧跟消费热点的深加工产品也 将陆续研发出来并推向市场。据不完全统计,2024 年以来全县制
作销售粽子企业(作坊) 已增至 60 余家,预计销售额为亿元以上。
图:吉林农业大学副校长吕文发教授调研海南养猪产业
屯昌还在谋划引进国内食品加工、预制菜配送知名企业,以 及各连锁餐饮、食品配送供应链企业,推进屯昌黑猪产品走进全 国各地大型商超,使屯昌黑猪生产销售多元化。当前,屯昌县正 在全力推进“一园三区两中心”建设。其中,“两中心”中的特色 农产品区域中心将以屯昌黑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为牵引,建 设绿色农产品供给基地,推动产业升级,屯昌黑猪的市场前景将 更加广阔。
据琼中五脚猪产业协会会长韦秀芳介绍, 目前琼中五脚猪产 业正进入快速发展期。琼中县域内 10 个乡镇五脚猪养殖户 100 多户,五脚猪存栏量 8600 多头,能繁母猪存栏量 2600 多头,年 出栏 4 万多头,五脚猪产业已成为琼中乡村振兴产业的重要组成
部分, 已带动脱贫户 1984 户 7046 人脱贫致富。在产业发展的同 时,琼中做好品牌打造工作。此外,琼中还注重产业链的延长, 开发出五脚猪肉粽子、五脚猪腊肉、五脚猪肉腊肠等延伸性产品, 开通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渠道,提高产品附加值。
据不完全统计,2024 年,琼中县五脚猪产品销售额超过 5 千 万元。下一步琼中将继续扩大五脚猪产业饲养规模,从饲养到宰 杀再到销售,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促进琼中五脚猪产业稳定健 康发展,为打造琼中知名特色农产品品牌而做出努力。
综上,海南黑猪主产区为产能出海提供大力支撑。未来需加
大精深加工技术投入,开发符合国际市场需求的高端肉制品。
图:南京农业大学黄瑞华教授现场指导海南黑猪生产
三、科技赋能养殖,实现规模化与品质升级
( 一) 智能化与生态化结合
建设海南黑猪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在屯昌、定安等主产县 建设标准化示范基地,围绕全产业链发展需求,重点建立贯穿育
种、营养、疫控、粪污资源化利用、加工的技术标准体系。同时 重点支持规模化养殖场完成智能化改造,通过“龙头企业+中小养 殖户”帮扶机制推广智能环控、精准饲喂等关键技术应用。
建设海南黑猪产业园区。以定安、屯昌为核心区域,东方、 临高、五指山、 白沙、琼中为生态文旅结合旅游区、重点打造三 产融合的现代生猪产业示范区。在加工环节,构建“中央厨房+ 加工园区”生产体系,重点发展预制菜、肉粽及其它伴手礼品等 特色产品,突破肉质保鲜、分级包装等关键技术,配套建设自动 化分割等先进生产线。强化产业融合发展,配套建设文化博览馆、
美食体验中心等文旅设施,开发主题研学路线。
图:海南省地方猪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李新建教授团队下基层指导海南黑猪生产
定安、屯昌、临高、东方、 白沙、琼中、五指山黑猪养殖小 区通过规模化、集群化养殖模式,推动粪污资源化利用,降低环 保风险;叠加精准饲喂、生物安全、疫病防控等数智技术,可提 高生产效率并稳定品质。
(二) 种质资源保护与育种创新
建设省级地方猪基因库和管理平台。以国家级、省级地方猪 保种场、国家级猪种质资源与模型保存繁育基地为核心载体,整 合科研单位及技术推广机构等科研资源,建立国内领先的“海南 猪种质资源库”,突破热带地区种质资源保存技术难题,开展冷冻 精液保存、体细胞克隆等多维保护技术研究,构建覆盖全岛的种 质资源保护网络。实施全品种登记管理,形成动态更新的遗传资
源数据库。
图:海南省养猪行业协会董续加会长团队走访黑猪企业——海南温氏
建设海南地方猪 DNA 特征库及基因组选择平台。以崖州湾种 业实验室建设为契机,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系统解析海南猪肉 质风味、繁殖性能及生长效率等重要性状的关键基因,构建地方 猪生物遗传基因库及全基因组选种选配平台,实现从表型到基因 型的精准鉴定。
海南拥有海南猪 (屯昌猪、定安猪、临高猪、文昌猪) 、五指 山猪、墩头猪等本土种质资源,通过地方猪种杂交改良培育商品 猪 (如正在验收中的海南龙健与浙大研发屯昌椰岛黑猪),既保留 抗病性强、肉质佳的特点,又改善生长效率。国家生猪技术创新 中心等机构持续优化种源,推动黑猪市场份额从 2%-5%向 10%目标 突破,为出海提供产量保障。
