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这人啊,到了秋天就跟没电似的,早上醒不动、晚上睡不着,连菜市场都懒得去。”这是我门诊上一位常年做家务的阿姨说的话,听着像抱怨,其实是很多人的真实写照。
“我这人啊,到了秋天就跟没电似的,早上醒不动、晚上睡不着,连菜市场都懒得去。”这是我门诊上一位常年做家务的阿姨说的话,听着像抱怨,其实是很多人的真实写照。
秋风一起,容易疲、犯困、没胃口,总觉得跟别人比少了点“精气神”。
你有没有想过,问题可能不是出在饮食、睡眠上,而是身体底子里的“气”出了毛病?
其实,咱们手上有个小地方,说它是“人体的充电宝”也不为过。它不大,却能调养气血、提振精神,尤其在秋天,每天揉一揉,像是往身体里加满一罐好油,让你不再“掉链子”。
说的就是——劳宫穴。
别看它不起眼,位置就在你握拳时中指尖压到的那个点。你可能没听说过,但它早在几千年前的《黄帝内经》里就被提到过,是中医里调气护心的重要穴位之一。
现代研究也发现,适当刺激它能调节自主神经,改善疲劳感。
有一回,一位退休的老教师来找我看诊,说最近总是心烦气躁,还经常冒虚汗。我看她舌淡、脉虚,加上年纪大了,气血本就不足,秋燥再一袭,整个人就像是没拧紧的水龙头,往外漏气。我教她每天在闲下来的时候搓搓劳宫穴,配合深呼吸。不到两个星期,她说晚上睡得香了,白天也有力气了。
这不是神奇,是中医讲的“补气养心”在起作用。
秋天是“收”的季节,五行属金,主肺,而肺又是“气之主”。一旦肺气虚,整个人就像鼓没了风,鼓面绷不起来。中医讲“气虚则疲,气足则健”,这不是玄学,是千年经验的总结。
劳宫穴正是调节气机、通畅气血的一个关键点,秋天揉它,顺应天时,就是在给身体蓄能。
你可能会说,“我又不懂中医,哪知道是不是对症?”其实这个穴位的妙处就在于它无害、简单、人人可用。
咱们中国老百姓讲究“治未病”,哪怕你现在没啥大毛病,也可以趁着秋天这个“调养窗口期”,每天花个三五分钟搓一搓,胜似吃补药。
这可不是空口说说。南京中医药大学曾做过一项研究,对百余位中老年人进行劳宫穴刺激干预,结果发现,疲劳感下降、心率更平稳、睡眠质量也提高了。
比起动辄上千元的保健品,这种“免费”又有效的方式,何乐而不为?
我有位老同事,60多岁了,退休后开始研究经络按摩,每天晚饭后泡脚完就搓劳宫穴十分钟。前两年体检报告里,血压、心电图都比同龄人好得多。你说这是巧合?可他坚持了五年,从不间断。
秋天干燥,容易上火、心烦、睡不好。一些人一到这个季节就开始“情绪中暑”——不是发烧,而是情绪失控,动不动就烦躁焦虑。
劳宫穴又叫“清心穴”,它在心经上,与调节情绪、安抚神经有直接关系。揉一揉,不仅让心火降下来,也让心情稳住。
当然,别指望搓几天就能“起死回生”。这事儿就像种树,不是今天播种明天就结果。关键是“持之以恒”,就像每天刷牙一样,成了习惯,作用自然显现。
我门诊里曾见过一位出租车司机,40岁出头,常年熬夜,精神状态极差。我建议他在等客空档的时候搓劳宫穴,每天坚持。半年后他来复诊,整个人像换了台发动机,眼神亮了,说每天开车都觉得不那么疲了。
说到底,身体就是一辆车,气就是油,穴位就是油箱口。气不足,车跑不动;气顺了,人才有劲头。
现代人忙,连吃饭都匆匆,哪还顾得上调养身体?但正因为如此,咱们更要善用这些简单、有效、成本低的方式,哪怕五分钟,也能给自己充个电。别等到身体发警报才开始后悔。
当然,劳宫穴虽然好,但也不是“万能钥匙”。它是“补”,不是“救”。如果你本身就是体虚或者慢性病患者,搓穴只能是锦上添花,不能指望它“雪中送炭”。它是铺路的,不是起飞的。
秋天是四季里最容易“偷懒”的季节,也是最适合养生的季节。说到底,养生不是高大上的事,它是你愿不愿意在生活的缝隙里,给身体一点善意。
你要问我:每天搓劳宫穴真的有用吗?
我只能说:试过的人都说香,坚持的人才知道值。
别等到身体亮红灯了,才想起那双原本可以自救的手。
如果你看到这里,说明你已经开始关心自己的身体了。那就点个赞,留个言,或者转发给身边的人。别让知识只停留在“知道”,而要转化为“做到”。身体是自己的,主动一点,健康才不会走远。
参考文献:
[1]李明,张慧,王芳. 劳宫穴按摩对中老年人疲劳感的干预效果研究[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24, 39(02): 185-188.
[2]王志强,刘蓉. 穴位按摩调节自主神经功能的临床观察[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3, 38(10): 2210-2214.
[3]陈建新,孙丽萍. 劳宫穴在情绪调节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 中医药导报, 2025, 31(03): 59-62.
来源:王主任健康科普一点号