图:白沙县五指山猪竞种、烹饪比赛掠影
四、政策护航与跨境出海布局
( 一) 政府引导与资金扶持
海南将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列为现代化产业体系重点方向,省 政府三年行动方案强调“智能化、绿色化”升级,屯昌、定安等 县通过财政补贴、产业园建设等政策支持黑猪产业,为规模化出 海铺平道路。
(二) 借力自贸港优势拓展国际渠道
依托海南自贸港物流及免税政策优势,可推动黑猪肉制品通 过跨境电商、国际展会 (亚洲 VIV 畜牧大会/欧洲德国汉诺威畜牧 大会/世界猪业博览会暨李曼中国养猪大会)等渠道进入东南亚与 欧美等市场。
图:海南省黑猪产品掠影
例如“琼山福猪”通过招商推介会链接商超、电商平台,未 来可扩展至离岛免税销售体系。
海南省冼祖婆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冼祖婆屯昌黑猪肉干,屯 昌黑猪鲜肉,屯昌黑猪休闲食品及腊肠腊肉等正在向岛外大力拓 展。
海南罗牛山/海南农垦/海南漓源/屯昌县农发展生产的一系 列黑猪肉生鲜产品/腊制品/肉丸/肉蛋黄粽及黑猪休闲食品伴手 礼正在走进岛内外千家万户消费者手中……
琼中大地农业正在拓展马南西亚五指山猪扩繁基地场……
图:海南省地方猪产业技术体系东方墩头猪性能测定掠影
五、文化赋能,讲好“海南黑猪故事”
( 一) 打造上亿级海南黑猪生态旅游公园,吸引海外游客, 拉动消费
1. 规划定位与主题打造
(1) 明确规划定位:打造集海南黑猪科普、亲子旅行、养殖 体验、美食制作、生态观光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旅游公园,突出 海南黑猪的特色与海南热带雨林生态优势。
(2) 打造主题 IP:以海南黑猪文化为核心,开发猪文化 IP 形象,结合地方民俗故事打造品牌故事,增强游客的情感认同与 参与感。
2. 功能分区与设施建设
(1) 科学规划功能分区:设置养殖展示区、美食体验区、科 普教育区、生态观光区等,养殖展示区可设置透明化养殖场与互 动喂养区;美食体验区提供海南黑猪特色餐饮与烹饪课程;科普 教育区展示海南黑猪历史、品种特性与养殖技术;生态观光区结 合雨林景观设计步道与观景台。
(2)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生态
步道、观景台等,提升游客体验便利性与舒适度。
图:中国农业科学院猪基因组设计育种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唐中林博导指导海南黑猪生产
3. 产业融合与活动策划
(1) 推动产业融合:与餐饮、酒店、文创企业合作,推出海 南黑猪主题菜品、定制礼盒或联名文创产品,拓宽销售渠道并提 升品牌曝光度。
(2) 策划特色活动:定期举办海南黑猪文化节、美食节、烹 饪比赛等活动,邀请游客参与海南黑猪养殖、烹饪、 民俗表演等 互动项目,增强游客参与感与体验感。
4. 品牌建设与宣传推广
(1) 加强品牌建设:注册海南黑猪生态旅游公园商标,设计 统一视觉标识系统,打造高端、生态、文化的品牌形象。
(2) 多渠道宣传推广:通过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旅游网 站等渠道传播猪文化 IP 与公园特色,结合线下广告、活动合作扩 大知名度。
5. 基础设施与服务提升
(1) 优化交通网络:改善公园周边交通状况,缩短市区至核 心景区车程,提升自驾游便利性。
图:原中国畜牧业协会李希荣会长、辽宁禾丰牧业股份董事长金卫东走访调研海南黑猪企业
(二) 提升服务质量,加强景区管理,提升服务人员专业素 养,为游客提供优质服务体验
1. 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1) 强化生态保护:在公园建设中注重生态保护,采用环保 材料与节能技术,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设置生态监测点,实时监 控公园生态状况。
(2) 推动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 的统一;与科研机构合作,开展海南黑猪种质资源保护与新品种 培育工作。
2. 融合本土文化提升品牌内涵
在产地定安黑猪背后,早已孕育了一个产值超 7 亿元占海南 省粽子产业 7 成的定安粽子产业。
以它为主,这些年,定安粽子产业每年产值都在增长,而且 畅销到全国各地。
黑猪粽子之外,在原有纯正德国风味香肠制作工艺基础上, 海南莱茵斯食品有限公司利用定安黑猪,结合海南本土元素研发 出主打高端化、年轻化的全新香肠品牌“德界”。这个系列产品还 包括黑松露肠、咖啡奶酪肠、德式风味香肠等多个口味。
屯昌黑猪肉粽、定安黑猪美食节、 白沙县五指山猪竟种与烹 饪比赛、东方市”村 BA”总决赛冠军奖品 (墩头猪) 。临高烤乳 猪大赛等将产品与海南饮食文化结合,通过文化 IP 传播强化消费 认知。例如,每年中国 (海南) 国际热带农产品冬季交易会上亮 相的海南农垦的”海垦福猪”、“天之虹”通过推出节日限定产品,
提升品牌记忆点。
图:美国大豆协会施学仕博士团队走访调研海南黑猪企业
3. 国际认证与标准输出
(1) 推动黑猪养殖、加工环节通过国际有机认证或食品安全 标准 (如HACCP) ,以“绿色+高端”定位突破国际高端肉制品市 场壁垒,形成差异化竞争力,
①完善生产规范文件 (包括养殖环境、饲料标准等)
②提供产品独特性科学证明 (如肉质分析报告)
③建立从猪场基地到餐桌的可追溯系统
图:海南畜牧、养猪“两会”团队参观文昌京基智农猪场
(2) 标准输出策略
①标准对接:将海南省地方标准(DB46T 369)关键指标与国际 标准 (如 CODEX、ISO 等) 进行比对研究,找出差异点进行修订。
②国际合作:可借鉴海南罗牛山黑猪有限公司的"企业+科研 +基地+农户"模式,与国际机构合作建立示范养殖基地。
③品牌推广:利用“海南黑猪”皮薄、肉嫩、味香的特点, 结合国际市场需求定位高端猪肉市场。
④技术支撑:建议与著名养猪专家谯仕彦院士团队、印遇龙 院士团队等科研机构合作,开展国际认可的肉质评价研究。
(3) 实施建议
①成立专项工作组,统筹认证申请工作
②选择重点目标市场 (如东南亚、欧美) 先行试点
③参与国际食品展会,提升国际知名度
④建立双语质量文件体系
⑤培养国际化质量管理人员
海南黑猪产业已具备良好的国内认证基础,通过系统规划国
际认证路径和标准输出策略,今后有望实现品牌国际化大发展。
图:海南大学闻晓波教授团队走访调研海南黑猪企业
海南黑猪出海需以“品牌化、全链条、智能化”为核心,通 过政策赋能、科技突破与跨境渠道建设,实现从“土特产”到国 际化高端肉制品的出海跨越。
短期内可先深耕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内市场, 中期依托自贸港 政策拓展东南亚及全球市场,长期打造国际知名黑猪品牌,形成
百亿级产业集群,成为海南三农支柱产业之一。
图:谯仕彦院士、印遇龙院士团队/海南大学黄青教授团队调研海南三亚黑猪产业发展情况
相信未来海南黑猪一定会破茧重生,远航出海,飘香全球。
在为期一年的海南省黑猪产业市场调查中,特别感谢海南省 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李芸、海南省农科院院长曹兵、曹宗喜、王
峰、晁哲、邓心力、孙瑞萍、顾丽红、刘海隆老师团队/省农业农 村厅总畜牧师郑轶博士、畜牧兽医处王曼珍处长团队/海南省畜牧 技术推广总站崔克站长、李博玲老师团队/海南省地方猪产业技术 体系首席科学家李新建教授、闻晓波、汪志恒、廖波老师团队/ 海南省养猪行业协会董续加会长团队/海南省畜牧业协会王大林 会长团队/海口市农业农村局张德利老师团队/三亚市农业农村局 熊先文老师团队/儋州市农业农村局张宪文老师团队/文昌市农业 农村局洪震、韩春衍老师团队/万宁市农业农村局黄芳、王卫清、 林鸿全老师团队/东方市农业农村局蒋小强、秦人英老师团队/五 指山市农业农村局陈彦民老师团队/屯昌县农业农村局周红姑、郑 丹老师团队/澄迈县畜牧兽医局李昶、姚翠玲老师团队/临高县农 业农村局陈华老师团队/定安县农业农村局梁昌贵、肖旭老师团队 /保亭县农业农村局李盈、郭旭老师团队/陵水县农业农村局蔡圣 军老师团队……
图:走访养猪企业掠影
作者简介:万长华
海南罗牛山博士后工作站/高级畜牧师
海南职业技术学院产业教授
海南大学校外农业硕士生导师
中国生猪产业十大功勋人物
中国乡村振兴十大先锋人物
中国农牧行业杰出领军人物
湖南农业大学海南校友会副会长
海南省养猪行业协会秘书长
来源:猪场动力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